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在“第19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 第6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联合会议”上的讲话 卫生部医政司司长 王羽 2010年6月18日
各位中外来宾、各位专家和同道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举办的“第19次全国医院感染学术年会暨第6届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联合会议”在南京召开,主题是“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我谨代表卫生部医政司对这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长期以来致力于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广大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这次会议参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充分说明了大家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参加会议的人员不仅有医院感染专业人员,还有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微生物检验专业人员以及疾控人员,会议邀请国内外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分享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这对于促进各专业之间、医院之间以及国际间医院感染控制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促进医疗质量提高和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题,在当今医疗技术日益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对患者安全的关注已成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卫生管理者、医务人员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医疗卫生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最为庞大。据统计,2009年,医院20291所,医师230万,护士218万,全国各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到54.88亿人次,入院治疗人数达到1.33亿,其中,医院的诊疗人次达到 19.22亿人次,入院治疗人数达到8,488万人。面对如此之规模的任务量,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在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全世界都存在医院感染的问题,它既影响到发达国家,更影响到发展中国家,任何主观、客观上的差错、过失和问题,都可能导致感染,给患者带来重大损失,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影响,引起负面的社会反响。2006年世界患者安全联盟的报告中指出: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有些导致了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有些导致了患者的残疾,还有些患者因此而死亡。可以看到,医院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也是医疗高新技术开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面临愈来愈多的挑战,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不断增多,侵入性诊疗技术广泛应用,抗菌药物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易感性等等,都使得医院感染问题愈加突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涉及的领域愈加广泛,对广大医院管理者、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和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卫生部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早在1989年,正式组建了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高发部门和危险因素的监测工作,同时,我部要求各医院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特别是SARS以后,我部加大工作力度,2006年颁布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从管理层面进一步明确医院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责任、义务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保障患者的诊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和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同时,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2003年以来颁布实施的技术性规范和管理性文件20余个,范围涵盖了消毒隔离、手卫生、耐药菌感染防控、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以及新生儿室、手术室、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病房(ICU)、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等方面。2005年以来,我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2009年以来开展的“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去年,我部部署开展全国血液透析专项整顿工作,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机构进行逐一排查并建立名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进行停业整顿。如,辽宁省限期整改124所医疗机构,停业整顿4所医疗机构;河北省停业整顿13所基层医疗机构;山西省停业整顿和限期整改11所医疗机构;湖南省停业整顿4所医疗机构。 通过整顿,我部对全国开展血液透析的3297所医疗机构建立了名录。今年3月,我部下发文件要求对设置血液透析室开展血液透析的医疗机构进行执业准入和登记,并颁布了《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加大力度,全面加强管理。 近年来,各省对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视和工作力度不断加强,截至目前,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本辖区内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 总体来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发展较快,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技术标准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多起涉及医院感染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山西、安徽、甘肃、云南等省接连发生的血透患者感染丙肝事件,广东、河北等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生的分枝杆菌感染事件,都暴露出医院在管理层面、业务技术层面,特别是执行力层面存在的问题。借此机会,我提以下几点要求: 一、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在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方面重要性,认真学习和领会我部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健全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保证安全。要加强对广大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防范医院感染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增强遵守各项规范和措施的自觉性,要责任到人,警钟长鸣。 二、实化措施,规范行为。 医疗机构要强化组织管理,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措施,加大对各项规范的执行力。要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医疗机构要建立多学科合作,防范医院感染的工作机制,发挥微生物学、药学、流行病学以及临床部门的作用,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综合能力。 三、全面梳理,突出重点。 医疗机构要全面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特别要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管理,要将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科、血液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作为重点,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规范。要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的管理,有效预防经手术器械、各类插管、针具等各种侵入性医疗器具导致的感染,规范医疗操作,降低感染风险。 四、加强检查,督促落实。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不仅要对大型综合医院进行检查,对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医疗机构也要加大检查力度,对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关键环节要进行重点检查,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肃查处,追究责任,绝不姑息。 同志们,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保障医疗安全、保证医疗质量是整个医疗卫生系统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内容。围绕改革目标的各项工作要靠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去实践、去落实,使改革的各项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希望我们大家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共同努力,不断进取,为提高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保证患者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