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回复: 2

医务处长谈感控策略和部门合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5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家笔记
内容分类: 行政管理 
会议类别: 国家级
举办日期: 2024年
专家名称: 程剑剑、丰 晖、郭玉峰、景抗震、陆文良
会议名称: SIFIC年会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讲者丨程剑剑、丰 晖、郭玉峰、景抗震、陆文良
整理丨戎怡(成都新华医院)审核丨蓝雪0816来源丨SIFIC 2024“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联合大会
新冠疫情后医院感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必须实施新的应对策略。本次会议的医务处长谈感控专场,邀请五位资深医务处长重点围绕“国考指标中的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和“抗菌药物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两个主题展开讨论,探讨了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多学科协作和早期介入等手段提升感控效果。各位处长还分享了各自医院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如通过建立监测平台、强化培训与考核等措施,促进临床医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执行。分享了各自对感控领域的理解,强调感控工作涉及多部门,医务处、院感科、药学部等多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感染防控工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ART.01




医务处长谈感控策略

高晓东教授:各位同仁、嘉宾早上好!在昨天的开幕式上,李大川副司长深刻剖析了新冠疫情后感控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让我们对感控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今天,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探讨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将感控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然而,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部分医院开始考虑缩减感控人员配置,导致人手紧张,感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感控不仅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保障,更是每一位医疗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感控人员减少的情况下,我们如何确保感控工作的有效执行?如何协调好感控与临床业务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五位来自不同医院的资深医务处长,与我们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感控工作。我们相信,通过今天的讨论,大家一定能够收获满满,为各自医院的感控工作带来新的思路和启示。
[color=rgba(0, 0, 0, 0.9)]程剑剑(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
我可以自信地说,我在这个岗位上确实积累了不少经验。回顾我的职业生涯,从2015年起,我作为重症医学科(ICU)的主任,由于领导看中了我的临床经验和潜力,便安排我做医务处长。当时的我,虽然有些犹豫,但还是听从领导的安排,接受了这个挑战。从那一刻起,我从一个重症医学科的专业医生转变为了医务处长。这一路上,我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挑战,但同样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因为我深知,医院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个管理办法和举措,都需要通过我们这些执行者来落地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参与者,更重要的是执行者。
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医务部门与感控是合作共赢关系,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虽然医务和感控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部门,但在疫情面前,我们必须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医务与院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工作虽然繁琐且辛苦,但我们都坚持了下来,为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感控与临床工作的融合。比如,如何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感染?如何确保围手术期的手卫生安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只要我们保持紧密地沟通和合作,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我在职务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但在这段经历中,我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非常感谢医院给予我这个平台和机会,让我有机会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己。同时,我也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和思考,共同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color=rgba(0, 0, 0, 0.9)]丰晖(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务部部长)
我开始涉足医务管理工作,从最初的兼职到后来的专职,这一干就是将近十年。在这十年间,我见证了医院医务部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从最初单纯的医务科模式,到如今涵盖医务质控、医患关系、病案管理等多个部门的大医务概念,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团队的智慧和汗水。安排我谈医务与院感的关系,心里确实有一丝恐慌。
回顾过去九年的医务工作,我虽然深知院感工作的重要性,但一时竟难以具体量化我为院感工作贡献了多少力量或协同完成了多少任务。然而,静下心来细细思考,我才意识到,医务与院感之间的合作早已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实则都是推动医院感控工作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医务与院感的合作更加紧密无间。由于办公室相邻相近,我们几乎是同吃同住同工作,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守护患者安全。共同抗疫这段经历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彼此工作的理解,更让我们的私人关系从同事升华为兄弟般的情谊。作为麻醉医生,我每周五还会固定到手术室进行工作。
借此机会,我也被院感主任赋予了一项特殊任务——监督外科医生的手卫生及其他院感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降低围手术期感染率,特别是一类切口的感染率。这项私下合作不仅让我对院感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促使外科医生们更加自觉地遵守院感管理的各项制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尽管我们在院感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仍希望未来我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院感部门提供的宝贵建议和指导需要我们医务部门去认真执行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我相信,在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谢谢大家!
