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3-21 08:09
03-17 08:04
03-17 08:03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46|回复: 0

急诊区域感控要点

[复制链接]
  •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871
  • 最近打卡:2025-04-03 08:25:30
发表于 2025-4-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1.工作人员
1.1参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1.2遵循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流程,特别是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应符合WS/T313的要求,隔离工作应符合WS/T311的要求,消毒灭菌工作应符合WS/T367的要求。
1.3注射、穿刺、治疗、换药、手术、清创等无菌诊疗操作时,应在独立区域,并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1.4医护人员每日上岗前进行健康自查,如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等不适症状及时调整岗位。
1.5熟练掌握防护用品穿脱,尤其是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等操作,应规范使用防护用品。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应规范佩戴外科口罩及落实手卫生。
1.6对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告知接诊科室、辅助检查科室或会诊人员,做好防护及环境消毒。
2.患者及陪同人员
2.1在急诊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点,对患者和陪同人员进行发热等传染病预检,对发热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或隔离诊室就诊。疫情暴发时期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开展体温测量、询问流行病学史和症状等预检工作,并做好登记。
2.2对确诊或疑似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进行正确使用口罩的培训;对确诊或疑似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宣教相应的隔离措施。
2.3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在隔离区域进行救治,使用的设备、物品专人专用,产生的医疗废物双层包装、标识清晰,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要求进行转运和处理。
2.4可利用折页、宣传画、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尤其是流感、手足口、肺结核、HIV等传染病的防控宣教。
2.5宣教内容宜包括口罩摘脱、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安全距离和医疗废物的范围等。

、、料
1.疗器械及消毒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有专人做好器械及物品管理工作。
2.诊疗设备
2.1急诊使用的诊疗设备(如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按照设备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2.2在不同患者使用同一设备时,使用后应进行设备表面清洁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常规消毒浓度是含氯消毒液500mg/l或消毒湿巾,需要注意的是消毒作用30分钟后应清水擦拭。
2.3对于被患者血液、体液等分泌物污染的设备应随时消毒处理。对于直接接触患者的探头、管路等部件,严格按要求消毒或更换,如呼吸机管路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更换和消毒。
2.4对于可重复使用的设备,如急救设备、担架等,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消毒剂进行操作,确保达到消毒标准,减少病原体残留。
3.医用耗材
3.1一次性医用耗材必须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制度,严禁重复使用。使用后的一次性耗材应按照医疗废物分类要求进行收集、暂存和转运。
3.2条件允许时,宜使用一次性器械。
3.3对于直接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皮肤的复用器械,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4.物料储存
4.1各类物料应分类存放,有明确的标识。储存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清洁,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物料受潮、发霉或被污染,以保障物料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4.2定期盘点急诊物料,检查包装完整性和有效期。对于过期或包装破损的物料要及时清理和更换,保证急诊物料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4.3防护物资(如口罩、隔离衣、防护服、护目镜等)要充足储备。根据不同的防护级别合理发放和使用,使用后的防护物资按医疗废物处理,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

1.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及应急预案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制度
1.1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其职责;
1.2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3急诊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4急诊医务人员培训制度;
1.5急诊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1.6急诊清洁和消毒制度;
1.7急诊预检分诊制度;
1.8急诊隔离制度;
1.9急诊个人防护制度;
1.10急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11急诊职业暴露报告处置制度
1.12急诊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1.13急诊传染病暴发应急预案。
2.培训演练
2.1科室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要有记录及签到。
2.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根据演练结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3.制度落实情况的评估与改进
3.1科室感控小组应定期对本科室感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检查内容包括人员操作规范、环境清洁消毒、设备耗材管理、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
3.2科室感控小组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急诊感控管理制度,提高急诊感染控制水平。
1.布局流程
急诊应独立通道,并有明显标识。设置独立的隔离区域,用于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的诊疗,避免交叉感染。急诊手术室参照手术室布局流程设置及管理。
2.环境管理
2. 1清洁与消毒
1)急诊各诊疗区域应保持清洁,每天定时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包括地面、桌椅、诊疗设备表面等。使用合适的清洁工具和消毒剂,避免交叉污染。
2)对于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设备按钮、床档等),应增加消毒频次。
3)对于被患者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等污染的区域和物品应随时消毒。
4)消毒液可以选择含氯消毒剂500mg/l的消毒液或消毒湿巾。
2.2通风换气
1)自然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应保证空气的持续流通。急诊室的通风换气频率应根据空间大小、患者流量等因素确定,一般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少于6次,以保证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降低空气中病原体浓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2)对于通风不良的区域,必须安装机械通风设施(如通风扇、新风系统)及空气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等),并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定期消毒。
3)污染区(如隔离诊室等)的通风系统应独立设置,避免空气流向清洁区。通风设备需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行。
3.医疗废物管理
3.1分类收集
1)在急诊各诊疗区域设置明显标识的医疗废物收集容器,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如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
2)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应保持完好、密封,防止渗漏和遗漏。
3.2暂存与转运
1)急诊应设置专门的医疗废物暂存点,医疗废物暂存点应远离医疗区和人员活动区,并做好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等措施。
2)医疗废物应由专人负责转运,转运过程中应使用专用的医疗废物转运车,确保医疗废物安全转运至医院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地点,与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做好交接记录。
4.终末处理
患者诊疗结束或转院、死亡后,应对其所处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包括空气、物体表面、使用过的设备等,确保无病原体残留。
5.记录
做好空气、消毒剂配置、日常消毒、终末消毒、医废交接等记录。

1.定期对急诊手术室、治疗准备室、输液室、诊室空气及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等进行微生物监测。
2.对急诊患者的传染病指标进行监测,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持续改进感控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