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1-11 22:45
01-11 22:43
01-07 16:18
01-06 15:55
01-03 17:36
01-03 09:00
01-02 17:30
查看: 598|回复: 6

[资料] 中国消化内镜再处理专家共识(2024,重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4 年9 月第 41 卷第9 期 Chin J Dig Endosc, September 2024,Vol. 41, No. 9 发表了《中国消化内镜再处理专家共识(2024,重庆)》,现将推荐意见整理成表,供参考


  
中国消化内镜再处理专家共识(2024,重庆)
  
  
项目
  
推荐意见
证据等级
推荐强度
共识水平
预处理
预处理应在诊疗操作结束时,内镜自患者体内取出后立即在床旁开始实施。
高质量
A
97.67%
预处理应遵照消化内镜的使用说明书进行。预处理过程中经内镜管道抽吸的含酶清洗液应足量,至少200 mL或直至吸引管内液体清澈;有条件的单位推荐使用一次性的床旁预处理清洗包。
中等质量
A
90.70%
转运
应及时将预处理后的消化内镜置于专用的密闭转运容器、转运袋或加盖的内镜转运车转运至再处理区域进行后续处理。
高质量
A
97.67%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转运或进行后续再处理(超过30 min),应使用专用的含酶保湿剂或保湿泡沫对内镜的表面和内部通道进行保湿处理。从消化内镜预处理开始到手工清洗开始的间隔时间不能超过60min,否则需要遵照内镜制造商的说明进行延迟情况下的再处理程序。每日内镜诊疗工作结束后,应对转运容器进行清洗消毒或表面擦拭消毒。
低质量
A
88.37%
测漏
有条件的单位每次再处理前均应对消化内镜进行测漏,条件不允许时应每日工作结束后集中测漏。治疗使用和进入无菌腔道的消化内镜应在每次再处理前进行测漏。
中等质量
A
88.37%
手工清洗
彻底的手工清洗是手工和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utomated endoscope reprocessor,AER)消毒的先决条件。每清洗一条消化内镜后,应重新更换含酶清洗液。清洗刷应根据消化内镜制造商的说明进行选择,刷子的长度和直径应完全匹配内镜通道。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使用一次性清洗刷。
高质量
A
86.05%
漂洗
初次漂洗过程中的水可采用流动的自来水或经过滤净化的自来水,使用自来水时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
中等质量
A
97.67%
终末漂洗水应采用经纯化的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且菌落总数≤10 CFU/100 mL;生产经纯化的水所使用的滤膜孔径应≤0.2 μm,并根据当地水质及水源监测结果,结合制造商的说明定期更换滤膜。(证据等级:中等质量;推荐强度:
中等质量
A
97.67%
消毒/灭菌
所有消毒(灭菌)剂应适用于消化内镜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且对内镜腐蚀性较低。
高质量
A
100%
检查使用的消化内镜应至少高水平消毒,治疗使用和进入无菌腔道的消化内镜需灭菌。特定的病原体传播时,根据病原体特性选择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中等质量
A
95.35%
高水平消毒剂推荐优先选择邻苯二甲醛或过氧乙酸,灭菌剂推荐优先选择过氧乙酸。
中等质量
A
88.37%
干燥
立即使用的消化内镜采用压力可调的医用压缩空气或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过滤后的空气干燥内镜管腔内外表面,直至肉眼无可见的潮湿。当日不再使用的消化内镜干燥至少10 min;每日诊疗结束后需储存的消化内镜加用乙醇或异丙醇进行干燥;当存在朊病毒传播风险时,则不应使用乙醇进行干燥。
中等质量
B
100%
储存
消化内镜推荐储存在专用的内镜储存干燥柜中,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垂直悬挂或盘放消化内镜,并取下各类按钮和阀门单独储存。
高质量
A
93.02%
消化内镜再处理后储存的安全时间尚未确定,推荐储存在专用的内镜储存干燥柜中的内镜存放时间不超过72h,若超过72h则建议诊疗前对消化内镜进行再处理。
低质量
B
100.00%
目测检查
目测检查可采用肉眼、放大镜或管道镜等方式检查;消化内镜和可重复使用附件,在使用中和再处理所有环节均需目测检查。
高质量
A
97.67%
AER(自动内镜清洗机)
有条件的单位推荐使用AER并保证配比充足,需匹配制造商要求的消毒(灭菌)剂;如果不按照制造商的要求进行选择,需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兼容性验证。使用AER仍需进行预处理、手工清洗和目测检查,并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定期更换过滤器。
高质量
A
97.67%
如果AER程序意外中断,应重复执行完整的AER循环。
高质量
A
93.02%
十二指肠镜和扇扫超声内镜
十二指肠镜和扇扫超声内镜均须灭菌,并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对内镜的抬钳器、凹槽等特定区域进行预处理;十二指肠镜和扇扫超声内镜再处理建议尽可能使用AER,但需彻底手工清洗。
中等质量
A
88.37%
耗材与附件
对穿透黏膜屏障以及进入无菌腔道或组织的内镜附件,尽可能一次性使用。一次性耗材和附件禁止进行再处理后使用。
高质量
A
97.67%
可重复使用耗材和附件需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高水平消毒或灭菌,制造商未给出具体说明的中高度危险物品按照灭菌处理。
中等质量
A
93.02%
监测
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每天使用前需对消毒剂进行浓度监测,并根据制造商的说明对每种消毒剂的最低有效消毒浓度进行监测或更换。
中等质量
A
93.02%
建议每季度对消化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十二指肠镜和扇扫超声内镜建议每个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中等质量
B
100%
个人防护
消化内镜再处理室应配备应急洗眼设备。
高质量
A
83.72%
消化内镜检查医护人员应严格进行手卫生,做到手套一用一换及手消毒。
高质量
A
95.35%
消化内镜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消化内镜再处理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高质量
A
95.35%
可追溯信息化管理
所有单位需对再处理全过程进行可追溯的记录,有条件的单位应建立信息化管理质量控制平台。
高质量
A
97.67%
人员培训
所有再处理人员须完成再处理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者方可从事再处理相关工作。
高质量
A
93.02%
全程质量控制
消化内镜再处理质量控制需要贯穿全流程,包括规范操作流程、环境监测、再处理各步骤监控、人力资源、人员培训、设备配置、管理制度和可追溯信息化管理等。
高质量
A
100%
说明:采用改良的德尔菲(Delphi)方法达成共识的推荐意见。
