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回复: 2

感控热点及难点的国际关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7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专家笔记
内容分类: 行政管理 其他 
会议类别: 国家级
举办日期: 2024年
专家名称: 付强
会议名称: SIFIC年会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讲者丨付强(国家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整理丨刘安云(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责编丨蓝雪02816来源丨SIFIC 2024“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联合大会
曾经影响全球并被列入最高级别关注的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将感染防控推向新高度,全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当这一感控热点逐渐淡化之后,感染防控的目标在哪里?国际感染防控的关注点是什么?在SIFIC 2024“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联合大会上,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的付强主任作为76届和77届世界卫生组织(WHO)大会的参会代表,结合WHO大会议题,进行“感控热点及难点的国际关注”主旨报告,将未来感控方向、我国与国际感控的差距进行深入剖析,引领感控专业发展方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24年5月27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77届世界卫生组织(WHO)大会,本届大会的13项规划中提出3个“10亿工程”,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人员全球增加10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受到保护人群增加10亿,全民健康福祉增加10亿人。“感染预防和控制全球行动计划草案”作为会议议题之一,列入前期重点项目,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框架之下,应关注重点人群、重大疾病、科技赋能,推动卫生健康体系转型发展。
本届WHO大会将感染预防与控制(IPC)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AMR)作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UHC)的核心构成,对感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关注医院内感染,到医源性感染,再上升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角度提升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PART01
第77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热点议题
(一)本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列出六大热点议题
  • 《国际卫生条例(2005)》修订和大流行协定起草谈判
  • 可持续筹资和规划预算
  • 第十四个工作总规划
  • 全民健康覆盖
  • 感染防控、免疫和抗微生物药物耐药
  • 气候变化与健康

(二)人人享有健康保健(UHC)涉及环节
  • 感控:2023—2024年全球95个国家在感染与控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感控不仅要做好分内工作,还应与国际接轨,与WHO建立联系和沟通渠道,及时汇报中国感控动态,纳入全球感控事业其中,做好相关宣传和信息传播。
  • 护理:对护士和助产士开展紧急护理工具培训,可将医院死亡率降低50%。
  • 评估:各国在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高级别会议上做出50多项承诺,WHO将在120多个国家开展评估。
  • 投资:启动了15亿欧元健康影响投资平台,支持各国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项目。
PART02
感染预防控制全球行动计划草案(2024-2030)
根据《感染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控)全球战略》,大会47个国家和18个非政府组织代表参与讨论。草案提出了127项指标,覆盖全球、区域、国家和次国家及机构多个层面,建立8个战略方向的全球行动计划和监测框架和3个层次全球及区域广泛磋商。WHO的190个成员国积极响应、坚定支持全球卫生行动计划,致力于实现2030年医患免受医源性感染的目标。
目前情况下,中国实现“2030年医患免受医源性感染”还很难,国内医疗服务规模巨大,压力大,区域差异大,感控资源(人力资源、资金投放)不足,与全球感控相比,中国感控现阶段只是在进行机构内部卫生专业、技术层面的感控,未来感控怎么做还需要感控从业人员深入思考。
(一)感染预防控制全球行动计划草案专家讨论要点
  • 建立和强化监测系统
  • 强调公平性和包容性
  • 加大资源投入和人员培训
  • 加强国际合作与伙伴关系

