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7|回复: 5

云南群发疾病系共同进餐引发的食源性旋毛虫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5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云南省疾病控制中心官员今日在此间证实,二月十八日发生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系为一起因共同进餐引发的食源性旋毛虫病群体暴发。

  二月十八日,兰坪县中排乡碧玉河村某建筑工地发生群体性(共二十一人)不明原因疾病,发病人数为十例。 截至三月三日,原十名入院患者中排除一例,实际发病九例,其中死亡一例,其余八例病情逐渐好转。经查,该村村民蔡文生等九人在“河中”公路碧玉河段施工期间均饮用“瓜坝箐”箐沟水后,先后出现“发热、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腰酸背痛、全身浮肿”等症状,之后渐进性出现“四肢肌无力、肌张力增强、四肢关节僵直”。

  日前,经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有关标本进行检测,并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复核、确认:该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原因为一起因共同进餐引发的食源性旋毛虫病群体暴发。


        http://health.sohu.com/20090305/n26262709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旋毛虫病

云南群发疾病系共同进餐引发的食源性旋毛虫病

本病由旋毛虫感染所致,它可先引起胃肠道症状,然后出现眶周浮肿,肌痛,发热和嗜酸性细胞增多.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旋毛虫病可见于全世界,该虫的生活史靠饲养的动物(如猪)或猎食动物(如熊,野猪)猎食那些横纹肌中含有成囊的感染性幼虫的其他动物(如啮齿动物)得以维持.人因吃被感染动物的未煮熟的肉或肉制品而感染.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后钻入粘膜,在6~8日发育为成虫.成熟的雌性成虫排出活幼虫,排虫期长达4~6周,然后死亡或被排至体外.新生幼虫移行但仅在横纹肌细胞内的幼虫能存活.1~3个月后完全成囊并作为细胞内寄生虫还可存活多年.只有当成囊的幼虫被别的食肉动物摄入,生活才能继续.

症状和体征

  多数被感染的人无胃肠道症状或症状轻微,第1周可发生恶心,腹部痉挛痛和腹泻.感染后1~2周出现5项特征性的体征和症状:面部或眶周浮肿或唇干裂,肌痛,持续发热,头痛,结膜下出血或瘀斑.眼痛和畏光常先于肌痛.

  因幼虫侵犯肌细胞所致的症状与多肌炎相似,疼痛可影响呼吸,讲话,咀嚼和吞咽的肌肉,重度感染时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

  发热一般为弛张热,可高达39℃或更高,持续数日然后逐渐回落.当新生幼虫侵犯组织时嗜酸性白细胞开始增多,感染后2~4周达高峰,当幼虫成囊后逐渐回落.

  重度感染时,炎症可引起心脏(心肌炎,心力衰竭,心律不齐),神经系统(脑炎,脑膜炎,视听障碍,癫痫发作)或肺部(肺炎,胸膜炎)并发症,死亡通常由心肌炎所致.

  当幼虫被肌细胞充分包围成囊或被其他器官组织消灭时,体征和症状逐渐改善,约在第3月大多数体征和症状消失.模糊的肌痛和乏力可持续数月.

诊断

  对肠期旋毛虫病尚无特异性诊断试验,感染后第2周肌肉活检可发现幼虫和包囊,肌组织弥漫性炎症表明系新近感染,而死亡的幼虫最终被吸收或钙化.

  血清学试验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皂土絮状试验,这两种试验均有假阴性结果,若试验在感染后2~3周内进行则假阴性更多.因抗体可持续数年,故若血清学试验由初期的阴性然后转为阳性,则有很大价值.血清学试验和肌肉活检是互为补充的试验,对某一特定的病人,可能其中之一项试验是阴性的.而用幼虫抗原作皮肤试验是不可靠的.

  50%的病人有肌肉酶(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并与异常的肌电图相关.

  旋毛虫病必须与急性风湿热,急性关节炎,血管性水肿及肌炎区别;发热状态应与结核病,伤寒,败血症及波浪热鉴别;肺部症状需与肺炎区别;神经系统症状需与脑膜炎,脑炎及脊髓灰质炎区别;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应与霍奇金病,嗜酸性细胞白血病,结节性多动脉炎以及其他移行性线虫所致的疾病区别.

预防和治疗

  肉经充分烧煮(55℃烧透)可预防旋毛虫病.将肉在-15℃冷冻3周或-18℃冷冻1日可杀死其中的幼虫.但烟熏或腌制不能杀灭肉中的幼虫.

  旋毛虫感染是自限性的,常常只需要与疾病严重程度相称的对症支持疗法.肌痛可能需用止痛剂(如阿司匹林或麻醉药).对有严重变态反应症状的病人或心肌或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病人,可给泼尼松(prednisone)20~60mg/d分剂口服,连服3~4日,然后逐渐减量,10~14日后停药.