a.  投票分为5个等级:完全赞成、部分赞成(但有一定保留)、赞成(但有较大保留)、不赞成(但有一定保留)、完全不赞成。
b.       根据得票率将推荐强度分为:A(强烈推荐),即完全赞成得票率≥80%;B(推荐),即完全赞成和部分赞成合计得票率≥80%且不满足A的条件;C(建议),即完全赞成、部分赞成和赞成合计得票率≥80%且不满足A和B的条件;推荐强度未达C则不予采纳。
c.       共识水平指完全赞成、部分赞成和赞成三者合计得票率。
d.       投票意见的证据等级的分级标准如下表
  
证据等级分级
  
内容
高质量
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
中等质量
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
低质量
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
极低质量
任何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4 年9 月第 41 卷第9 期 Chin J Dig Endosc, September 2024,Vol. 41, No. 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及时雨,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2 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卫生部公布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6年国家卫计委又发布了新的规范,202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梅浙川教授团队发布的《中国消化内镜再处理专家共识(2024,重庆)》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消化内镜从预处理到储存的全流程,针对17个关键临床问题提出了28条详尽的操作推荐意见,明确指出消化内镜使用后应立即进行预处理,手工清洗需彻底无遗漏,并严格遵循漂洗、消毒/灭菌、干燥、储存等每一步骤,特别针对结构复杂的十二指肠镜和扇扫超声内镜,必须实施灭菌处理等内容,同时强调定期监测消毒剂浓度和设备生物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再处理人员专业培训的必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2 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消化内镜再处理标准的国际差异
(一)中国标准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消化内镜的再处理标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健康。在中国,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医疗安全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消化内镜再处理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完善。2004年,卫生部公布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这一规范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方面有了初步的标准框架。当时,中国的医疗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消化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广泛,但与之相配套的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却相对缺乏,这一规范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为消化内镜的再处理提供了基本的操作指南。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原有的规范逐渐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于是,在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新的规范。这期间,中国的医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医疗机构数量的增加、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数量大幅增长,对消化内镜再处理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规范在旧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补充,更加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和流程的严谨性。
到了202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梅浙川教授团队发布的《中国消化内镜再处理专家共识(2024,重庆)》则是在更深入的临床研究和广泛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产生的。这个专家共识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消化内镜从预处理到储存的全流程。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消化内镜的使用场景日益复杂,从城市大型三甲医院到基层医疗单位,不同的环境下对消化内镜再处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该共识针对17个关键临床问题提出了28条详尽的操作推荐意见,明确指出消化内镜使用后应立即进行预处理,这是因为内镜在使用后会残留各种体液、组织碎片等污染物,如果不及时预处理,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干结在镜体上,增加后续清洗的难度,甚至影响清洗消毒的效果。
在手工清洗环节,要求需彻底无遗漏,这是一个非常细致且关键的步骤。消化内镜的结构复杂,有许多细小的管道和缝隙,如不仔细清洗,很容易残留病菌。并且要严格遵循漂洗、消毒/灭菌、干燥、储存等每一步骤。例如,漂洗环节需要确保将清洗过程中残留的清洗剂等物质彻底清除,防止对内镜造成腐蚀或者在后续的消毒灭菌过程中影响效果。特别针对结构复杂的十二指肠镜和扇扫超声内镜,必须实施灭菌处理等内容。十二指肠镜在进行一些特殊的诊疗操作时,如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会直接接触到胆管、胰管等重要器官,一旦有细菌感染,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扇扫超声内镜同样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和特殊的诊疗用途,需要更高水平的灭菌处理,以确保医疗安全。同时强调定期监测消毒剂浓度和设备生物监测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消毒剂浓度如果低于有效浓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消毒灭菌效果;而设备生物监测则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是否存在细菌污染等问题,保障内镜再处理的质量。另外,加强再处理人员专业培训的必要性也不容忽视。在实际工作中,再处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消化内镜再处理的质量,他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了解内镜的结构特点以及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等知识,只有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保证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二)国际标准
