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0, 2, left]多巴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及其高原训练历史 青海多巴国家高原练基地位于西宁市西部,距省会西宁26公里,地处东经103°31′,北纬36°40′,海拔高度2366米,占地面积2645亩,是目前我国乃至亚洲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为我国主要的高原训练基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国家自行车队首次来多巴进行训练,揭开了多巴高原训练实践与研究的序幕。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基地有了飞速的发展。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将多巴高原训练基地定为多巴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和国家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并为备战2008奥运会对基地进行了投资改造和建设。目前,基地训练条件优越、场地设施齐全,有各种室内外训练馆19处,新建田径馆、射击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可供20余项运动项目的训练,同时配备了医务监督、生理生化机能评定和运动训练方面的专家和重点实验室,每年都吸引着500多名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向着综合化、一流化的国际性高原训练基地建设和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在青海多巴高原训练基地训练过的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以及洲际等各类大赛中共取得了近50个冠军、29人57次平破世界记录及创造亚洲最好成绩,尤其是我国田径项目在奥运会上去的5块金牌中,其中长跑、竞走取得的4块金牌就是在赛前进行了高原训练。近几年,作为奥运会重头项目的游泳项目也在多巴进行了多次的高原训练,受益匪浅,并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1金3银2铜3破世界记录的辉煌成绩,一举改变了我国游泳项目多年来的颓势。多巴基地以它独特的高原自然生态优势和配套齐全的训练、生活、环境设施及训练效果,受到国内外高水平运动队和科研人员青睐,被誉为“培养世界冠军的摇篮”、“金牌的铸造工厂”、“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和“高原训练的风水宝地”等。 1986年国家自行车队为参加第十届亚运会,首次在多巴基地进行高原训练,并创下100公里团体第1名的最好成绩。此后,国家竞走队、中长跑队、马拉松队、射击队和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行业体协的田径、球类、柔道、摔跤、跆拳道、拳击、射击、自行车等项目的运动队先后在夏训期间或在重大比赛前均到多巴基地进行高原训练。著名竞走教练王魁率国家竞走队和辽宁女子竞走队8次上青海多巴训练,取得了数枚世界杯女子10km竞走冠军、全国冠军及第25届奥运会女子10km竞走金牌;马俊仁曾率弟子十上多巴进行高原训练,在斯图加特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取得了3枚金牌,并在1993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打破了1500m、3000 m、10000 m三项世界纪录;在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2人6次超女子5000m世界纪录,3人3次超世界青年纪录,5人14次超1500m世界青年纪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为我国田径在世界田坛争得了一席地位。1996年由著名教练毛德镇、王春堂率领的王军霞、高红苗等一批名将在多巴基地训练后参加第27届奥运会,“东方神鹿”王军霞从此威振世界田坛;1999年国家竞走队从多巴基地走出后,塞维利亚世界锦标赛上,刘宏宁、王妍又摘金夺银再创辉煌;2000年奥运会王丽萍为中国田径队夺得一枚金牌,再次为高原训练写下新的一页;2004年国家子女中长跑队在教练王德显的带领下四上多巴进行赛前训练,从多巴训练基地的训练场直飞雅典赛场,邢慧娜勇夺女子万米金牌,孙英杰连夺2004年印度半程国际马拉松赛和北京全程国际马拉松赛两枚金牌;2006年,随着多巴体育训练基地改扩建工程的完成,为备战第10届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游泳队首次到2366的多巴基地进行高原训练,并在亚运会上取得8枚金牌,真可谓是“汗水洒高原,赛场显身手”。1993年中日两国间首次在青海多巴训练基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高原训练合作研究,中日双方各有10名竞走运动员参加了本次高原训练,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双方各有80%的运动提高了运动成绩。随后,在1994年、1995年日本东海银行中长跑队、日本铃木公司中长跑队先后到青海多巴进行了高原训练。另外,还有像我国著名竞走教练邢富国、沙应政、王春堂、宋绍利、翟万波、张阜新、王强;中长跑教练毛德镇、毛翼轩、李荣德、张志奇、尹延勤、李广新、胡荣、梁松利、杜怀策;自行车教练沈金康等近40余名率队来青海省多巴高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这些著名教练是我国竞走、中长跑和马拉松项目的精英教练,都代表我国和所属省市参加过重大国际、国内大赛,获得过优异成绩,为国家争了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