[color=rgba(0, 0, 0, 0.9)]郭玉峰(上海长征医院医务处处长)
我从事医疗管理已有16年之久,这段旅程充满了机缘巧合。起初,我学习的是临床医学,但研究生阶段我转向了预防医学,并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从事了教育管理,最终,在大学医管处开始了我医疗管理的职业生涯。在医疗管理的道路上,我深刻体会到了感控人与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的紧密联系。
正如程处刚才所言,过去的三年多里,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并肩作战,无论是日常的疫情报告,还是紧急的应对措施,我们都紧密相连。我有幸参加了武汉的抗疫斗争,作为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的组织者之一,除夕夜我们乘坐军机直抵天河机场,那一刻我深感国家的强大与团结的力量。正是这样的力量,让我们在武汉保卫战中取得了胜利。转战长征医院后,我担任了医务处长的职务,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务与感控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部队医院,感控工作尤为繁重,它融合了地方医院的环保科与感控科的双重职能,全部由感控科主任一肩挑起。长征医院作为上海市占地面积最小的三甲医院,却拥有高度最高的病房大楼,在这样有限的空间内做好疫情防控,其难度可想而知。我们不仅要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营,还要确保疫情防控的万无一失,这无疑是对我们智慧和能力的巨大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创造性地了许多新的方法,展现了民间的智慧。面对挑战,我们并非不知标准,而是如何在遵循标准的同时,找到平衡点,确保医院的安全与运营。这段艰辛的历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如今,疫情已成为过去,我们迎来了新的时代和征程。关于感控人与医务人员的关系,我认为我们仍然认为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应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守护患者的安全。在管理上,我们强调多学科联合和多部门协同,正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所言,感控部门冲在一线,我们则负责煽风点火,共同将院感防控的要求落到实处,守好医院的感控底线。谢谢大家。
[color=rgba(0, 0, 0, 0.9)]景抗震(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务处处长)
我也是在2015年前接管了医务处的工作。当时,原泌尿外科主任对我寄予厚望,认为我是泌尿外科大夫中的佼佼者,具备吃苦耐劳且聪明伶俐的特质。因此,我后来被调到了医务处,虽然岗位有所变动,但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与大多数处长事不同的是,我经常会亲自前往手术室观察医疗环节。这既是我作为医务处处长的职责所在,也源于我泌尿外科的专业背景。每当我去手术室时,大家都会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因为我不仅是在监督,更是在从专业角度提供建议和支持。
谈到与感控科的关系,我认为部门之间的合作可以用多个角度来形容。首先,我们是一条船上的战友,共同面对医疗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医务处与感控科虽然各有分工,但我们的工作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在我看来,我们更像是兄弟科室,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和默契。从部队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更是可以托付后背的人。
在疫情期间,这种战友情谊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无论是医务处还是感控科,甚至是其他科室的同事,我们都放下了专业界限,共同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我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特别要提到的是,我的老朋友宋培新主任在疫情期间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力和专业素养。他不仅是感控领域的专家,更是一位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战士。在疫情期间,他与我们并肩作战,共同守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我认为,在鼓楼医院这么多年里,业务处与感控科之间的合作堪称典范。我们不分彼此、团结一心,共同为医院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将继续携手前行,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汇报内容,谢谢大家。
[color=rgba(0, 0, 0, 0.9)]陆文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
大家好!和之前发言的几位同仁一样,我最初也是临床医生出身,专攻心血管领域。然而,与多数外科、麻醉、重症等领域的同仁不同,我在医政管理岗位上已经耕耘了超过十年之久。回顾医务处的发展历程,其职能范围曾极为广泛,涵盖了院感、质控、医疗安全、纠纷处理乃至医保等多个方面。那时,医务处几乎包揽了与医生相关的所有事务,这也形成了医院管理中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医务部长往往是晋升为业务院长的必经之路。然而,随着医院管理模式的不断演变,这一传统路径已悄然发生变化。
近年来,医院对科研、临床专科建设的重视日益提升,对医务部门的要求也更为精细和专业化。因此,为了更高效地开展工作,医务处逐渐将一些职能剥离出来,交由专门的学科处、科研处、教学处等部门承担。院感科便是较早从医务处分离出去的部门之一,尽管如此,两者之间的深厚历史渊源和紧密联系依旧存在,可谓是“藕断丝连”。
在日常工作中,医务处与院感科的合作尤为紧密。我们开例会时,常常会邀请院感科共同参与,因为他们能提供丰富的数据和证据支持。然而,要将这些数据和证据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到临床一线,还需医务部门发挥桥梁作用。我们更了解医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知道如何更有效地与他们沟通,确保各项政策和要求能够顺利落地执行。正如前面几位医务处长所言,医务处与院感科之间的关系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也非常荣幸能够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经验和感受。谢谢大家!
PART.02




医务处长谈医务与院感紧密合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晓东教授:非常感谢前面五位处长分享了他们宝贵的经验和见解,接下来我们围绕“国考压力与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抗菌药物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两个主题进行讨论。我想先提出几点思考: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在病案首页中体现的是一类切口手术的丙级愈合率。这个指标是否全面反映了感控工作的成效?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如何?有哪些具体措施和策略?如果认为当前指标存在不科学之处,我们如何向相关部门提出调整建议,使其更贴近临床实际,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期待大家的精彩发言!
