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4-09 21:27
04-09 21:26
03-21 08:09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2192|回复: 14

[讨论] 雷人的腔镜灭菌方法:附件使用高温高压灭菌,镜子使用2%戊二醛浸泡30分钟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8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上看到一篇似乎欲颠覆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文章,现上传请大家讨论,如果他(她)研究是可行的话,“规范”是否可进行修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沧海一粟


  谢谢沧海老师的指导。这样的文章是发在权威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可能误导基层的消毒灭菌工作。  真不知道编辑是怎么审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3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tangjing163

3. 4  2 %的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法 文献报道,戊二醛是一种高效、广谱、无毒、腐蚀性低的高水平消毒剂,延长浸泡时间可达到灭菌水平[5 ,6 ] 。只有有机物含量较多时,才对低浓度戊二醛的杀菌作用有
影响,使灭菌效果降低。2 %碱性戊二醛浸泡20 min〔美国传染病控制及流行病专家协会(APIC) 要求〕可达到高水平消毒,根据美国APIC 等规范要求,所有患者用后内镜均用2 %碱性戊二醛浸泡20 min 。如清洗符合要求,2 %碱性戊二醛浸泡20 min 对艾滋病毒、HBV、HCV、HAV 是完全有效的,勿需延长时间。文献报道,2 %戊二醛浸泡20 min与浸泡1 h同样安全[ 7 ] ,其效果是一样的,本研究结果(表1) 证明,使用2 %戊二醛浸泡30 min与高温高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 年第17 卷第10 期·1245 ·EO 及消毒灭菌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的灭菌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本研究中使用后的30 份内镜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细菌的菌落数有的多得无法计数,但是经过彻底的清洗及2 %戊二醛浸泡30 min 后其灭菌效果就已经达到100 %(菌落数= 0) 。
  这个红字部分有些误导,文章也明确指出,2%碱性戊二醛浸泡20分钟可达到高水平消毒(而不是灭菌),后面又说“2 %戊二醛浸泡30 min 后其灭菌效果就已经达到100 %”。仅仅多10分钟就可能从高水平消毒升级至灭菌水平,不知道有何依据,仅仅是他们作对照得出的结论,采样方法、样本接种方法?培养方法有没有不规范的地方?我们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明确指出,软式内镜(胃肠镜浸泡10分钟即可,支气管镜浸泡45分钟),硬式内镜要达到灭菌水平必须浸泡10小时。作者的提法明显违背规范要求,不知道杂志编辑是如何审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禾女玉兔


    呵呵,我也有同感。2%的戊二醛浸泡30分钟,对软镜来说长了,对硬镜来说又达不到灭菌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茉莉花开

同意茉莉老师的做法。医院感染讲究是就是原则和严谨。在消毒灭菌这个问题上,只能按照卫生部的规范要求做。当然,如果碰上抢救病人,在生命和感染之间进行选择,那又另当别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篇文章,感觉是:本文对消毒级和灭菌级别的内镜概念模糊;试验方法与卫生部规定的采样方法不一样,欠严谨;样本量不大(每组30例);结论有点以点带面。更晕的是,这样的文章是发在权威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可能误导基层的消毒灭菌工作。要知道现在可是举证倒置啊,出了事谁能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0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看到了此文章,如果证实可以的话,对无EO 及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消毒设备的医院那应该解决我们的困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30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虽不符内镜消毒技术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指导意义的。像基层医院在没有配备等离子灭菌器的情况下,接台手术不可能不做,高压蒸汽灭菌显然时间上达不到。作者通过实验证实了2 %戊二醛浸泡30 min是有效果的,姑且不论起到的是灭菌还是消毒的效果,总之采样监测是无菌生长。至少可以借鉴一下,总比糊里糊涂什么都不做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偶尔看看
  • 打卡总奖励:45
  • 最近打卡:2024-11-10 17:11:10
发表于 2010-7-28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下载收藏,抽时间细读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8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办法是好,但是专家来检查,镜子采用2 %戊二醛浸泡30 min, 是违犯《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办法挺好,适合没有特殊消毒器材的医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8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们在内网监测中做内镜的管腔细菌培养时,也经常无菌落生长!但是不敢放言说内镜只要浸泡30分钟就可以达到灭菌效果,毕竟是进入人体的器械要求是灭菌效果!一旦有疏忽就是病人的痛苦!所以还是按照卫生部规范所说,必须浸泡10小时才能灭菌!有些事情造成的后果使我们不能承受的,说我极左也好,我还是按照卫生部规范要求做,浸泡30分钟只能达到消毒效果,不能灭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8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这样的结论很武断。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规定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 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跟文章所说的用“5 ml 含0. 5 %甘氨酸(D组用含醛中和剂) 的洗脱液(肉汤) ,用无菌方法从管腔的入口处注入,出口处接入无菌试管中,”似乎有所出入!
而在《消毒技术规范》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注意事项中明确指出:所用方法适宜与否,和消毒剂性质、复方中的附加成份、试验微生物种类、消毒试验种类等等均有关系,试验条件稍有改变就可能影响除药效果。故每进行一种消毒试验(包括消毒剂或微生物的更换),均需按规定对所选方法进行鉴定试验,合格者方可用于正式试验。此步骤绝不可省略,否则极有可能导致试验产生错误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28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禾女玉兔 于 2010-7-28 18:09 编辑

 “综上所述,内镜的消毒灭菌方法有许多,各有优缺点,高效、安全、实用是内镜消毒的追求目标,规范中需要灭菌的内镜,可用高温高压、EO 及消毒灭菌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进行灭菌,2 %戊二醛浸泡30 min ,虽然不能作为常规消毒方法,但对无EO 及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消毒设备的医院,可采用分步消毒方法,即附件使用高温高压灭菌,镜子采用2 %戊二醛浸泡30 min 。”

 这样的结论是适用于消毒级内镜,灭菌级内镜也适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8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术室腔镜4种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评价.pdf (163.95 KB, 下载次数: 72) 哎,不知道传成功没有。文章出处:“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第17卷第10期,文章名:手术室腔镜4种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评价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茉莉花开 + 10 谢谢您提供资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