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5|回复: 2

“研而优则仕”难出杰出人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9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研而优则仕”难出杰出人才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梦然 谈琳  发布日期: 2010-03-08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先生生前的这一问曾引起广泛讨论。而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邦河委员看来,教育的确需要大力改革,已成为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必须‘过五关,斩六将’。”

  很多人才难过“研而优则仕”这一关。他举钱学森本人的成长经历说:“钱老的成长分两步:一、打基础;二、在创新的环境中长期努力。改革开放后,我国也出现了不少显示出卓越创新才能的年轻人,他们已经走到了钱老的第二步。可惜的是,有太多年轻人科研很出色,不久就听说当上官了,而从此也就听不到他在科研方面的新突破了。”

  “这种‘研而优则仕’的现象,近10年来,愈演愈烈,似已成风。”李邦河说,较之优秀的科研人员曾被作为“白专典型”受到歧视,“研而优则仕”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但这种风气对造就大师级人物的危害,已日渐显现。如果说教育不当会防碍创新幼苗的出土,“研而优则仕”则使已长成中等大小的创新之树,不能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有人会说,这些人当官后还在搞科研。不错!但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李邦河说,改革开放初期,曾有一句响亮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对科学家来说,无疑,时间就是成果。没有长时间全力以赴的努力,不可能成为大师。

  李邦河做过统计,在数学界有两个历时最久的大奖——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中,48位菲尔兹奖得主中,担任过所长、系主任、科研主管、院长、校长的13人,其中9人在得奖至少9年后任职,且任职大多仅三年。在48位沃尔夫奖得主中,担任过类似职务的17人,其中至少有12人任职时已经超过50岁,甚至有的已70岁。有一位获此二奖的,只在53至55岁当过所长,还说他不适合这个位置。

  “由此可见,大数学家是几乎不在创新高峰期当领导的。”李邦河说,科学家的当官与政治家的当官不同。对政治家,当官有助于专业才干的增长;而对科学家,则有碍。古人立志,就有“不为良相,即为名医”的选择。从政和从医,历来就是不同的路。“我们当然需要一批兼具管理才能的优秀科学家去当官,但应是在他们过了创新的高峰期后。”

  李邦河认为,出现一冒尖就当官的现象,与对“领军人物”一词的模糊认识密切相关。“什么是科学界的‘领军人物’,正确的理解只能有一个:是以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引领科学潮流的人物,而不是官。20世纪实际最大的领军人物,无疑是爱因斯坦,但他却不是官。”

  在现实中,“领军人物”混同于官的现象屡见不鲜。李邦河就曾发现某单位在报道百人计划的成就时,第二项就是:培养了93名所局级以上的干部。在李邦河看来:“如果不刹住‘研而优则仕’之风,造就能与强盛的国力相配的大师队伍将永无可能。”(张梦然)

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现身说法”

    “知识分子当官的问题,我本人就是个典型。”在今天政协科技界联组讨论会上,对于中科院院士李邦河委员提出的“研而优则仕”的问题,工信部副部长娄勤俭深有感触,他以自己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并强调“要重视基础,重视人才的传帮带,重视技术的继承”。

  “科技界缺的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不缺当官的人才。有希望成为大师的人是十分稀缺的,让创造高峰期的青年学者去当处理大量行政事务的官员,他根本就不可能再专心学术。”李邦河指出,目前我国“科研一冒尖就当官”的情况十分严重,直接扼杀了成为大师级人物的可能。

  娄勤俭感叹:“我对此也深有同感。”

  1999年走马副部长的娄勤俭是在国家995工程中冒头的杰出青年学者。自认为“技术还可以”的他从此远离学术,“所有的项目负责人都辞掉,所有评奖都不参加”。

  他回忆说:“国家很重视995工程,投入了一部分经费以后,迅速培养了一大批人,出现了很多成果。”995工程之所以能出成果,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原来积累了“很多预研基础,预研技术”;二是有一群“文革前的大学生”传帮带,他们“有一种热情,而且一辈子就干这一件事情”。

