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05|回复: 1

医生要SCI干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6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近几年国内颇有几所大学高呼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其附属的教学医院也免不得跟着吆喝“创建世界一流医院”。记得有一年,正当“博士生必须发表IF>n的论文才能拿到学位”的呼声甚嚣尘上的时候,在某教学医院的工作会上,一位曾做过医生的科学家和领导人用朴素的言语给大家上了一课:世界一流医院的衡量指标是什么?很简单,那就是你的医院在世界上很有名,能吸引世界各地的病人来你这儿看病。医生首先要会看病,你拿各种什么什么奖有什么用?

就是这么简单!当时我就在想,按照这个标准,真正的世界一流医院有哪几个呢?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哪个?也许是美国的Mayo Clinic吧,你看就连她的名字还叫Clinic,干吗不改称Hospital 或 Medical Center! 我没有考证Mayo每年产出的论文篇数和IF值在美国排行老几,但估计不会在前十名,而且很可能在我们自己尚羞于提及的排行榜二十名之外。如果把上述标准用到我国的各大医院头上,不用说是国际一流,就是国内一流,又有几个敢站出来?北京协和医院算一个;其他医院也只能拿出几个专科敢称国内一流,例如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和耳鼻喉科。

医生(我这儿只谈西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只会(能)看病的(physician, P),看病加科研的(physician + scientist,PS),看病加科研加社会活动的(physician + scientist + statesman,PSS)。根据社会的需要,P型最多,工作在临床一线或基层医院,是医生中的基本面。PS型目前最走俏,也是我们常说的所谓复合型人才,但基本上集中在教学医院。即使属于PS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很大:少数看病和科研都很高明的人,是真正的临床科学家;还有的两样都会点儿,但都没有达到高境界;有的看病很高明,但SCI不行;有的SCI很行,但看病不够高明。至于PSS型,就很难界定了,关键是看哪样本领更强;虽然不少医生在向这个类型发展,但真正的三样都行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凡夫俗子不要动辄就往这方面想。

在北京的各大医院中,我们的一些前辈(这儿特指70岁以上的)可以说是真正的PS型,但他们并没有(或甚少有)SCI论文。一是他们没有“赶”上我们这个热闹的时代,而是他们的行医理念根深蒂固。他们中的大多数虽然没有发表多少SCI论文,但都能阅读SCI论文。记得我刚读博士那会儿,我的导师给我列了个阅读书目(手写的,可惜没有保存下来),除了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之外,还有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等。我想导师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在钻研诊病之道以外,还在关注临床与基础医学的研究进展。我一直认为,只会看病不会读书的医生,只能成为一个老大夫;只会读书不会看病的医生,不是一个好大夫;既会看病又会读书的医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大夫!我们的这些前辈,把看病视为第一要务,同时在看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临床科研解决问题,最后成为临床大家。他们的临床功力、对临床问题的拿捏水准,没有多年的苦功是磨练不出来的。年青医生有机会在临床大家云集的医院工作和学习,应该感到幸运。

临床能力体现的是硬功夫,但却是一个软指标。除了上级医师和同行的主观评价外,你怎么能衡量A的临床水平要优于B呢?于是在我们的大学医院中,就不得不使用大家尚可接受的硬指标SCI。好的消息是,目前在北京的个别大学教学医院,这种形势正在发生也许是可喜的变化。例如,有的临床学院明确提出,临床专业博士生不要求SCI 论文;甚至科研型博士生也不一定有SCI才能拿到学位了,短短的两年你怎么能保证发表IF>n的论文呢?但最近又听说(只是听说)北京协和医院开始要求博士生应该发表SCI论文了,我对此却有不同看法。协和以培养临床人才见长,如果学生一味追求SCI,不能专心在病房内磨练,不见得是好事。

北京市卫生管理部门最近在医疗人才建设方面的做法值得称道。去年北京市卫生系统搞了个有史以来级别最高、支持力度最大的高层次人才计划。在申报资格中,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都要求SCI论文的IF总计在10以上。一刀切,毫不留情的界限值。据我所知,北京市不少大医院的知名专家,其SCI总值根本达不到这个最低条件。冷静下来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名额就那么几个,总得拿出个大家还能够接受的标准吧。你说你手术做得好,我承认,你心脏手术做得好,但人家颅脑手术做得更好,你们俩怎么比啊?

在这个人才计划的申报资格中,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对临床工作的要求,这也是卫生管理部门的核心要求。你科室的规模多大,每年门诊看多少病人,住院多少病人,疑难危重病例有多少,就诊病人中有多少来自外地,你本人看的最好的五种疾病是什么,每一种的工作量有多大,等等。这可是反映临床科室水平的硬指标、硬功夫,丝毫含糊不得。临床科室得以可持续发展,此乃根本所在!

看来SCI还是个好东西。但对临床学科和医生来说,它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星火 + 6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10-7-6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婉若秋水


    是研究生的事,晋升的敲门砖?国产特色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