[color=rgba(0, 0, 0, 0.9)]程剑剑(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
各家医院对于国考成绩的重视程度是极高的,我们医院已经连续四年蝉联国考成绩榜首。国考指标涵盖了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患者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共计26个综合指标,有13个指标我院得了满分。
这几年来,我们医院在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上始终保持着满分记录。在关注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对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定义和管控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我们更应该关注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适量、是否适时。比如对于一个Ⅰ类切口手术来说,原则上术中仅给一次抗菌药物即可;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手术时间较长或输血较多时,我们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们当前的做法是否足够全面?仅仅关注切口是否最终感染以及是否有明确的感染指标,可能并不足以全面评估我们的医疗过程。
我认为,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应该从多个维度出发,为感染率的评估增加更多的附加条件,以便更精准地反映医疗过程中的潜在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从而有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这样的综合措施,无疑将对提升医疗整体水平和保障患者安全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高晓东教授:非常感谢程处长的精彩分享,陈处深刻而精准地揭示了预防概念的核心精髓。当前,国考指标确实以结果数据为主导,为我们构建了明确的衡量标尺,但正如程处长指出,为了构建更全面、更科学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亟须将目光投向过程数据的细化与优化,特别是在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关键环节,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监控与考核指标,无疑将使我们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过程更加有据可依、科学严谨。这一转变不仅将深化我们对感染风险的理解与控制能力,更将激发我们在预防策略上的创新思维,推动其实施路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
[color=rgba(0, 0, 0, 0.9)]丰晖(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务部部长)
我们医院在国考中的成绩也是始终位列前茅,特别是在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这一关键指标上,我们近年来持续保持满分纪录。为了保持并提升国考成绩,我们医院每年都会在考核前进行周密的分工与准备。我们明确各部门在20项考核指标的职责,通过模拟评估预测得分情况,并据此制定下一年的发展目标。
此外,我们医院还建立了完善的月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由质控部门负责,确保国考指标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每年都会对综合目标考核体系进行调整优化,重点是将国考中的重要指标纳入其中,如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与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等。这些指标不仅反映了我们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的具体成效,也是对我们考核工作的重要指引。关于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与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的关系,我们深知两者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因此,在降低感染率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从多个环节入手,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以及环境控制、人员培训、合理用药等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干预和控制。
我个人认为,虽然国考指标是感染控制的唯一衡量标准,但其涵盖面之广、要求之严,已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医院的感控水平。
高晓东教授:谢谢丰处。简单总结一下,第一数据要尽可能更准确、更精准一些;第二国家层面是依托结果指标来反映整个过程落实。结果可能反映了整个过程,过程做到位了,才体现出结果。
[color=rgba(0, 0, 0, 0.9)]郭玉峰(上海长征医院医务处处长)
实际上,在与两位处长及高主任的交流中,存在许多观点上的共鸣,特别是关于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这一指标。正如您所提到的,其数据在收集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主要是因为填报时的主观性和实际情况的复杂性所致。当前在医院追求高效益与高质量并重的背景下,平均住院日普遍缩短至5—6天,这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尤其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因此,实际感染率数据往往极低,甚至逐年递减。这引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我们设定考核指标时,这些指标是否真正反映了实际情况?还是仅仅成为一种形式?由于数据从病案首页提取,填报过程中的误差和主观性难以避免,导致数据与实际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从另一个维度来看,抗生素预防使用率或许能更客观地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以我们医院为例,骨科,特别是脊柱外科,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这也意味着在频繁使用植入物的情境下,抗生素的预防使用管理压力巨大。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与感染科、药剂科紧密合作,进行督导检查,实施奖惩机制等,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外科医生的观念和信心。
有些医生坚信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精准的手术时长控制、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及细致的术后观察,就能有效控制感染率,无需过度依赖抗生素。而另一些医生则可能因手术复杂程度或患者情况特殊而倾向于增加抗生素的使用。这种差异源于个人的经验和习惯,也反映了医疗实践中观念与自信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要进一步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除了加强管理和监督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的培训和教育,转变外科医生的观念,增强他们的信心。只有当医生们真正认识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并能在实践中自觉遵循时,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控制感染,提高医疗质量。这是我的一点体会和看法。
高晓东教授:非常感谢郭处的精彩分享,您提出的两点确实非常关键。首先,关于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问题,如何确保医生在填写病案首页时能够真实反映病人的情况,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关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问题,郭处也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见解。正如您所说,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简单地用一个统一的预防使用率标准来衡量,显然是不够科学合理的。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分析各医院、各科室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合理的预防使用策略。同时,我也非常赞同郭处提到的国家层面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工作。只有当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接下来有请景处。
[color=rgba(0, 0, 0, 0.9)]景抗震(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务处处长)
