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 tangjing163
3. 4 2 %的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法 文献报道,戊二醛是一种高效、广谱、无毒、腐蚀性低的高水平消毒剂,延长浸泡时间可达到灭菌水平[5 ,6 ] 。只有有机物含量较多时,才对低浓度戊二醛的杀菌作用有
影响,使灭菌效果降低。2 %碱性戊二醛浸泡20 min〔美国传染病控制及流行病专家协会(APIC) 要求〕可达到高水平消毒,根据美国APIC 等规范要求,所有患者用后内镜均用2 %碱性戊二醛浸泡20 min 。如清洗符合要求,2 %碱性戊二醛浸泡20 min 对艾滋病毒、HBV、HCV、HAV 是完全有效的,勿需延长时间。文献报道,2 %戊二醛浸泡20 min与浸泡1 h同样安全[ 7 ] ,其效果是一样的,本研究结果(表1) 证明,使用2 %戊二醛浸泡30 min与高温高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 年第17 卷第10 期·1245 ·EO 及消毒灭菌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的灭菌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本研究中使用后的30 份内镜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细菌的菌落数有的多得无法计数,但是经过彻底的清洗及2 %戊二醛浸泡30 min 后其灭菌效果就已经达到100 %(菌落数= 0) 。
这个红字部分有些误导,文章也明确指出,2%碱性戊二醛浸泡20分钟可达到高水平消毒(而不是灭菌),后面又说“2 %戊二醛浸泡30 min 后其灭菌效果就已经达到100 %”。仅仅多10分钟就可能从高水平消毒升级至灭菌水平,不知道有何依据,仅仅是他们作对照得出的结论,采样方法、样本接种方法?培养方法有没有不规范的地方?我们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明确指出,软式内镜(胃肠镜浸泡10分钟即可,支气管镜浸泡45分钟),硬式内镜要达到灭菌水平必须浸泡10小时。作者的提法明显违背规范要求,不知道杂志编辑是如何审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