  驱蠕虫药的适应证很少.甲苯达唑(200~400mg1日3次连服3日,然后改为400~500mg1日3次连服10日),噻苯达唑(25mg/kg1日2次连服5~10日)或噻嘧啶(11mg/kg口服,连服5日),可从消化道驱除成虫,但对囊包内的幼虫无效.
http://iask.sina.com.cn/cidian/browse.php?name=%D0%FD%C3%AB%B3%E6%B2%A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trichinosis)为旋毛虫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进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生肉或未煮熟的猪肉而感染本病。  【诊断】
  1. 近期有进食未煮熟的猪肉或野生兽肉史。
  2. 感染后约一周可出现斑丘疹、风团、紫癜、水疱以及眼睑浮肿等症状。
  3. 重症患者出现肌炎表现(以腓肠肌最明显),有疼痛、发热、肿胀及衰弱,可出现咀嚼吞咽和语言障碍,甚至心血管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机能紊乱。
  4. 肌肉活检可发现旋毛虫幼虫包囊。
  5.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
  6. 于感染后2~4周皮内试验和血清反应呈阳性。
  【鉴别诊断】
  1.皮肌炎:为以上眼睑为中心的淡紫红色水肿斑,以及四肢近端肌群的自发性肌痛,肌无力。尿肌酸、心肌酶谱升高。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外周血液和骨髓中嗜酸性你细胞均增多,无寄生虫感染的依据。
  3.硬皮病:常有Raynaud现象,为局限性或皮肤对称弥漫性浮肿性硬化。
  【治疗】
  1. 噻苯咪唑,50mg (kg.d)(最大量不超过3g d),分2~3次口服,连续5~7天。
  2. 甲苯咪唑,100mg口服,每日3次,连续5~9天。
  【预后】
  重者可在感染后几周内死亡。


http://www.zgxyy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1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旋毛虫病

【概述】
旋毛虫病(trichinosis,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流行于哺乳类动物间,人因生吃或半熟食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等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发热、肌痛、水肿和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诊断】
诊断依据:①病前1~2周(1~40d)摄食生猪肉等史;②临床特点主要为发热、肌肉疼痛和水肿、皮疹等,初期可有胃肠道症状,血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等;③确诊有赖于肌肉活检找到幼虫或(和)血清学检查。
【治疗措施】
(一)一般治疗  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给予充分营养和水分。肌痛显著可予镇痛剂。有显著异性蛋白反应或心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严重患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最好与杀虫药同用。一般强的松剂量为每日20~30mg,连服3~5d,必要时可延长;亦可用氢化可的松100mg/d,静滴,疗程同上。
(二)病原治疗  苯咪唑类药物中以阿苯达唑为首选,其疗效好、副作用轻。国内采用剂量为每日15mg/kg、24~32mg/kg,分2~3次口服,疗程5d(长者10d)的不同方案,均取得良好疗效。必要时间隔2周可重复1~2个疗程。一般于服药后2~3d体温下降、肌痛减轻、浮肿消失,少数病例于服药后第2~3d,体温反应所致。噻苯咪唑对成虫和幼虫(移行期和包囊期)均有杀灭作用;剂量为25mg/kg,日2次,疗程5~7d,必要时间隔数日后可重复治疗;本品偶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皮炎、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血清转氨酶值升高等反应,加用强的松可减轻反应。甲苯咪唑对各期旋毛虫幼虫的疗效可达95%,对成虫疗效略低;成人剂量为100mg,日服3次,疗程5~7d(幼虫)或10d以上(成虫)。
【病原学】
旋毛虫雌虫长3~4mm,雄虫长仅1.5mm,通常寄生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肠壁,交配后雌虫潜入粘膜或达肠系膜淋巴结,排出幼虫。后者由淋巴管或血管经肝及肺入体循环散布全身,但仅到达横纹肌者能继续生存。以膈肌、腓肠肌、颊肌、三角肌、二头肌、腰肌最易受累,其次为腹肌、眼肌、胸肌、项肌、臀肌等,亦可波及呼吸肌、舌肌、咀嚼肌、吞咽肌等。于感染后5周,幼虫在纤维间形成0.4×0.25(mm)的橄榄形包囊,3个月内发育成熟(为感染性幼虫),6个月~2年内钙化,但因其细小,X线不易查见。钙化包囊内幼虫可活3年(在猪体内者可活11年)。成熟包囊被动物吞食后,幼虫在小肠上段自包囊内逸出,钻入肠粘膜,经四次脱皮后发育为成虫,感染后一周内开始排出幼虫。成虫与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猪为主要传染源,其它肉食动物如鼠、猫、犬、羊以及多种野生动物如熊、野猪、狼、狐等亦可感染并通过相互残杀吞食或吃了含有旋毛虫囊包的动物尸体而感染。有人提出本病的两个传播环,即家养动物环和野生动物环。人为此两个传播环的旁系,在无人类感染的情况下,这两个传播环均能各自运转。
(二)传播途径  人因吞食含包囊的猪肉、狗肉、羊肉或野猪肉等而感染。爆发流行与食生肉习惯有密切关系。
(三)易感人群  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显著的免疫力,再感染者病情远较初次感染者为轻。

http://www.365yiyao.com/news/chuanranbing_589_48924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脑旋毛虫病
  【概述】
由旋毛虫幼虫侵入脑内的一种较少见的脑寄生虫病。
【诊断】
1.脑膜炎、脑炎、颅内压增高症状,相应的局灶性脑损害体征和全身性肌痛(幼虫引起的肌炎)。
2.重症者常有癫痫发作,甚至意识不清或昏迷,伴有持续性高热、荨麻疹或斑丘疹等异性蛋白反应症状(幼虫大量进入血液)。
3.多数患者肌肉内可扪得旋毛虫结节。
4.大便中多可查到成虫,脑脊液中偶可查得幼虫和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和脑脊液的免疫反应可呈阳性。
【治疗措施】
异丙噻苯咪唑或氟苯咪唑或甲苯咪唑,均为100mg,3次/日口服,5~7日为一疗程。必要时可酌情重复。

本文来自: 中华医药网(www.365yiyao.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365yiyao.com/news/shenjingbingxue_555_404260.html


如微生物专业的老师们有更详细的资料,请与大家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6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gjs661 的帖子

本帖最后由 拙凌 于 2010-4-29 15:21 编辑

食源性旋毛虫病,很久没听说了,看来得复习一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