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4|回复: 4

2007-2008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全民动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5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快到12月1日了,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今年的主题是“全民动员”,这一主题将继续通过世界艾滋病日运动的口号“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加以推广。中国今年的主题也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先在论坛里动员一下!
为什么选择“全民动员”做为今年的主题?
   自艾滋病流行以来,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存在着强有力而且坚决的全民动员时,艾滋病防治工作才能成效卓著。正是领导者们的行动、远见卓识、他们个人或他人的经历、以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毅然决然使他们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领导者。领导者未必都身居高位;全民动员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各个层面均能显现:家庭中、社区里、全国甚至全世界。公民社会在面对目前的挑战时就表现出了卓著的全民动员。我们将全民动员定为今、明两年的艾滋病日主题,就是希望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促进全民动员的发展。我们希望在地方和全球各种组织、网络中深化和鼓舞世界艾滋病运动的发展。
    虽然通过2006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唤起了领导者们的责任感,但与既定的目标相比遏制艾滋病的进程却依然落后。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超过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2006年,共有新发感染430万人-—比以往任何一年的新增感染人数都要多。虽然各国领导人曾经承诺要提供相应的服务、降低艾滋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艾滋病的蔓延仍在加剧。八国峰会领导人应采取行动、履行他们的承诺。此外,在其他的高层会议上,发达国家的政府曾经承诺将其发展援助费用提高到年度预算的0.7%,但事实上,只有少数的几个国家做到了。在非洲阿布贾宣言中,非洲各国的领导人也曾经承诺将15%的财政预算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事实是,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做到了,只有1/3的非洲国家用于医疗卫生的投入超过了财政预算的10%。正是由于缺乏各层面的全民动员,承诺无法履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旭日东升 + 2 先在论坛里动员一下!好倡议!

查看全部评分

贡献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2003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温州某报记者采访我后做的一个艾滋病日宣传专题,当时留了一份,今天找出来看看还是让人感慨,关于疾病、生命、死亡......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相互关爱,共享生命”。艾滋病是一种感染性强,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目前,全球每天大约有16000名新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其中90%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温州自1985年从血友病患者中首次发现HIV阳性感染者以来,截止2003年10月31日止,共检出13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年龄最大为60岁,最小13个月;温州地区人36例。据预测,我市艾滋病病毒感染估计数约3500-4000 例。我市检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途径首位是吸毒,共58例。其次是经性接触传播,共50例,占总人数的35.97 %,远远高于全国2001年7.2%的比例。这表明:艾滋病正从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
         关爱他们 就是保护自己
        ——一位随访HIV感染者的疾控人员自述
  一年中有很多日子提醒人们特别关注健康,但12月1日让年轻的他有着复杂的情感。作为一名随访艾滋病感染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两年里,他与近30名艾滋病人及其感染者面对面,亲身感受到他们的痛苦、绝望和无助。
  整个谈话中,她一直流着泪。她问:我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办?
  她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结果的标本最初来自医院,医院在为她准备一个手术之前,进行了例行血液检查。经我们市疾控中心艾滋病初筛中心实验室检验后,仍为阳性,随即标本被送到省级确认实验室,结果正像我所担心的一样——她是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打电话通知她来面谈,她欣然前往。第一眼见到她,挺着大肚子,懵然无知地看着我们。我和同事面面相觑,谁也不忍开口。她才26岁,显得如此健康而有生气,我把凳子挪得离她更近点……
  一听到检查结果,她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整个谈话中,她的眼泪没有停止。我们仔细询问了她的手术史、输血外伤史、有偿供血史,有无吸毒,她一概摇头,对不洁性行为也予以否认。我们的判断可能是经性接触传播,希望她的丈夫也来做个检查。她抬起泪眼,很无助地问我:孩子怎么办?还要不要?
  我很难回答。因为在她之前,我市已有一家三口艾滋病人,全部死亡,三岁的孩子就是通过母婴传播的。我告诉她,温州目前无条件治疗,建议去北京佑安医院看看,那儿是全国最大的接受艾滋病人医院。最后,我只能告诉她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个人用品专用,排泄物注意清洁、消毒,使用安全套。
  一周后,再打她的手机,关机。到底她的孩子、丈夫怎样,有没有去北京?我无从得知。许多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因为害怕被歧视,马上离开自己的家,杳无音信。对于我们随访人员来说,他们要么失访,要么在异地悄悄地死亡。最近,我市正对艾滋病患者及其感染者进行摸底随访,有关统计数字近日即可得知。
     起初,我不断地从不同的派出所得到她的消息,今年,就再没有任何消息……
  我接触最多的一个艾滋病病人是吸毒的,30多岁,本地人。她的生命力很强,五六年前就被发现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吸毒时共用针管感染的。第一次见到她,好象是戒毒所打来电话。她已经出现艾滋病的明显症状:慢性腹泻、非常消瘦、有皮疹,身体感觉非常不舒服。我们请示市卫生局后,将她送到传染病医院。在车上,她就说:“反正现在我钱也没有,家里人都不理我……”
  这以后,就不断有派出所打来电话,说是有个吸毒、贩毒的,一进派出所就说自己是艾滋病人,需要我们提供她的报告单。这样的电话让我对她的生存状态很担心,但同时我也很欣慰,这至少说明她还顽强地活着。但今年以来,再也没听到她的消息……
  对于艾滋病患者及其感染者,不管他们是因何途径而感染,就艾滋病本身,他们都是不想的,都是无辜的,我同情他们。
  
