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2024年8月,我国报告首例拉沙热输入病例。拉沙热(Lassa fever,LF)是由拉沙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疾 病。拉沙热主要在部分西非国家和地区流行,随着我国与非洲国 家和地区人员往来日益密切,拉沙热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上升。 一.传染源。主要为感染的多乳鼠等啮齿类动物。多乳鼠主要 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是拉沙病毒的主要动物宿主。拉沙病毒感染者也可成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拉沙热为人畜共患传染病,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动物传播: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多乳鼠的排泄物(如尿液、粪便)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人际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传播,尤其是在医疗环境中。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人与人之 间可通过空气传播。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感染拉沙病毒后机体可获得持 久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多发于旱季。拉沙热在贝宁、几 内亚、加纳、利比里亚、马里、塞拉利昂以及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呈地方性流行。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家报告过拉沙热输入病例。 五.临床特征 (1)潜伏期:一般为6—21天。 (2)传染期:感染者出现症状后传染性强,发病后4—9天血液 中病毒载量高,随着症状好转,病毒载量逐渐下降。大多数感染者在发病3周后血液中病毒被清除。 (3)临床表现:起病缓慢,通常在感染后1-3周出现症状,以 全身不适、发热、咽痛、咳嗽、恶心、呕吐、腹泻、弥漫性肌痛为主,累 及不同系统时,还可以表现出相应的症状。约80%的感染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但20%可能发展为重症。 六.院感防控 1.早诊断早隔离 拉沙热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定义参照《拉沙热诊断和治疗方 案》。 一旦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应立即单间隔离,并立即转至定点医疗机构诊疗。 2.监测上报 (1)医院门急诊接诊医生应对有西非国家和地区旅居史的发热病例,除详细询问拉沙热相关症状外,应主动询问流行病学史,记录就诊者现住址及联系方式,及时采集标本送有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2)发现有拉沙热疑似症状且有确诊病例、疑似病 例接触史时,应立即按照传染病上报并及时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3)首诊医生应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及上级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防控 拉沙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对酸、热、紫外线、脂溶 剂、去污剂等敏感。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季铵盐类消毒剂 等可有效灭活病毒。 (1)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诊疗设施设备表面、卫生洁具以及其他被污染物体表面,可用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可用2000mg/L 季铵盐类消毒剂进行擦拭或 喷洒等方式进行消毒,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手消毒可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选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六步 洗手法清洗双手,然后按上述方法消毒。 (3)诊疗用品消毒。尽量选择一次性诊疗用品,非一次性诊疗用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物品可选择化学消毒剂或低温灭菌设备进行消毒或灭菌。 (4)分泌物、呕吐物等。 ①对病例偶然排出的分泌物、呕吐物、渗出液、血液、体液等 污染物,可用漂白粉或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 消毒湿巾/干巾)完全覆盖,作用30分钟以上。 ②对在专门容器中收集的病例分泌物、呕吐物、渗出液、血液、 体液等污染物,可用有效氯20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时。消毒完成并移除污染物后,容器可用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 干 净 。 (5)粪便、污水。 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污水应当符 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6)医疗废物。 病例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 要求,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按常规流程进 行处置。 (7)尸体处理。 患者死亡后,应尽量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需使用有效氯5000—10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彻底喷洒消毒,并立即密封 于防渗漏尸袋中,双层包裹后外层再次消毒,确保无泄漏。尸体优先火化处理,如需掩埋,须选择远离水源和居民区的深埋地点,并确保掩埋土层厚度至少2米。 (8)消毒注意事项 现场消毒应确保所用消毒产品合法有效,所选消毒方法科学可行。每次开展消毒工作时均应做好消毒记录,包括消毒对象、消毒面积(体积)、消毒剂浓度(或消毒器械强度)、剂量、作用时间等。 4.个人防护要求 (1)开展诊疗活动时,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采取经接触传播和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穿戴全套防护服和医用防护口罩;在执行有喷溅的操作时,配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防渗透型医用隔离衣,同时做好手卫生。防护装备使用后按感染性医 疗废物要求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2)环境清洁消毒人员。 开展环境清洁消毒时,建议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手套、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 或防渗透型医用隔离衣等。
参考文献: 拉沙热防控方案(202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