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作者:杨玉杰(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责编:蓝雪0816
为贯彻落实《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和《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 年)》,助力医疗机构手术质量安全能力提升,聚焦围术期重点环节,夯实感染防控措施,实现关口前移,保障手术质量安全,由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联合护理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药事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发布了《“夯实围术期感染防控,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专项行动(“感术”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中明确要求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逐步下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1h给药率和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逐步提高。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是手术科室和手术室所有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它贯穿于术前、术中及术后整个围术期的管理。那么,感术行动中手术室工作人员到底应如何才能履行好自己的感控职责呢?一树“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手术室人员组成极为复杂,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外科医生、规培生、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观摩手术人员、医疗器械供应商、保洁人员等各类人员均在手术室各区域活动,也会有感控、护理、医务等职能部门人员进入手术室检查工作。当然,手术患者同样不容忽视。如此复杂而庞大的一个大家庭,如果没有“家规”,很容易各自为政,给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带来很大风险。因此,作为“管家婆”,手术室护士长首先应树立一系列“家规”,包括进入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着装要求、更衣流程、准入制度、观摩制度、手卫生制度等,然后负责“家规”的宣教工作,确保每一位家庭成员知晓并执行。
二强培训:手术室承担的第二大重任就是培训,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均需要知行合一,而知的前提就是培训、培训、再培训,通过培训提升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意识及防控能力。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手术室运行维护管理、手术器械及无菌物品管理、手术室环境管理和卫生学监测、外科手消毒及无菌操作等。严格按计划实施培训与考核,确保培训效果,并督导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三重环节: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应采取综合集束化措施,单一措施并不能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因此,手术室应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包括人员管理、预防用药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手术器械管理等。
(一)工作人员管理包括人员着装、出入手术室流程、个人防护、手术间人员数量、术中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人员出入手术间次数、手卫生等,尤其应加强外来医疗器械商管理,限制外来医疗器械商人员上台。确因手术需要进入手术室指导器械使用者,应按照“家规”中准入制度获得审批后,且应经过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对其在手术间内的活动实施全程监督与指导。另外,手术室工作人员应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所有上台人员外科手消毒的依从性与正确性实施监督指导,发现依从性较低的工作人员,由手术室护士长反馈相关科室主任,对于正确性较低的工作人员,手术室带教老师负责一对一再培训与考核。
(二)患者管理根据“方案”要求,“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应逐步提高。根据《中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要求,手术患者应在手术日前一晚进行沐浴,若需备皮应于手术当日在病房完成,禁止在手术间内进行皮肤准备。因此,手术室巡护护士术前一日访视择期手术患者时应将术前皮肤准备工作纳入访视内容,做好宣教和沟通。
(三)规范用药手术室应加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接患者时应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包括患者药物过敏试验以及所带抗菌药物。接入手术室后做好再次核查,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手术医生到达手术室时间合理给药,确保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术中首次给药时间在切皮前0.5~1h实施,禁止在病区内提前给药。当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术中出血量>1500ml时,巡回护士应及时提醒手术医生追加第二剂抗菌药物。
(四)无菌物品管理- 凡进入手术室的无菌耗材均应在缓冲区脱去外包装,放至周转箱内转运至无菌库房存放架上或无菌柜内,存放架或无菌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距离墙≥5cm,距天花板≥50cm。
- 无菌库房温湿度要适宜,温度低于24℃,相对湿度低于70%,保持清洁、干燥。
- 手术室固定班次,由专人定期查看无菌物品的效期,确保所有无菌物品在效期内使用,发现潮湿、跌落地面、受到污染以及过期物品禁止使用。
- 一次性无菌物品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丢弃,禁止重复使用。
(五)环境管理- 巡回护士每日监测手术间温湿度及压差,确保在正常范围内,发现异常,及时报修,及时完善监测及维修记录。
- 每天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后及时做好手术间环境清洁与消毒;接台手术之间,应对手术台及周边1~1.5范围内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污染随时清洁与消毒。净化手术间,要严格按要求完成手术间自净。
- 净化系统的维护一般由医院后勤保障部门或第三方技术工作人员来完成,手术室应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切勿做“甩手掌柜”,应对其维护过程实施监管,维护记录实施双签字。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对保洁人员清洁消毒过程以及使用后的清洁用具处理实施监管和指导,确保为手术患者提供一个高效安全的手术环境。
(六)环境监测手术室应制定详细的环境卫生学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房间名称、监测项目及结果判定标准,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每季度完成一次监测,所有手术间及辅助功能用房每半年全覆盖。监测结果异常时,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整改并复测,直至监测结果合格方可开展手术。当怀疑手术部位感染与手术室环境相关时,应立即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时机应在消毒前完成,且应对相关致病菌进行检测。
(七)手术器械管理手术室所使用器械应由消毒供应中心或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消毒机构集中清洗、消毒与灭菌。使用前应认真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清洁,发现有破损或者潮湿禁止使用;查看封包灭菌指示胶带各项标识及颜色变化。打开灭菌包裹后查看化学指示卡颜色变化情况,以上均合格方可使用。使用后及时做好预处理和保湿处理,防止生物膜形成增加洗消困难,影响灭菌效果和器械的使用寿命。
(八)综合保温手术室应采取集束化保温措施,预防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包括使用升温毯等加温设备、调节适宜的手术间温度、使用保暖小棉被、使用恒温液体等。
总之,手术部位感染防控涉及多人员、多环节和多要素。手术室属于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应加强管理,每一位家庭成员应严格履职履责,从基础做起,严格细节管理,相互监督,相互提醒,践行人人都是“感术”行动的实践者,为手术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