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00|回复: 0

[感控科普] 【感染科普笔记2025-2-19】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反馈中I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什么这么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9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nionline 于 2025-2-19 11:13 编辑

作者:吴怀英(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审核:王玉兰


2025年新年伊始,国家卫健委网站推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启动2024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5〕14号文件),要求采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参加监测的各有关医院应当按照要求,统一使用《疾病分类与代码国家临床版2.0(2022汇总版)》、《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3.0(2022汇总版)》,规范填写住院病案首页(相关资料可在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管理平台下载),并按照《绩效监测与医疗质量管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采集质量与接口标准(2020年版)》,将2024年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上传至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今年的绩效监测,比绩效考核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及日常跟踪。

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是指挥棒,是标杆尺

“数据驱动医院运营管理”,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使用一把尺子,是指挥棒、是标尺。2024版《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包含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55个(定量50个,定性5个)、新增指标1个,56个指标中有26个属于国家监测指标,国家监测指标满分为1000分,使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各级指标权重,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维度,其中Ⅰ类切口感染发生率在医疗质量监测维度中占35分,近几年发生率如下。


qw1.jpg

qw2.jpg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4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4〕87号,绩效考核手册对于I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描述如下: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指标属性】定量指标,国家监测指标。
【计量单位】百分比(%)
【指标定义】 考核年度发生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人次数,占同期I类切口手术台次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 = 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人次数/同期 I 类切口手术台次数×100%
【指标说明】(1)分子: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人次数,即出院患者手术为I类切口且病案首页中切口愈合等级字段填报为“丙级愈合”(代码为 3)选项的人数。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有多个I 类切口丙级愈合手术,按 1人统计。(2)分母:同期 I 类切口手术台次数,是指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为 I 类切口人数,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个I 类切口手术,按1人统计。

注:① I 类切口是指手术切口为无菌切口。②手术切口感染包括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和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参阅《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1〕2 号)。③I类切口丙级愈合是指无菌手术切口发生切口化脓的情况。切口愈合等级包括甲级愈合(切口愈合良好)、乙级愈合(切口愈合欠佳)、丙级愈合(切口化脓)和其他愈合(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参阅《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84 号)。本年度考核手术名称和编码参阅《手术操作分类代码国家临床版 3.0(2022 汇总版)》
【指标意义】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等6 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 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中《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15 年版)》(现应改为2024年)提出,监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频率,反映医院对接受I 类切口手术的患者医院感染管理和防控情况。
【指标导向】逐步降低。
【指标来源】病案首页。


讨论

立医院绩效监测手册,切口感染判断参阅《关于印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发〔2001〕2 号),这与医院感染监测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和医院感染诊断是一致的,分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


但是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手册提取的数据是:住院病案首页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丙级”愈合的,不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后甲级、乙级愈合的,器官腔隙感染或部分表浅和深部切口感染不一定都是丙级愈合,所以说肯定住院病案首页提取手术部位感染丙级愈合的病例少于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所以说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会这么低,0.05%左右,实际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没有这么低。《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卫医发〔2008〕27)号)及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要求评价: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据1999年美国CDC《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估计,清洁切口感染率为1%~5%,实际医院感染监测过程中可以参照这些数据,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目标值,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患者安全医疗质量。



作为感控人要理性对待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并不是数据越低越好,而是要加强SSI过程管理和感染率监测,客观反映I 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实际发生情况,制定出本院的目标值;监测过程中及时发现手术部位感染风险与隐患,及时查找分析原因进行干预,保证手术病人安全。



欢迎投稿:sific2007@163.com(来稿请注明SIFIC科普笔记投稿)“本平台所有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群内学习,但若需转载至公众号或其它平台发布,请先联系小编确认同意”

封面图片来自视频中国官网

图文:王小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