我主要想阐述两个核心观点,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与思考。首先,这一国考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国家卫健委制定的关键衡量标准,即便分值占比不高,其存在本身就意味着极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为何它能在众多指标中占据一席之地?答案显而易见,其重要性非同小可。对于医院而言,尽管我们在历次国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连续五年中有三年跻身全国前十,最近一次位列全国第七,但这绝非终点,而是持续努力的新起点。
我们深知,每一个指标都至关重要,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分数的流失,进而影响整体成绩。因此,我们始终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敢有丝毫懈怠。接下来,我从实际操作层面分享我们的思考与做法。预防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并非单一环节的简单任务,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紧密协作。以术前抗生素的规范使用为例,我们要求外科医生在术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内精准给药,这一细节虽小,却直接关系到手术切口的感染风险。通过不断的培训与规范,我们已逐步实现了这一目标。此外,我还想强调两个具体的情况:一个是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问题。
在过去,这一问题似乎被部分年轻医生视为常态,但实际上,只要我们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保持切口的清洁与无菌,这类切口感染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长海医院普外科对手术切口感染的零容忍态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另一个是心脏外科手术中的止血问题。我曾亲眼看见一位年轻医生在关胸环节中的止血操作不够精细,导致术后可能出现出血风险,进而增加感染的可能性。这提醒我们,在医疗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必须精益求精,不容许丝毫马虎。作为医务处,我们关注的是医务人员的操作过程、行为和规范。所以,在这个指标里面,医务处、医疗部门和感控科,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在这个里面我们有很多的交叉和互补,所以我觉得这个指标肯定很重要。但是如何改进监管,如何去提升,还有很多的工作可做。
高晓东教授:非常感谢景处的精彩分享,他的见解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国家卫健委的睿智与远见。通过这一系列看似微小却极具针对性的指标,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各医疗机构对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的重视,还促进了多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共同致力于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下面有请陆处!
[color=rgba(0, 0, 0, 0.9)]陆文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
关于国考中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的重要性,虽然景处提到其分数占比看似不高,但在我看来,这35分在总分1000分的国考体系中,实则是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特别是在医务处负责的430分医疗医政管理部分中,这35分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为何在国考实践中,Ⅰ类切口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这一指标并未如预期般引起广泛重视,甚至多数医疗机构都能轻易获得满分呢?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据的填报方式存在主观性。
正如各位处长所言,自行填报的数据往往难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我认为在获取这一数据时,需要采取更为严谨和精细化的方法,不能仅凭病案首页上的一类切口手术及甲级愈合情况就断定无感染发生,这样的判断过于轻率。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和逻辑分析的优势,通过多个维度的数据交叉验证来确保感染率数据的真实性。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入院出院诊断、抗生素使用费用、术后恢复情况等多方面的信息,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院内感染。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或许还能引入更多先进的监测手段来进一步提升感染率数据的精准度。在控制切口感染率方面,医务处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我们需要与临床医生紧密合作,加强相关培训和制度建设,确保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恢复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管控。特别是针对那些容易引发感染的风险因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干预,如患者营养状况、血糖控制等。
此外,对于专科医院来说,在国考中确实面临一些挑战。由于专科性质较强,四级手术比例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成绩。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要认识到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所以这个指标肯定是要纳入国考指标当中,但是如何能更加精准地能够获取这个数据是上级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也是我们作为医生管理和院感科以后要应对的一个问题。
高晓东教授:非常感谢陆处的深入分享,他从管理的专业角度为我们阐述了如何更精准地捕捉和分析数据,以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这不仅是感控预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在国考指标优化中需要关注的关键点。
首先,国考指标作为衡量医院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各医院自然会全力以赴,力求在这些指标取得优异成绩,这不仅是医院管理水平的体现,更是对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承诺。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国考指标,包括手术部位感染率这一关键指标。其次,在关注国考指标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感控工作的本质——过程管理。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不仅仅是一个数据结果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协同作战的过程。我们需要将防控工作真正落实到位,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到术后护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懈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保障患者安全。
最后,关于国考指标是否会调整的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国考指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当多数医院在某个指标轻松获得满分时,这个指标就可能失去其原有的价值,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或优化。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时刻关注国考指标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策略。
总之,感控工作是我们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专注,将防控工作做到位、做扎实。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国考指标的变化趋势,以便更好地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需求。
各位处长深入探讨了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和挑战,强调了医务处与感控工作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他们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看法强调跨部门合作重要性,特别是医务处、院感科与药学部等多部门的协同。围绕国考手术切口感染率,探讨精细化管理、多学科协作及早期介入提升感控效果。以更有效地落实感染控制措施,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最后,感谢各位处长的精彩发言和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让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共同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3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学习了专家求真务实、合作共赢的高尚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