在全球范围内,消化内镜再处理的国际标准也在不断发展。2022WGO(世界胃肠病学组织)的指南内窥镜消毒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医疗技术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各国之间在消化内镜的使用和再处理方面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尤其是在跨国医疗合作、医疗旅游等现象逐渐增多的背景下。这个指南旨在供参与内窥镜使用、清洁和维护的卫生提供者和专业人员使用。
该指南是基于一个国际多学科工作组的共识结果制定的。这个工作组的成员具有微生物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生物膜、内窥镜再处理、护理和胃肠病学等多个领域,并且他们在制定国家和国际再处理指南方面具有广泛经验。在国际医疗环境中,微生物学对于消化内镜再处理的影响至关重要。生物膜是一种微生物聚集形成的复杂结构,它可以附着在内镜表面,增加细菌的耐药性,给清洗消毒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具有微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成员参与制定标准,可以从根本上针对这些微生物相关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个指南主要解决内窥镜检查后多重耐药菌暴发的问题。在当今世界,多重耐药菌的出现给医疗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消化内镜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如果内镜再处理不当,很容易成为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媒介。例如,一些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后感染了耐药菌,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不仅治疗难度大,而且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痛苦。再处理说明规定了再处理的最低可接受做法以提供内窥镜的高水平消毒。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要遵循这个标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消化内镜再处理达到一个基本的高水平消毒要求,从而减少多重耐药菌暴发的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2 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消化内镜再处理国际差异在执行情况方面
(一)中国执行情况
•        执行优势方面 在中国的医疗体系中,消化内镜再处理的执行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专家共识和规范的指导下,像重医附二院消化内科这样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消化内镜诊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这些重点专科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它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在消化内镜技术引入中国后,这些科室就积极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消化内镜诊疗模式。
随着消化内镜再处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些科室在推动消化内镜再处理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它们构建全流程闭环式质量控制体系,从消化内镜的采购、使用、再处理到最后的储存,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这一体系的建立是基于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负责。在消化内镜的使用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患者的健康,比如内镜清洗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患者感染,而储存不当可能影响内镜的使用寿命和性能。通过构建这样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风险的发生。
并且像梅浙川教授这样经验丰富(超过40年从业经验)的专家带头制定共识,众多国内顶尖专家(跨越消化病学、消化内镜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流行病学及护理学等多个领域共40余位)参与其中,这为执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梅浙川教授在消化内科领域从业多年,他见证了中国消化内镜技术从起步到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对消化内镜再处理中的各种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带领的团队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而众多不同领域专家的参与也体现了多学科协作的优势。例如,消化病学专家可以从疾病诊疗的角度出发,提出对消化内镜再处理的特殊要求;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则能够针对可能出现的感染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护理学专家可以根据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优化消化内镜再处理过程中的护理环节;流行病学专家则可以从疾病传播的宏观角度,对消化内镜再处理提出更全面的防控建议。
