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4-09 21:27
04-09 21:26
系统消息:qzygbln已经连续答对100道难题,逆天学霸谁与争锋?!#每日答题#
04-06 23:38
03-21 08:09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872|回复: 7

疑惑:微生物室药敏试验耐药,可临床使用效果好,怎么回事呢?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0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床在采集标本送检后,给予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等药敏结果出来一看,所用药物是耐药,可效果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需要更换抗生素吗?这种情况不止一次两次了,请问老师们医院有这种情况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因为药敏试验毕竟是体外试验,有时候也存在误差。也可能是检验技术存在有差异,如果药敏试验是耐药,而实际治疗效果很好,个人认为没必要更换抗菌药物,因为药敏试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合理用药,如果这个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不一致,那么可以不参照执行的。个人意见,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0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我从事微生物检验十多年的经验以及我在其他医院的所见所闻,其实这个问题的主要症结还是在病原菌的确认问题上。
在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或多或少都存在样本不合格的问题,而检验科微生物室由于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的问题、操作流程的合理化以及认真执行问题、还有就是经济创收的问题导致微生物检验人员主管或者客观上未对样本的合格性加以筛选控制,导致很多原本不该放流的垃圾样本进入检验流程,因而导致大量垃圾报告的产生,出现与用药不相符的报告就在所难免了。
另外,在容易被正常菌群或者环境细菌污染的标本类型中对分离菌的临床价值的判断并非任何微生物检验人员均能应对自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诸如痰培养、创口分泌物培养之类的全国没有几家医院能真正像模像样的按照正规的操作流程来进行的,即使在比较正规的医院的微生物室中也并非所有检验人员的技术都是达到能正确和准确的处理这些标本的水平了的,所以产生错误报告是不可避免的。
说这么多,相信楼主知道该怎么正确面对了!
要让临床医生真正的成长起来,就不能过分的依赖本不该过分依赖的样本类型的细菌培养报告;不要埋怨微生物室,反而应该给微生物室大量发展的机会,让他们成长起来,让他们与临床真正的紧密联系起来,不能你干你的,我整我的——这样搞不好工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 +8 收起 理由
沧海一粟 + 8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沧海一粟


    谢谢沧海一粟老师,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巴斯德之徒


    谢谢巴斯德之徒老师!我从事院感工作时间不长,微生物这块是弱弱项,今天上午已看了你很多帖子,再加上这个讲解,明白了一些,谢谢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1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临床和微生物室相互扯皮最多,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仅导致了临床医师对微生物室不信任,更可能影响病人的治疗!其实可能有来自临床和微生物室两方面的问题!!如:1,临床送检的标本不合乎要求,导致临床微生物室对病原菌的甄别不到位!2,方法学及药敏标准本身的不到位!3,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如组织浓度的差异)以及微生物检验相关的知识缺乏!4,临床微生物室业务知识欠缺且执行力太差,如对药敏规范的理解不透彻等等都会导致!最好是能够相互信任、协调、沟通,消除误会,相互促进!!回复 1# 无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野渡无人


   谢谢野渡无人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6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只是K-B法,MIC法结果也与临床实际有一定出入。
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也各有弊端。不可妄自单凭方法学就作出结果是否准确的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