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会员交流区
›
热点关注(与医院感染无关)
›
政协委员:建特殊培养机制 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 ...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005
|
回复:
0
[转帖]
政协委员:建特殊培养机制 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
[复制链接]
过年
过年
当前离线
积分
1292
发表于 2010-3-2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政协委员:建特殊培养机制 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
2010年03月22日 11:1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水平很高的医生,谁愿意一年365天留在农村给农民看病?一个协和医院的医生,到乡村去工作几年,不就基本‘自废武功’了吗?”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韩冰
“目前全国农村乡镇卫生院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1.4%,中专生53%,34.6%为高中以下水平。村卫生室的近百万名基层村医均处于个体开业状态。农村医疗人才严重缺乏,医疗水平低下,农民看病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医科大学副校长戴秀英在全国政协医卫界别分组讨论会上发言说。
戴秀英同时提到,医学专业毕业生择业期望值高,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在基层医院招人难的同时,医学毕业生进大医院也很困难。对此,戴秀英建议:“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鼓励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
在讨论中,更多委员认为,解决农村医疗人才短缺问题,须在城市医疗人才到基层进行帮扶的同时,通过特殊机制培养当地人才为当地提供医疗服务。
“引不进,留不住,提不高”
戴秀英将中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状况概括为“引不进,留不住,提不高”。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严重。根据2007年卫生部信息中心数据,全国4万家乡镇卫生院,现有执业(助理)医师40万人、护士(师)17万人。仅占全国的1/5和1/8。全国60万个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不到12万人,无护理人员。”
在分组讨论会上,戴秀英说:“目前仅乡镇卫生院的部分卫生技术人员有正式编制,村卫生室的近百万名基层村医均处于个体开业状态;农村医生不仅工资待遇、三险无保障,在职称评定、技术培训等政策上,也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
值得关注的问题还有,“医学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很高,就业率很低。毕业生进大医院难,大医院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同时基层医院招人难,基层工作条件差、工资福利待遇较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有岗无编、业务易荒废、职称晋升机会较少,毕业生又不愿意去。”
戴秀英介绍,2009年,宁夏对近三年237个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3000名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发现,68%毕业生集中在二级和三级医院就业,在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站就业的仅为6%和5.7%。
农村医疗人才严重缺乏,医疗水平低下,使得很多农民不愿意在乡镇卫生院就医,农民看病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小病大病还是越过村、跳过镇,往大医院跑,大医院人满为患,卫生室门庭冷落,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有发生。”
戴秀英发言还没有结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就忍不住插话说:“我曾经做过调查,拿村卫生室来说,一个村全年看病人次是村民人数的1.5倍左右,其中80%都是小病,包括不少不看医生也能自愈的。”
“在这种情况下,水平很高的医生,谁愿意一年365天留在农村给农民看病?一个协和医院的医生,到乡村去工作几年,不就基本‘自废武功’了吗?”赵平说,“现在绝大多数的乡村医生都超过50岁了,大多是当年的赤脚医生。很多人想让城市医生留在乡村,我觉得不太现实。北京有蚁族,很多人宁愿住很破的房子、去‘蜗居’,也要留在大城市。”
他说:“我做医院院长,让我派医生去农村,可以派,但是几乎没有一个医生愿意留在农村。我觉得在中国,现实一点,要为农村培养人才,然后让培养出的人才尽可能留在农村。”
定向培养与“乡来乡去”
赵平说:“必须培养当地人留在当地,也就是‘村来村去’、‘乡来乡去’,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的人才。可以让一些当地的高中毕业生去学医,学制也不要5年、8年那么长。国家出钱来培养这些人,规定学成之后一定要在当地基层工作,再给予这些毕业生相应的政策,在待遇上予以保证,人才慢慢就留住了。”
与会的王红阳委员补充说:“应该针对不同需求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5年制、8年制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只适合某些特定层次的需求。如果是3年制,毕业后就可以在基层行医了,这样成本小一些。”
戴秀英在提案中建议,要引导和鼓励医学类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临床执业医师,定单定向为农村卫生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免缴学费和住宿费,所需经费由各级政府承担。严格控制并尽快解决非专业人员挤占专业人员编制问题,使毕业生带编上岗。尽快贯彻落实国务院2009年医改实施方案“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规定政策。
戴秀英同时建议,制定鼓励城市卫生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吸引城市富余卫生技术人员、大中型医院有丰富医疗经验的退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促进乡镇卫生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建立城乡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
赵平说:“百万医生下乡,我坚决支持,但这是暂时的,还是要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的人才。”
“如果农民在当地能够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农民看病难问题才能解决。农村医疗建设要把重点放在‘软件’方面,放在农村医疗卫生人才方面。很多学生愿意接受定向培养。城市专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是短效机制、是传帮带,而不是长效机制。希望能够齐头并进解决农村医疗人才建设问题。”戴秀英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