•        执行难点方面 尽管有规范和共识,但在中国的消化内镜再处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执行难点。在内镜清洗中心内,消化内镜再处理常见工作人员对内镜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认识不足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部分医疗机构中,一些工作人员可能没有充分意识到内镜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严重性。这背后有多种原因,一方面,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觉得感染发生概率小,从而工作态度不佳。在他们的观念中,可能认为医院里每天进行大量的内镜检查,真正发生感染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对感染控制工作存在侥幸心理。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在工作中不够严谨,比如在清洗内镜时可能会省略一些步骤或者缩短清洗时间。
另一方面,内镜使用范围加大、患者增多、内镜配置少等导致周转不良,这也给清洗操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消化内镜检查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一些医疗机构的内镜设备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患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内镜的周转速度加快,留给清洗消毒的时间就相对较少。例如,在内镜使用频繁的情况下,初洗时管道刷洗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工作人员可能为了尽快完成清洗工作而没有仔细刷洗内镜的管道;清洗后注气排水时间不足也是一个常见问题,这会导致内镜内部残留水分,进而影响消毒效果;内镜未擦干水分就放入消毒液中导致消毒液被稀释等情况也不容忽视,这不仅会降低消毒液的消毒效果,还可能对内镜造成损害。
此外,使用内镜清洗设备时操作不规范也是一个执行难点。内镜清洗设备通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工作人员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使用。然而,部分工作人员可能没有经过充分的培训或者在工作中不够细心,导致在操作设备时出现错误。例如,在设置清洗参数时可能出现错误,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操作。内镜清洗工作人员防护不到位,未按要求佩戴防护眼镜、面罩等情况也比较常见。这不仅会使工作人员自身面临感染的风险,还可能会导致交叉污染,影响消化内镜再处理的质量。
(二)国外执行情况
•        执行优势方面 在一些发达国家,消化内镜再处理在执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在技术设备投入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这些国家,医疗行业高度发达,对医疗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投入巨大。例如,在监测设备准确性方面,他们拥有先进的监测技术和高精度的监测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消毒剂浓度、内镜表面的细菌残留量等重要指标。在消化内镜再处理过程中,准确的监测数据是保证再处理质量的关键。如果消毒剂浓度监测不准确,就无法确定消毒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而内镜表面细菌残留量的精确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清洗消毒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同时,先进的清洗消毒设备的使用普及程度较高。这些设备往往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清洗消毒效果好等优点。例如,一些先进的清洗消毒设备可以根据内镜的类型自动调整清洗消毒程序,确保每一种内镜都能得到最佳的清洗消毒效果。而且,由于一些国家在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较高,在多学科协作执行再处理流程方面可能更为高效。在微生物学领域,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丰富,他们对微生物的生长特性、耐药机制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这使得他们在制定消化内镜再处理方案时,能够更加科学地针对微生物的特点进行设计。在医疗管理方面,这些国家有着完善的管理体系,从人员培训、设备维护到流程监控,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多学科协作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提高消化内镜再处理的质量。
•        执行难点方面 国际上不同国家地区发展水平不同,这导致在消化内镜再处理的执行方面存在一些难点。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可能存在缺乏统一的标准执行的问题。由于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地区可能没有完善的消化内镜再处理标准,或者即使有标准,也难以在各个医疗机构中得到有效的执行。例如,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型医疗机构可能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监管,在消化内镜再处理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无法保证再处理的质量。
专业人员培训不足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可能缺乏专业的培训师资和培训设施,导致从事消化内镜再处理的工作人员无法得到系统的培训。这些工作人员可能不了解最新的再处理技术和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凭借经验或者不规范的操作方法进行。设备和资源匮乏也是影响消化内镜再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可能缺乏必要的清洗消毒设备,或者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现代消化内镜再处理的要求。例如,没有先进的内镜清洗机,只能依靠手工清洗,这就很难保证清洗的彻底性和消毒的有效性。而且不同国家地区对于内镜再处理的重视程度和资源分配可能存在差异,导致执行效果参差不齐。在一些国家,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可能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疾病的治疗方面,而对消化内镜再处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会影响到再处理工作的执行效果;而在另一些国家,虽然重视消化内镜再处理,但由于资源分配不合理,例如将过多的资源投入到高端设备的购置上,而忽视了人员培训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同样也会导致执行效果不理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2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消化内镜再处理国际差异在技术设备方面
