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参加本省和卫生部的室间质控,大家还参加了其他地方或国家的质控吗?感想如何? [/quote]
除了参加本省和卫生部的室间质控,大家还参加了其他地方或国家的质控吗?感想如何? [/quote]
感想很多!
我们参加了香港玛丽医院和卫生部质评.总体感觉:最近梁先生的菌株偏重苛养菌,甚至很偏的菌株.虽然有时限于条件不能正确鉴定,但至少让我们扩大了视野,下次再遇到时就很快会有一个正确思路,久而久之鉴定水平就提高了.
同时我也负责全省的室间质评调查工作,在设计鉴定菌株时很头痛!太简单了大家提高不了多少,太难了大家条件有限.成绩太差,领导会批评同行,成绩好了领导也不表扬他们.办学习班,领导不让具体干活的参加,而不学习\交流,他们得不到提高,成绩就上不去......
多年来,我们所发菌株几乎涉及了临床上常见的大多数菌株.从87年开始调查到现在,除了一般细菌外,我们也发一些特殊菌.厌养菌发过五次,真菌十多次,少见或苛养菌也发过,特殊色素的菌也发过.目前全省参评实验室鉴定符合率已比较高了(有的菌也反复发).最近几年,我们紧跟CLSI变化,侧重点在于特殊耐药性调查(MRS\VRE\β-内酰胺酶\ESBLS\D-试验\PRSP\AmpC(主要发029M阴沟));混合菌分离调查也是一个重点.为了督导大家掌握天然耐药性,每次都有相关考核的内容.
调查结束后,每次我都要写2000-3000以上的总结资料,将新知识\新技术介绍给大家.实际上,每次写这些资料,对本人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多年来,同行们反映很不错.他们将这些资料装订成册,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明年在鉴定方面更要侧重于苛养菌或混合菌分离了.耐药性方面的设计还是要根据08CLSI变化再定.
今后不知道再怎么设计调查项目才能满足要求.郁闷哪.:'(
很想听听TXZHOU\HXWSW\茉莉花等同行或老师的建议.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