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wyfywlj 于 2025-4-7 14:30 编辑
搜过之前的提问,也根据指标集实施指南的条件讨论过,还咨询DEEPSEEK ,有说是操作的,有说是一类切口的,DEEPSEEK说是一类切口,AI智能回答不属于一类切口,临床医生说属于一类切口,到底属于操作还是属于一类切口?
SIFIC斯斯:根据现行手术切口分类标准,脑室穿刺术不属于I类(清洁)切口,而应归类为0类手术。具体分析如下:
一、I类切口定义及判定标准I类切口(清洁切口)需满足以下条件: - 手术涉及切口或组织/器官切除;
- 不涉及炎症区域;
- 不涉及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
- 排除穿刺、介入等非切开性操作(即0类手术)
[color=var(--yb-md-ref-list-item-color)]3
。
二、脑室穿刺术的术式特点- 操作方式:通过穿刺针经颅骨钻孔进入脑室,无需传统意义上的皮肤切开,属于微创操作;
- 感染风险特征:虽为无菌操作,但需穿透硬脑膜进入脑室系统,存在脑脊液污染风险;
- 术后感染类型:主要涉及器官/腔隙感染(如脑室炎、脑膜炎),需监测至术后90天
[color=var(--yb-md-ref-list-item-color)]5
。
三、分类依据解析- 0类手术定义: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报批稿)》,0类手术指体表无切口或经自然腔道进行的操作(如穿刺、内镜、介入等),与I类切口有本质区别
[color=var(--yb-md-ref-list-item-color)]3
; - ICD-9-CM-3编码规则:脑室穿刺术属于诊断性/治疗性操作(编码范围00.0-00.9),而非狭义手术;
- 感染监测要求:需按器官/腔隙感染标准监测至术后90天,与I类切口术后30天的监测周期不同。
四、临床管理建议- 感染防控重点:
- 严格无菌操作,采用最大无菌屏障;
- 控制导管留置时间(建议≤14天);
- 减少不必要的脑脊液采样频率
[color=var(--yb-md-ref-list-item-color)]5
。
- 切口管理:术后穿刺点按II类切口护理(清洁-污染),每日消毒并观察渗液情况。
总结脑室穿刺术因无皮肤切口且属于经皮穿刺操作,依据最新分类标准应归为0类手术,而非I类切口。临床管理中需重点关注深部器官感染风险,并参照《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落实防控措施 [color=var(--yb-md-ref-list-item-color)]3
[color=var(--yb-md-ref-list-item-color)]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