(一)中国技术设备情况
•        设备发展情况 近年来,中国的医疗技术设备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产内镜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过去,中国的内镜技术主要依赖进口,国外品牌在内镜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医疗设备产业的大力支持,国产内镜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例如澳华内镜的光通内镜系统,它在图像处理、临床诊断治疗方面与国外厂商的产品在临床效果上无实质性差别,这背后是中国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和技术创新的结果。
在图像处理方面,澳华内镜的光通内镜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算法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内镜下的组织形态和病变特征。这对于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诊断治疗方面,该系统能够满足多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求,例如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它可以准确地发现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在部分功能特性上具有比较优势,这使得它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例如,它可能在操作的便捷性、设备的稳定性等方面表现出色。
国产品牌高端内镜和进口品牌的差距在缩小,这反映了中国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国内企业在研发投入的增加、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对临床需求的深入了解,国产品牌高端内镜在性能、质量等方面逐渐向进口品牌看齐。国产内镜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在逐渐提升,2021年国产内镜占据国内软镜市场比例逼近10%,这一数据表明国产内镜在国内市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在基层医疗市场口碑不错,像澳华内镜在软镜领域规模较大,在基层医疗市场有较好口碑。基层医疗市场是中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服务人群广泛、医疗需求多样,对内镜设备的性价比要求较高。澳华内镜能够在基层医疗市场获得良好的口碑,说明它在满足基层医疗需求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价格相对较低、操作简单易学、维护方便等。
•        设备相关的再处理技术情况 中国有适应国产设备特点的再处理技术规范,这是中国在消化内镜技术设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保障。随着国产内镜设备的不断发展,再处理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在消化内镜的使用过程中,再处理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内镜的使用寿命、性能以及患者的安全。从预处理到储存全流程规范不断完善,这是基于对消化内镜再处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
如在消毒环节,对不同类型的内镜根据其结构特点(如十二指肠镜和扇扫超声内镜的灭菌要求)有了更细致的规定,以保障再处理的质量。十二指肠镜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用途,在消毒灭菌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它的内部结构复杂,有许多细小的管道和弯曲部分,容易藏污纳垢,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因此,针对十二指肠镜的消毒灭菌规范需要更加严格和细致。扇扫超声内镜同样如此,它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与人体内部组织密切接触,而且其结构中可能包含一些对消毒灭菌敏感的部件,所以也需要特殊的消毒灭菌处理。通过对不同类型内镜结构特点的深入研究,制定出相应的再处理技术规范,可以确保每一种内镜在经过再处理后都能达到安全使用的标准。
(二)国外技术设备情况
•        设备发展情况 在一些发达国家,内镜设备研发起步早,这使得他们在技术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在早期,这些国家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内镜设备的研发。例如,在光学成像技术方面,他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先进的光学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内镜图像,这对于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发现微小病变非常有帮助。在内镜的操作灵活性方面,发达国家的内镜设备也可能存在一定优势。操作灵活的内镜可以更方便地到达人体消化道的各个部位,减少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同时也提高了医生操作的准确性。
例如在一些国际合作交流中,国外先进设备在诊断和治疗的某些细节功能上可能会展现出技术领先性。在国际医疗领域,不同国家之间的医疗技术交流日益频繁。在这些交流活动中,国外先进的内镜设备常常成为关注的焦点。它们可能在一些特殊的诊断功能上表现出色,比如能够对早期肿瘤进行更精准的定性分析;在治疗方面,可能具有更先进的微创治疗功能,如一些内镜下的新型手术器械可以更精确地切除病变组织,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        设备相关的再处理技术情况 国外可能在基于先进设备特点的再处理技术研发方面投入较多。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企业和科研机构非常重视内镜设备相关的再处理技术研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5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实用的专家共识,值得细细研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