(二)感染预防控制全球行动计划草案局限性
  • 过于关注临床
  • 缺乏系统性思维
  • 各国信息化差异大
  • 社区参与不足

感染防控在全球卫生健康治理中的责任、履行、主体、模式,应该有共同要求和认知,经历3年新冠疫情的淬炼之后,仅靠医疗机构,靠感染防控专业,不足以应对世界问题,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为之努力。
(三)感染预防控制全球行动计划草案的8个战略方向感染预防控制全球行动计划草案包括以下8个战略方向:①政治承诺和政策:IPC国家行动计划、专项预算等;②有效IPC规划:IPC最低要求、感控指南等;③IPC整合与协调:IPC与AMR、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医疗质量与安全、基本药械目录等计划的协调;④IPC人员职业规划:IPC和临床相关人员培训,资格考核、职业发展道路等;⑤行动数据:IPC、AMR,手卫生监测,医疗质量改进数据等;⑥宣传与沟通:手卫生等感染防控重点主题宣传、风险沟通、社区参与等;⑦研究与开发:制定IPC国家研究议程和重点事项;⑧利益相关方支持:联动多学科,开展国际、国内、跨部门合作。
  • 全球应对AMR三大战略位居首位的即为“实施感染预防和控制核心措施”,让社会居民获得疫苗和扩大免疫接种,普遍获得负担得起的优质诊断工具和适当治疗方法,以良好的实验室系统、诊断管理及最新抗微生物药物管理循证治疗指南和规划,促进“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实现。
  • 现阶段的中国,以治疗为目的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现象较为严重,经验性用药更是问题普遍。中国感控应具有中国特色,更要有国际视野,两者相互关联。在与国际接轨的前提下,先落实国内信息共享,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将临床、药品、医保等方面信息保持畅通,互通有无。
  • 与国外相比,我国AMR政策较少关注循证研究和可持续投资,政策设计、监察与评估领域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微生物学理念和技能支持,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差距较远。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在2016-2020行动计划“提升公众意识和教育、优化监控、完善抗菌药物使用及新药研发”目标基础上,增加了“减少感染”和“降低AMR发病率”两大目标。通过战略信息和创新监测,如全国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流行率调查,引入基因组监测、即用型诊断工具等,朝着既定目标进一步前行。
PART03
IPC和AMR治理创新
(一)IPC和AMR治理的制度创新1.三医协同---医疗(1)IPC/AMR与基本公共卫生融合: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含健康教育等12项免费项目,2024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94元,采取“70%先拨款,30%后结算”的评估模式,探索将IPC/AMR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其绩效考核指标。(2)IPC/AMR进一步纳入国家医疗行动计划:WHO推荐关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动杆菌属等引起血流感染,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关注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等,需要与国际行动进一步有效融合。(3)建立IPC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全球范围内仅50%IPC人员经过认证,美国/欧洲均探索引入IPC认证机制,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处于薄弱阶段。
2.三医协同---医保/筹资(1)IPC按绩效付费: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对5种重点感染进行付费,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等。(2)IPC财政补贴:2016年韩国政府引入了感染预防和控制费,该费用为每位患者1650至4060韩元(9-21人民币)/天进行支出,用于创建IPC团队、实施感染控制措施费用。(3)IPC服务项目收费:《全国医疗服务技术规范(2023年版)》在国家层面纳入住院患者个性化用药监护等3个药学服务收费项目,探索重点感染类型IPC项目打包收费,期待未来将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项目等涉及感染防控范围纳入收费项目。
3.三医协同----医药(1)感染防控基本用品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涵盖54种抗微生物药物,但国内尚缺乏耗材目录和纳入感染防控的相关耗材,例如: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个人防护装备和消毒剂等;此外,当前我国抗菌药物带量集采还存在问题,临床用药应“因需用药,对症下药”,而不是对“政策”下药,采用卫生技术评估方法对感控相关药品/耗材进行价值评价,指导和有助于临床规范使用。(2)集采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政策:将高级别抗菌药物纳入集中带量采购应谨慎考量,应根据抗微生物药物历史采购数据、使用数量及耐药情况,进行合理填报预采购量,开展真实性调查研究,探索集采抗微生物药物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重点关注其耐药性。
(二)IPC和AMR治理的科技创新1.感控数智化助力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监测预警:症状监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监测、环境样本监测、药物销售监测、网络舆情监测,感染溯源追踪,快速诊断,远程智能问诊,感控干预,患者院外管理,教育培训,风险沟通等方面。现阶段传统药物依赖性感染防控逐渐被科技创新、细胞治疗、生物测序、免疫治疗所替代,手卫生、环境清洁、导管感染防控虽重要,但仅靠基础感控无法实现IPC和AMR的提升,未来我国IPC和AMR需要依靠科技促进和提升。
2.疫苗全球疫苗研发管线主要集中在新冠病毒、HIV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非病毒类疟疾、肺类链球菌,而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大肠杆菌等常见病原菌尚无疫苗使用。
3.诊断采用“床旁检测”技术,缩短经验性治疗到循证性治疗进程,加速新技术临床使用,如二代测序技术、快速药敏技术、快速药敏全自动技术等。
4.治疗WHO发布全球临床和临床前开发中的抗菌药物报告(2023年),包含97种抗菌药物,其中有40种非传统抗菌药物;现阶段临床使用的抗微生物药物及过去6年批准上市的抗微生物药物,仍然不足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耐药感染的出现和传播威胁。
5.加速IPC及AMR相关研发创新肿瘤与慢性感染高度相关,长期感染患者精神和心理压力较大,形成不良循环,应加以关注;疫苗研发、快速诊断、准确治疗对促进感染性疾病救治起到积极作用。
(三)IPC和AMR治理的理论创新1.社会感染防控理念(1) 内涵:感染防控从传统关注医疗机构内部医疗保健服务引起感染,逐步过渡到宏观治理层面。(2) 路径:感染防控从单纯医疗保健服务与预防的“医防融合”模式过渡到“社会-经济-生态”( Social-Economic-Ecological , SEE)模式。(3) 主体:感染防控关注全社会、机构、个体层面的理念和实践推行,药物性治疗和非药物性干预均极其重要。
2.社会感控范围社会感控与临床感控的区别是突破医疗机构场景,慢性病、多病、共病的患者是感染弱势群体、脆弱人群,应重点关注;与传染病防控的区别是相当一部分人群为内源性感染,在医防融合、医防协同背景之下,内源性、外源性、传染病均是社会感染防控的内涵。
3.感染防控理论逻辑及方法论(1)干预对象:传染源加以控制;易感人群实施预防;关注疾病负担及感染重点人群;(2)干预措施:具有政策性、个体性;干预措施设计与实施具有可行性;(3)干预效果:对政策进行评估,使患者获益,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小结当前,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AI)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约占7%,在发展中国家为10%,约10%的患者死于HAI,IPC依然是全球医疗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付强主任指出,感控没有国界,在WHO“感染预防控制全球行动计划草案”框架之下,践行“一切为了健康,人人享有健康”目标,中国感控应致力于科学感控,以循证医学为依据,补足短板弱项,通过“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模式,以“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为抓手,促进国内与国际交流,强化IPC和AMR管理,提质增效。
付强主任以全球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对中国感控进行高屋建瓴设计和引领,明确未来感控发展方向,他强调:对感控的投入,是投资,而不是成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20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1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