    正在憧憬美好未来的他,被不幸的消息击傻了
  如约来市疾控中心时,他精神很好,身体很壮实的样子。他是河南人,30多岁,来温打工已有好几年,干得还不错,是某企业部门小头头,还把老婆、孩子都带到温州。这次是单位组织无偿献血时发现的。
  一听到这个噩耗,他当场就傻了,怎么也不肯相信,他说自己与老婆的关系很好,绝不会出这种事。经我们再三提醒,他提到曾经连着三四个月、每个月三四次地卖血,而且是单采血浆,可能就是在红细胞返还中被交叉感染。目前,我市经采供血、受血及使用血制品感染艾滋病病毒共有22例,占总感染数的15.83 %。 母婴垂直传播2例,占1.44 %;
  从得知消息后,他一直低着头,临走前,他恳求我们不要告诉单位,免得丢了工作。我告诉他,法律有规定,所有有关艾滋病及其感染者的个人资料都是保密的,不经过本人同意,绝不会外传。
     对健康人、艾滋病人及其亲友说的话
  艾滋病目前还不能治愈,但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进行科学的预防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艾滋病可通过三种途径传播,分别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国内外研究发现,与陌生性伴或与多个性伴发生性关系,是感染艾滋病的危险因素。目前,我市艾滋病病毒通过性传播比例较高,这表明艾滋病正从吸毒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因此,人们在性行为上要洁身自好,使用避孕套是预防艾滋病感染的有效方法。
  血液传播途径传播艾滋病的概率很高。有人认为甚至可达到100%,在输血或血制品、移植器官或组织等过程中,如果血液或血制品受到艾滋病病毒污染,接受输血者就有可能受到感染。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静脉吸毒者共用一副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或针头。另外,在文身、刮脸、拔牙等过程中,皮肤粘膜常出现破口、出血,因此,不要使用别人用过的或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拔牙工具、剃须刀、牙刷等;尽量避免输血,必须输血时,要使用检测合格的血液;避免直接接触别人的血液或伤口,必要时戴上手套或使用其他隔离用品。
  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有可能在怀孕、分娩过程中通过血液将病毒传给孩子。另外,可以通过哺乳传播,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最好不要怀孕,怀孕妇女更应该注意预防艾滋病。
  对艾滋病感染者来说,也不应一味悲观,一来,该病毒的潜伏期比较长,有些人可能终生不发病。二来,自己树立信心,增强身体抵抗力,对症状的出现也可能有一定的抑制或延缓作用。再者,随着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社会环境也会越来越宽容,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与周围人和谐相处也有助于与“艾魔”作战。
  当身边出现艾滋病患者时,只要做好前面三方面传播途径的预防,与他们握手、拥抱、互道问候、同桌吃饭、共用餐具、共用办公用品等,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当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你也不必担心,唾液一般不传播该病毒;科学研究还证实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感染者已经承担着疾病带来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压力,其他人不应再歧视他们,应该多给予同情和关心,给予他们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权利。这样做,不仅使他们生活得更宽松,而且从根本上说,也是对我们大家更好的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5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着这一个个令人心酸的故事,感到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保证医院的医疗安全,给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6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潮水 的帖子

极响应!“遏制艾滋,履行承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不但要做好医院的预防控制工作,还要加强以预防为主的宣传教育,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6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们国家形势严峻啊,从CDC获得的专款就能体现出来,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国家对AIDS的重视程度。这应该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