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03 17:36
01-03 09:00
01-02 17:30
01-02 11:15
查看: 1461|回复: 1

中国乙肝防控策略和工作进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2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国乙肝防控策略和工作进展  
      卫生部 世界卫生组织 联合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之一
--------------------------------------------------------------------------------

一、乙型肝炎危害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后最大的危害是导致慢性病毒携带,部分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甚至癌变,其中新生儿携带乙肝病毒九成会转为慢性乙肝,儿童约为三成,成年人这一比例则低于10%。
我国曾是乙肝高感染率的国家,1992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达60%,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75%,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人。由于乙肝病毒感染率高,成为影响我国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其病程长、难以治愈,乙肝也是家庭因病致穷的疾病之一。因此,乙肝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疾病,国务院和卫生部已将其作为重点疾病加以控制。
二、政策支持和经费保证
(一)政策支持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针对乙肝高流行问题,不断加强对乙肝防治工作的领导,制订防治规划,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乙肝的流行与传播。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力推行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策略,1992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
乙肝作为国家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其防治工作已经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卫生部制定了《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将通过采取推进住院分娩,强化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培训等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到2010年使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并降低由乙肝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的死亡。具体目标是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7%以下。
为加强乙肝控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的重点工作,国家确定从2009年起实施的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工作将进一步对青少年预防感染乙肝病毒提供有效保障。
(二)经费保障
(1)疫苗经费和接种器材经费
2001~2005年,中央财政支持乙肝疫苗接种经费每年3600万元,5年共计1.8个亿元,用于西部省份和中部省份国家扶贫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与此同时,卫生部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合作,确立了乙肝疫苗免疫及安全注射五年合作项目,推动西部省份和中部省份国家扶贫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安全注射工作。
2007年国家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全国范围适龄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的乙肝疫苗和注射器全部由中央财政提供。
(2)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地区包括乙肝疫苗在内的预防接种
2004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中西部地区预防接种补助每剂次1元,共计1.12亿元。2005年,中央转移支付给中西部地区预防接种补助经费2.16亿元(其中国家扶贫工作开发县、少数民族县、陆路边境县的预防接种补助每剂次由1元增加到2元)。
2005年用于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和人员培训的经费共计1200万元。
(3)加强冷链建设,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
为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中央财政2002~2003年,支持中西部项目地区冷链设备经费合计2500万元,2004年中央转移经费项目中,支持西部省份冷链建设2597万元,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3.74亿支持中西部省份冷链建设。
三、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
(一)提高免疫接种率和首针及时率
预防乙肝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对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出生后越早接种乙肝疫苗,保护效果越好。因此,我国实施了以新生儿为主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倡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1个月后接种第2针,半年后接种第3针。
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承担乙肝疫苗接种的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明确乙肝疫苗接种医疗卫生单位责任。对住院分娩的新生儿,严格按照“谁接生谁负责接种第一针”的原则和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要求,确保住院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对于在家分娩的新生儿,加强疾控与妇幼人员之间的协作,使接种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出生信息并上门接种,采取预约方式,提高在家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2006年1月卫生部发布《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为乙肝控制制定了阶段性目标。2007年,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乙肝疫苗等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全部由政府承担,我国所有适龄儿童能平等地接受乙肝疫苗的免费预防接种,实现了预防接种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未接种儿童的查漏补种
为进一步降低乙肝病毒携带率和发病率,保护更多儿童免受乙肝病毒的侵袭,卫生部在总结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经验基础上,对适龄儿童尤其是没有享受到国家免费接种的儿童开展了查漏补种的免疫策略。2006~2008年之间,GAVI项目地区根据各地实际,安排对项目实施后出生的儿童(2002年以后出生)进行了查漏补种,22个省份补种乙肝疫苗100万人。2009年卫生部启动的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将“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放在首位。中央财政支持全国开展对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乙肝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初步统计应补种乙肝疫苗2878万人,其中西部地区约1000万人。
四、乙肝预防控制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乙肝的主要策略。不仅要加强常规免疫规划工作,提高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而且要采取措施,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努力提高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
(二)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
杜绝乙肝病毒经血途径的传播,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献血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监督和治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保障医疗安全,并按照有关的规定和要求,做好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工作;医疗和预防性注射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
(三)依法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加强对从事病毒性肝炎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准入和监督管理,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诊疗服务行为的督导检查。中华医学会制订乙肝诊疗指南,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根据指南对乙肝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四)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培训
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乙肝的危害和防治方法,让群众了解乙肝传播的途径与正确的预防方法,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卫生部加大宣传力度,自2002年开始,连续多年在“4.25”全国预防接种日开展以乙肝防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各地围绕主题采取多种形式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并推广乙肝疫苗接种。通过宣传,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正确引导人们消除恐惧、消除歧视,形成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乙肝、关心乙肝患者的良好氛围。
五、乙肝控制所取得的成绩
(一)接种率逐年提高
1999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平均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70.7%,首针及时接种率仅为29%。在经济发达省份,90%以上的儿童可在1岁内获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但在西部省份,乙肝疫苗接种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接种率大多在30%~60%之间,且接种儿童主要集中在城镇。
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综合审评结果显示:12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由2001年的82.38%、63.48%,提高到2003年的89.77%、75.82%。与1999年调查结果相比,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高出46个百分点。
2005年11月,卫生部组织的对10个GAVI项目省的中期评估结果显示,在医院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95.8%,乡村级调查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87.4%,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72.3%。
2008年全国GAVI项目地区乙肝疫苗报告全程接种率达到98.48%,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5.98%。2009年项目地区报告数据显示,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8%,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88%。
(二)乙肝感染显著下降
2006年卫生部组织开展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已经低于8%,5岁以下人群HBsAg携带率已经低于1%,充分说明我国目前乙肝实际感染率水平已经下降到很低水平。根据2006年调查HBsAg携带率和HBV流行率计算,1992年以来我国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减少近8000万人,HBsAg携带者减少1900万人,控制乙肝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23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肝确实威胁到绝大部分人的健康,其实完整的计划免疫后常可以产生足够的抗体滴度,但疫苗的接种也被有些人作为赚钱的方式,有些学校对学生发通知可以接种乙肝疫苗,在没有筛查的情况下不太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