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高山雪莲W 于 2025-3-20 16:05 编辑
眼科门诊感控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眼科门诊感染,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眼科门诊工作特点,特制定本感控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眼科门诊。 三、感控制度 (一)人员管理 1. 所有眼科门诊医务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内容包括消毒隔离技术、手卫生规范、职业防护、院感诊断等,培训频率至少每半年一次,或根据本院实际制定培训频次,确保医务人员熟悉并掌握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新入职员工在试用期内必须完成医院感染防控基础知识及眼科门诊消毒管理制度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3.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具有感染性物质的操作时,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装备。 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立即进行应急处理,按照医院相关流程上报职业暴露。 4. 医务人员按照“五个此时刻”严格执行手卫生;遵循标准预防、无菌操作规则;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耐药菌防控制度,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及病人及医务人员安全。 (二)环境管理 1. 眼科门诊应保持诊疗环境的清洁与卫生,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应对诊疗区域进行常规清洁消毒。采用湿式清洁法,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擦拭地面、桌面、窗台等物体表面,去除灰尘和污垢。 2. 对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诊疗桌、检查仪器、门把手、水龙头、病历夹等,进行清洁消毒,每日至少2次,污染后随时消毒,可选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3. 诊疗区域的空气应保持流通,自然通风不良的区域应配备机械通风设施,如排风扇、空气消毒机等。每日诊疗结束后,可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 1 小时;或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照射时间 60 分钟,照射时应关闭门窗,确保消毒效果。 4. 候诊区应保持环境整洁,定期清理座椅、地面及垃圾桶。为患者提供的候诊用品,如杂志、宣传资料等应定期更换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 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卫生,每日至少进行两次全面清洁消毒。使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墙面、地面、洗手池、便器等设施,卫生间应配备洗手液、干手纸或干手器,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使用。 (三)医疗器械及用品管理 眼科门诊使用的医疗器械应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类。 1. 高风险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眼内注射针等,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使用后的高风险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预处理后,再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眼科器械精巧,易损坏,要轻拿轻放,并放置在合适容器中转运。 2. 中风险医疗器械,如眼压计、裂隙灯显微镜的接触部件、角膜曲率计的探头等,直接接触病人眼睛,应在每次使用后进行消毒。可选用75% 乙醇擦拭消毒; 传染病患者使用后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达到高水平消毒,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干燥备用。对于不能耐受化学消毒剂的器械,可采用低温灭菌方法或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 3. 低风险医疗器械,如检眼镜、视力表灯箱等,应保持清洁,定期用清洁布擦拭。如有污染,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4.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用品,按照相关要求使用。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5. 眼科门诊使用的无菌敷料、棉球、纱布等应存放在无菌容器内,并定期更换。使用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污染。眼药水避免交叉污染,最好专人专用,注意标注开启时间。 (四)物品管理 1. 无菌及消毒物品存放在清洁物品柜内,分类放置,按照先进先出原则有序摆放,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2. 消毒产品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储存和使用,消毒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配制和使用,含氯消毒剂配制后或使用前进行浓度监测,以确保消毒效果。 (五)医疗废物管理 1. 眼科门诊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 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或其他废物中。 2. 医疗废物应定期由专人收集转运至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交接时间、交接人员等。 四、质控与监测 1.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眼科门诊的手卫生、环境物表清洁消毒、感控制度落实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效果。 抽查眼科器械清洗及消毒灭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关部门改进。
2. 眼科门诊感控小组应定期开展消毒效果监测,监测项目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手等。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手每季度监测一次;如有不合格项目,应分析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重新进行监测(目前有的医院是每半年监测一次,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监测频次)。 对紫外线灯、空气消毒噐械等做好日常维护与管理,定期(半年)监测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照射强度不低于70μW/cm²,新紫外线灯的辐照强度不低于90μW/cm²。记录灯管累积时间。每周用酒精擦拭灯管,保持灯管清洁。空气消毒机按照说明书使用与维护。 3. 感控小组开展科室开展手卫生依从率监测。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如果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传染病病例集聚、新发传染病等,及时上报院感科、预防保健科。 注意收集器械、消毒物品使用中存在问题等信息,如器械清洗不干净、损伤、包装不符合要求等,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4. 督导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关规定,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病原微生物送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