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08 10:3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3 17:36
01-03 09:00
01-02 17:30
查看: 39|回复: 0

[感控科普] 【感染科普笔记2025-1-1】可复制|产房感控管理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nionline 于 2025-1-2 14:52 编辑

作者:王玉兰
审核:吴怀英


产房是迎接新生命的港湾,无数个小生命在这里呱呱坠地,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声笑语和希望;过去人常说生孩子是过鬼门关,产房的医务人员承担着守护母婴平安与健康的重任;同时产房也隐藏着许多感染风险。因此,产房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包括人员管理、环境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无菌物品管理、多重耐药菌管理、新生儿管理、隔离孕产妇管理、职业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曾经在我国发生的多起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就涉及产妇及新生儿,给母婴生命与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因此,如何加强产房感染防控,防范产房医院感染,下面分享产房感控管理策略,可复制、可推广,保证母婴安全。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质控检查

  • 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明确责任,认真履职,定期召开感控例会,分析反馈质控及监测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制定与完善产房感控管理制度,制定产房医院感染防控质量考核标准及查检表,定期自查。对自查结果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持续质量改进。
  • 制定产房传染病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诊的应急预案,有相应的处置流程,储备相应的防护用品、隔离标识等,相关人员知晓并定期组织演练,不断完善流程。
  • 加强医务、院感、护理部、后勤等多部门的合作与督导制度,各负其责,对产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指导和督查,做好相关记录,对督查结果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持续质量改进。


培训教育


  • 岗前培训:凡进入产房工作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掌握产科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及工作流程。
  • 根据产房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定期开展培训。培训对象包括产房所有工作人员、转科人员、进修人员、实习人员及保洁人员等。培训内容包括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隔离技术、标准预防、多重耐药感染防控、职业暴露应急处置、医疗废物分类与处置、环境清洁消毒及其相关的制度和流程;着装要求、外科手消毒、无菌技术、环境卫生学监测等技术操作。
  • 对培训情况定期考核,考核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以采取笔试,也可以采用提问重点内容的形式,增强培训效果。培训考核人员要签名签到。
  • 树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将现场培训与早会交班相结合进行培训,培训不流于形式,追求培训效果。
  • 对家属宣教产妇住院全过程,讲解感控知识的要点及方法,手卫生知识;个人卫生要求(衣物整洁、患有皮肤化脓性感染、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症状的人员不允许做陪护);隔离要求(孕产妇如患有传染性疾病,告知相应的隔离要求)。入室的手卫生及着装要求等。


核心措施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管理
(1)产房实行门禁管理,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所有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按照要求更衣换鞋。外出时更换外出工作服及工作鞋。
(2)医务人员患有腹泻、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直接接触孕产妇及新生儿。
(3)在产前检查、处理待产妇及分娩产妇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水鞋。
(4)接生或助产前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严格执行陪产管理制度,向孕产妇和陪产人员宣讲感染防控的相关规定。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应陪产;患有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管理传染病的孕产妇不安排陪产人员。


2.产妇管理
(1)产妇进入产房时应更换清洁舒适服装。
(2)孕产妇安置: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多重耐药菌等孕产妇在安置隔离待产室待产或隔离分娩室生产。工作人员根据传播途径及暴露风险,落实标准预防基础上实施额外预防。分娩结束,严格做好终末消毒。
(3)对孕产妇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和传染病(艾滋病、梅毒、乙肝等)的筛查,对筛查出的孕产妇,隔离安置,并采取感染防控措施。


(二)环境管理
产房的环境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产房应保持清洁、无污染源,布局合理。
1.产房按照Ⅱ类环境进行管理,安装适宜的空气净化消毒设施,定期消毒,做好记录。
2.环境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及时清洁与消毒。产床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直接接触母婴的用品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血液、羊水等体液污染的环境物表使用含氯消     毒剂等高效消毒剂达到高水平的消毒。
3.室内隔帘定期清洁消毒,遇可见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
4.清洁用具分区使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或实行集中清洗消毒。床单位消毒严格执行一床一巾。
5.严格落实终末消毒制度。
6.家庭化产房管理:
   家庭化产房(LDRP)是集待产、分娩、产后恢复与休养于一体的家庭化一站式产科医疗服务模式。科室制定家庭化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整洁,做好入院前的预消毒;操作后的及时清洁消毒、分娩后的消毒,以及出院后的终末消毒。每季度进行空气、物表和医务人员手的采样监测。

(三)物品管理
  • 配置数量充足、方便取用的医疗、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一次性使用。
  • 清洁物品、消毒后物品与灭菌后物品应分柜、分架或分层放置,并做好效期管理。
  • 孕产妇、新生儿的个人生活用品个人专用,重复使用的治疗和护理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一人一用一灭菌。使用后设备表面如监护仪等用复合季铵盐类一次性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 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用一换,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的织物应分开收集、标识明确。禁止在产房内和走廊上清点脏污织物。
  • 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每天至少消毒1次,隔离产妇使用后立即消毒。

(四)隔离
  • 对来院疑似或确诊的传染性疾病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的孕产妇,应根据其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做好隔离待产和隔离分娩。
  • 防护用品:隔离待产的房间,配置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清洁手套、无菌手套、隔离衣等。隔离分娩的房间,应配置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无菌手套、隔离衣、一次性防水围裙、护目镜/防护面屏、防水鞋套、防护服等。
  • 隔离房间内的设备设施专用,用后及时达到高水平消毒。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 门口挂隔离警示牌,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
  • 工作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按照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品。
  • 孕产妇离开房间后,对房间进行终末消毒。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做好登记。