  但与娄勤俭相似,995工程中成功的学者们获得“奖励”的方式是被送入仕途。“产生了很大一批我们这种人——项目负责人当了官。”与此同时,“文革前的大学生基本上退休”,“人才出现了新一轮的青黄不接”。

  没有新老结合,失去了“传帮带”的环境,青年人走向成功更加艰难。因为“技术理论水平比较高,但是如果没有参加过几个大工程,工程经验是不足的”。娄勤俭指出,必须“要重视基础,要重视人才的传帮带,重视技术的继承”。

  李邦河认为“现在青年人热衷于当官,跟‘官本位’的传统有关,也跟导向有关”。多次参加国家大项目奖项评奖的娄勤俭发现,拿奖作为科学家实现价值的途径也受到了“官本位”的阻碍。“现在评奖,拿大奖的基本是官员排前面,这是一个问题。”他揶揄自己辞去技术职务和拒绝奖项:“我这是亏了。”

  娄勤俭觉得抽一些搞技术的去当官有好处,至少跟科技界有共识,“但如果全往这个方面去引导不行,”他呼吁,“必须引导科学家、科技人员朝着学术上去努力。”(谈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员回应“研而优则仕”:科学家可做官不可做官迷
                        2010年03月08日 10: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李邦河院士看起来挺激动的,语速越来越快,音量也越来越大。
      他在复述自己的担忧。今年全国政协会议开幕以来,李邦河委员在不同场合介绍了自己的提案。
      这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提案指出,学术界有种愈演愈烈的“研而优则仕”的现象。这些年来,自己眼睁睁地看着一些颇有潜质的学者投笔从政,从此江郎才尽。他说,这是一个严重损害国家科技发展的问题,科学家在做学问的盛年转了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今天,在政协科技组联组会议上,李邦河再次痛陈这一现象的弊端。
     在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坦率地回应说:“关于知识分子当官的问题,我可能就是个例子。”
这位54岁的副部长的另一个身份,是资深的信息科技专家,他目前依然兼任中国电子学会的副理事长。
1982年大学毕业后,娄勤俭进入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得益于前辈科技工作者的“传帮带”,他也逐渐成了技术骨干、项目负责人。然后,“研而优则仕”,1999年官至副部长。
      有一段时间,老一代基本退休,新人又缺乏工程经验,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于是,“产生了很大一批我们这种人——项目负责人当了官。”娄勤俭解释自己从政的背景。
      他对李邦河院士说:“我非常赞同你这个说法。”“当然,抽一些搞技术的人去当官也有一些好处,至少对科技界有同感,但是如果真是全往这儿引导,也不是很合适。”
      “必须要引导科学家、科技人员朝科学上去努力。”娄勤俭说。他还表示,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
娄勤俭副部长还向在场的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反映了一个与科学家做官密切关联的问题。
最近,娄勤俭参加了一些国家大项目奖项的评选。他发现,拿大奖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官员排在前面。垄断企业的项目负责人,拿大奖的格外多。这不是什么好的导向。
    他开玩笑说,自己当了副部长以后,辞掉了所有的项目负责人,也不再参加评奖,现在看来,自己是“亏了”。
    而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问题。他只是强调,一些重大科研计划的确培养了大批各种各样的人才,至于很多人后来成了行政官员,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说,中科院一直希望创造一种非常好的氛围,能让科学家倾心研究,多产生科学大师。
   “在这方面,国家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政策。”李家洋认为,这种政策最好一方面能使科学家不求做官,倾心科学。另一方面,能有一个机制,让做了官员的科学家,能在富于创造力的年纪再回到科学研究上来,那时眼界会更为开阔。
    无论科学家是否应当做官,李邦河院士的一个主张,令李家洋等“副部级”科学家都表示认同——大师诞生的条件之一是专心致志,一旦从政,这点便再也无法做到。(张国 原春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dengs
是这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