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06 15:55
系统消息:约书亚03表现突出,被小小牧童任命为[手卫生]版块志愿者,可喜可贺!
01-06 11:37
01-03 17:36
01-03 09:00
01-02 17:30
01-02 11:15
查看: 3987|回复: 5

[原创] 内镜洗消管理工作改进的案例分析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7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景资料:我院内镜洗消中心,全套“亚龙”洗消设备,酸化水消毒,3M酶洗,日清洗数量合计约30-35人次。以胃、肠、气管、膀胱镜检查为主。设备使用2年余,清洗人员专人培训上岗合格。自采月监测和感染管理科季抽检合格。2007.6,一内镜中心护士骨折离岗,续培训一名护士清洗人员,帮带一个月后,认为达标,单独上岗。原洗消人员顶岗轮出。
事件简介:
1、2007.7,自检气管镜细菌超标。现场会议分析,怀疑:酶洗液浓度问题,定每镜酶用量从过去每镜40ml,增加至65ml.酸化水一度pH检测为3.2,联系酸化水厂家,清洗树脂柱与储液箱。日末干燥时间延长。复检,未果。继续现场办公,调原洗消人员清洗,改进部分继续保持,适当增加洗消时间。再复检,合格。随对洗消人员的洗消过程进行现场观察与指导,监测洗消效果合格。
2、2007.8,自检某肠镜菌培异常,做鉴定报铜绿假单孢菌。2007.09,请区CDC采样监测,两部肠镜均不合格,结果相同为检出铜绿假单孢菌。协同主管院长现场办公,介绍危害性与整改意见与时间安排与措施。依据过去经验,调原洗消人员清洗并适当增加洗消时间,复检,没有改善。随采用更换戊二醛,夜间加班,按灭菌内镜时间处理10小时,次日早上再冲洗干燥。同时,对设备的灌洗塑胶管进行消毒和排空处理。管路复检铜绿,一条合格(使用年限1年),另一条仍不合格(使用年限3年)。报结果当日继续按前次过程洗消(灭),采样复检,合格。随后,2007.10,继续监测2次,全部合格,解除目标监测跟踪督导。科室书面上报事件处理过程与经验总结教训的整改报告存档。
总结讨论:
1、内镜材料特殊、结构复杂,洗消难度大。洗消不彻底,有引发疾病传播的危险。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洗消,定期的自采监测和感染管理科的质控监测相结合,是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杜绝医院感染隐患的有效手段。
2、洗消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规范操作,熟练掌握洗消技能,是保障洗消质量的核心。
3、洗消效果监测,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4、感染管理科要加强质控监测与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现场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帮助解决。
5、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以规范为核心,问题为主线。将洗消流程分段剖析不足,可以简化问题,快速定位缺陷因素。
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在解决问题阶段不要指责与批评,不回避问题。鼓励与引导思考为主。
7、分析肠镜,认为使用年限越长,洗消难度越大。可能与内腔表面的光洁度有关。洗消次数的增加,内表面磨损与腐蚀而变粗糙,藏匿的微生物不易清除。。
8、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在整改过程中,大家认为,即使是法规规定为高水平消毒的内镜,定期更换消毒剂并做灭菌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内镜的污染状况。灌洗塑胶管的消毒和积液排空,可减少污染几率。随对现行制度做如下修订。增加:
a:每月对消毒内镜戊二醛灭菌处理一次。
b:每日工作完毕,对灌洗塑胶管进行消毒和排空处理。
通过本案表明:日常感染防控管理,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与制度的不断完善,有许多实际工作要做。

评分

参与人数 2 +20 收起 理由
月光海岸 + 10 谢谢分享!
绿谷 + 10 好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工作实例很好,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工作方式,感谢分享,学习了。
2、内镜洗消方面不合格原因很多,操作不规范只是一方面,设备的老化、设备的的规范使用,定期保养确实也很重要。
3、定期对消毒内镜进行一次灭菌,这个建议太好了,值得推广。
4、可惜我不是斑竹,不然一定给你加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助查找原因,解决实际问题,很好的做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4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WEN 的帖子

致的工作,严谨的作风,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析肠镜,认为使用年限越长,洗消难度越大。可能与内腔表面的光洁度有关。洗消次数的增加,内表面磨损与腐蚀而变粗糙,藏匿的微生物不易清除。
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洗消,定期的自采监测和感染管理科的质控监测相结合,是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杜绝医院感染隐患的有效手段。
这个肠镜内表面磨损与腐蚀而变粗糙,藏匿的微生物不易清除。是否该更换肠镜呢?怎样杜绝医院感染隐患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8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主的原创分享。值得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