新生儿管理



产房是新生儿降临的场所,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风险环节较多,因此产房内要加强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评估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如体重极低或超低、胎龄小于37周等)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
  • 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清洁,污染后及时更换。
  • 断脐所用器械应专用。接触新生儿皮肤、黏膜的器械、器具或物品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或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与灭菌。用于新生儿的吸耳球、吸痰管、气管插管导管等应一次性使用。婴儿辐射保暖台、吸引器、吸引瓶及吸引管等可重复使用的设备,每次使用后均应清洁后消毒或灭菌。
  • 脐静脉插管等血管导管相关操作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和护理要符合《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 版)》的要求。
  • 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产妇,母乳喂养前应严格进行手卫生和相应的隔离措施。产房工作人员应告知新生儿接收科室或单位。
  • 可疑宫内感染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测。


手卫生管理



(一)手卫生设施配置
洗手池及水龙头数量应根据分娩室及产床的数量合理设置,洗手设施为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洗手池最好有防溅功能;外科手卫生设施配备齐全;配备随时方便取用的手消毒剂。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修剪指甲,指甲长度不超过指尖。


(二)严格落实手卫生
  • 人工破膜及宫腔填塞、接产、手取胎盘、产后刮宫等宫腔操作前应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摘手套后进行手卫生。接台助产人员在两台接产等操作之间,脱手套后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更换无菌手套和无菌手术衣后再行操作。
  • 阴道检查应洗手或执行卫生手消毒,戴无菌手套;摘手套后进行手卫生。
  • 所有人员接触婴儿前后、接触清洁物品前、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后、脱手套后都要进行手卫生。

(三)每季度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监测,外科手消毒及卫生手消毒均列入监测范围。


(四)开展手卫生依从性调查:院科两级开展手卫生依从性调查;院感科手卫生依从率调查到现场调查,也可通过视频监控察看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视频监控调查的手卫生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科室负责人。还可以查看手消毒液、洗手液及干手纸等手卫生用品的消耗量,了解考核手卫生依从性。

职业防护

产房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风险科室,主要原因:一是操作人员在接产过程中会接触大量血液及体液,增加传播风险;二是生产时发生羊水等体液喷溅机会多,助产人员容易发生眼等黏膜及皮肤暴露;三是对会阴部进行缝合操作时容易发生针刺伤,因此,产房工作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风险人群,必须做好职业防护。
  • 加强职业防护:所有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须规范着装,穿刷手服、工作鞋(防水拖鞋)、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刷手服及工作鞋每天更换,遇污染随时更换;
  • 进行人工破膜及宫腔填塞、接产、手取胎盘、产后刮宫等宫腔操作前穿无菌手术衣,手术衣最好能防渗透,不能防渗透的,宜在外科手消毒前穿防渗透围裙,无菌手术衣和防渗透围裙一人一用一换。根据暴露风险合理选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
  • 器械预处理区,应配置防水围裙和防护面屏,防水围裙应每班次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
  • 加强培训,人人掌握针刺伤、羊水喷溅等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流程及上报流程。
  • 医护人员患有皮肤感染、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工作人员时,应暂停助产及手术操作。
  • 产房专用鞋应能遮盖足面,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清洁或消毒,遇污染及时更换。
  •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孕产妇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和操作风险进行规范防护。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按规定处理、上报。
  • 对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病人的助产操作手术,需戴双层手套。
  • 医护人员需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确保工作人员健康。


监测



(一)环境卫生学监测
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和空气等采样进行清洁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产房新建或改建以及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遵循《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监测结果超标时需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整改后复测。


(二)消毒相关监测
  • 使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不稳定消毒剂时,现配现用,每次配制后进行浓度监测,达标后使用,尤其是对保洁员配制消毒剂的过程及浓度,要定期不定期抽查。
  • 紫外线灯监测:日常做好紫外线灯使用累计时间登记,每半年做一次强度监测。
  • 空气消毒机监测,根据空气消毒机不同类型与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监测及过滤网的清洁,保证消毒效果。

(三)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
开展孕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关注孕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情况及感控科反馈的相关医院感染监测数据;与产科病房及新生儿科加强沟通联系,出现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病例或疑似感染病例增多时,从产房相关的各环节查找原因,针对存在问题持续改进。
按照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的报告与监测制度,配合感控科和新生儿科,开展孕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主动跟进调查结果。

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的管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分类管理。隔离管理的孕产妇产生的所有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并使用双层包装袋,采用鹅颈结式分层包扎封口。包装袋外做好标识并做好交接登记。


周胎龄以下或重量不足500克的胚胎组织等按病理性医疗废物管理。产妇分娩后胎盘应归产妇所有。普通产妇放弃的胎盘属于病理性医疗废物。


确诊、疑似传染病产妇或携带传染病病原体产妇的胎盘应按照病理性医疗废物管理,使用双层包装袋盛装,并记录。


医院处置胎盘应指定由专人回收,科室工作人员与回收人员交接时,当面清点个数及重量,在医疗废弃物登记本上双方签字。


产房是新生命降临的地方,关系着母婴的健康与安全。因孕产妇经过三个产程,时间长,体能消耗大,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凉感冒发生呼吸道感染;产妇产后出血,恶露流出,子宫内膜脱落,子宫与外界相通,若不注意卫生,易发生生殖系感染。新生儿也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同时,分娩生产时医务人员接触大量血液与羊水,产妇可能携带各种病原体,如乙肝、丙肝、梅毒,HIV等,增加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产房必须加强双向防护。


产房是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也是感控的重点部门,涉及的环节多,院科两级必须加强管理,关注感染重点环节,严格落实产房感染防控措施,为母婴及医务人员筑起安全防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WST823—2023.
[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
[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4]《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5]《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19.
[6]《家庭式产房建设标准》TCAME 1-2019.

欢迎投稿:sific2007@163.com(来稿请注明SIFIC科普笔记投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