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112|回复: 2

检验科感控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2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一、人
(一) 人员资质与培训
1.检验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资质,如医学检验技术资格证书等。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准确地操作检验设备和进行样本检测,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感染风险。
2.定期开展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医院感染的定义、传播途径、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的穿脱方法)、手卫生规范等。例如,培训员工如何正确佩戴 N95 口罩,使其明白口罩不仅要遮住口鼻,还要保证贴合面部,防止病原体从口罩边缘进入。
(二) 健康管理
1.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检和传染病筛查。如检测肝炎病毒、结核杆菌等,防止自身感染后成为传染源在科室内部传播疾病。
2.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免疫接种情况。对于从事高风险检验工作(如检测烈性传染病样本)的人员,应确保其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等)处于有效期内。
(三) 行为规范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处理和检测过程中,避免因人为因素造成样本污染或自身感染。
2.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应更换工作服,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检验区域。在不同污染程度的区域(如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活动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路线和行为准则,防止交叉污染。
二、机(设备与仪器)
(一) 设备清洁与消毒
1.检验设备表面应定期清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擦拭。对于直接接触样本的仪器部件,如血液分析仪的进样针、离心机的转子等,在每次使用后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例如,可采用 75% 乙醇或含氯消毒剂擦拭进样针外部,防止样本残留导致的交叉污染。
2.大型设备的内部管道和腔室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消毒。一些自动化分析仪内部的液体传输管道可能会滋生细菌,应按照设备制造商的建议,使用专用的清洗液和消毒程序进行处理。
(二) 设备维护与校准
1.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样本处理异常,增加感染风险。例如,离心机如果出现转速不稳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样本离心不完全,在后续开盖操作时产生气溶胶,污染环境。
2.设备的校准至关重要,准确的检测结果有助于正确判断患者病情和采取合理的感染防控措施。如微生物鉴定仪的校准出现偏差,可能会误判微生物种类,从而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
三、料(检验材料)
(一) 检验试剂
1.试剂应按照说明书要求储存,保证储存温度和湿度符合条件。例如,一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需要在 2 - 8℃冷藏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试剂的活性,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进而影响对患者感染情况的判断。
2.选用合格的试剂产品,从有资质的供应商处采购。不合格的试剂可能含有病原体或者杂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引发感染。同时,要检查试剂的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试剂。
(二) 样本采集与运输材料
1.样本采集材料如采血针、采血管、拭子等必须是一次性的,使用后要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这样可以防止交叉使用导致的疾病传播。
2.样本运输容器应具备密封和防泄漏功能,并且根据样本类型(如血液、脑脊液、痰液等)选择合适的运输条件,如温度控制、防止震动等。例如,对于病毒核酸检测样本,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低温保存,防止核酸降解,同时要避免样本泄漏污染周围环境。
四、法(检测方法与操作规范)
(一)检测方法选择
选择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要根据检测目的、样本类型和疾病特点来确定。例如,在检测细菌感染时,要根据细菌的种类和可能的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和药敏试验方法。传统的培养方法虽然准确性高,但耗时较长;而一些快速检测方法(如荧光定量 PCR)可以快速得到结果,但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
(二)标准操作程序(SOP)
建立完善的 SOP,包括样本采集、接收、处理、检测和结果报告等各个环节。每个操作步骤都要有详细的规定,并且员工要严格按照 SOP 执行。例如,在样本处理环节,SOP 应明确规定样本的离心速度、时间、加样量等参数,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减少因操作差异而导致的感染风险。
五、环(环境)
(一)区域划分
检验科应合理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如办公室、休息室等,应保持相对清洁,避免受到污染;半污染区是连接清洁区和污染区的过渡区域,如试剂准备室;污染区如样本处理室、微生物实验室等,是病原体最容易存在的区域。各个区域要有明显的标识,人员和物品的流动要遵循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单向流动原则。
(三) 环境清洁与消毒
1.定期对检验科环境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壁、桌面等。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擦拭和喷洒消毒。例如,对于地面消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 500 - 1000mg/L)进行湿式拖地。
2.注意通风换气,尤其是在使用化学试剂和处理样本产生异味或有害气体的区域。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空气中病原体和有害气体的浓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对于一些高污染风险的区域(如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消毒和维护。
六、测(监测与评估)
(一)感染监测
1.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检验科环境、设备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微生物监测。例如,每月对重点区域(如样本处理台)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是否存在病原菌超标情况。
2.对患者样本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是否存在异常的感染模式或聚集性感染现象。如发现同一科室的多个患者检测出同一种罕见病原体,要及时进行调查,判断是否存在检验科内部感染传播的可能。
(三) 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根据监测结果和实际工作情况,对防控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如果发现某一消毒方法对特定病原体的消毒效果不佳,应及时更换消毒剂或消毒方式。同时,要评估员工对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执行情况,通过考核、现场观察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的感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资料: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试行)》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15 收起 理由
Z158 + 5 赞一个!
尘埃69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2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系统学习了检验科感染防控要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5 收起 理由
Z158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12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吴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