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前几天有一位同道问起我:“老师,我刚从临床转到感控科,感觉好迷茫,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回答道:“先看看标准跟规范,从基础感控做起”。这位同道回复了我几个略显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脸,随后屏幕中出现了一行回复:“对,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我想每个感控人都听过或说过这句话,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做么?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感控到底是什么? 在2006年发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提出了感控工作具有以下职责与范围: 1.医院感染监测;2.对医疗机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隔离工作以及医院感染相关职业安全防护、无菌技术操作、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指导;3.对消毒药械与一次性医疗器械的资质进行审核;4.参与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5.还包括手卫生管理、职业暴露预防、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建筑布局和工作审查,以及相关监管等诸多工作 这么多职责确实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感控是什么?那用一句话概括感控的工作范围,我想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还真是非常精妙的! 感控人真的需要这么做吗? 笔者认为需要,也不需要! 需要:感控工作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监测的手段发现医疗机构内或是环境或是诊疗流程中的风险,基于循证基于现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来降低感染的发生。感控中很大一部分职责是对医疗机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管理,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是切实有效的方法,因此针对呼吸道传播、肠源性传播、血源性传播以及接触传播等不同特点,感控人需要了解相关的标准并指导临床工作,也就是我们说的需要上管天(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等)、下管地(环境清洁消毒管理等)中间管空气(空气管理、层流管理等)。 不需要:很多专家说过,感控不是一箩筐也不需要什么都往里装,在医疗机构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对于感控来说更加需要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感控是一门结合临床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归根结底所有的行为与管理应以提升医疗质量安全为目的,以诊疗为导向以医疗行为技术为导向。基础感控固然重要,但也看到很多辛勤的感控人把大把精力放在了细枝末节之上。今天,现实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就像一辆飞奔而驰的列车,不会因为谁停留,我们生存在车上努力与之同行。 感控人需要做什么? 笔者有一些浅薄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讲一个小故事吧,在我上班的时候跟随科室老师去临床督导检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保洁员拿着小抹布蓄势待发跟在身后,护士长第一时间要求护士检查一下病区拖布、抹布是否妥善放置。当时的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一块抹布放置不当会引起医院感染暴发吗? 我国感控工作起步较晚,在早期时多数由护理老师从事感控工作,可以说当时的感控工作是护理质控的外延与延伸,随着各位优秀前辈的努力,感控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版本更替,对于感控人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学习各类诊疗流程、学习最新标准指南、学习检验微生物知识、学习管理知识等,但最重要的我想就是学好风险管理。 1.感控人需要有明亮的眼睛,善于识别发现潜在的感染风险,例如高精尖医疗技术的开展如何做好配套服务、诊疗技术是否有效、环节布局是否合理等. 2.对于识别到的风险应学会分析,与其大而全的管天管地管空气,不如通过科学手段管理学工具聚焦导致事物质变的根因环节,“28定律”告诉我们80%的结果由20%的原因导致,因此如何能准确识别到风险环节就是我们需要学习以及努力的方向。 3.风险控制与管理需要结合医学人文甚至是人性,笔者思考为什么感控工作不好做?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对抗人性的?比如老生常谈的话题手卫生,不洗手是习惯,洗手是要求,可能这就是我们说的喜欢是放肆而爱是克制吧,因此在找到根因之后如何制定相应的措施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制度以及措施的制定需要结合实际现状,同时将感控文化融会贯通,以知信行的结构教人育人指导人。 博观约取 与君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