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2-17 16:11
02-17 16:10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459|回复: 18

[求助] 多重耐药菌患者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处置及解除隔离,规范出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yyqmza 于 2024-1-3 10:17 编辑

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处置,规范出处来自哪里?各位老师是怎么执行的?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7.9.5隔离的(疑似)传染病患者或隔离的非传染病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并及时密封。

【只提到产生的医疗废物用双层包装】


《碳青霉稀类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没有提到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处置,只提到脱下的一次性隔离衣按照感染性废物处置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只提到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相关规定处置】


《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专家共识2021》:(5)医疗废物管理:在患者床头放置医疗废物桶。在MDRO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以及沾有患者痰液体液等的生活垃圾,应当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和管理。【提到沾染患者体液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处置】

WST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24.2废止】


请问各位老师,是不是每一位多重耐药菌感染/定值患者床旁都配备医疗废物桶并双层包装呢?生活垃圾桶内套黄色垃圾袋可以吗?

补充问题:请问多重耐药菌解除隔离,是不是只有碳青霉稀类耐药肠杆菌和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需要症状好转+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24h或以上,其他多耐只需要症状好转或治愈就可以解除隔离?







5]]FN74BPD5S1[Z4Z`57CL4.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黄桶,按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的。

点评

谢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3 09: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aaalxl 发表于 2024-1-3 09:03
我们是黄桶,按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的。

谢谢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黄色医废桶,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

点评

感谢老师的回复,学习了,还想请问老师多重耐药菌解除隔离,是不是只有碳青霉稀类耐药肠杆菌和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需要症状好转+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24h或以上,其他多耐只需要症状好转或治愈就可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3 10: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就是按照《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专家共识2021》执行的,制度也是这样写的,并没有将多重耐药菌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患者床旁放置医疗废物桶的主要目的用于放置沾染患者体液的生活垃圾,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医务人员都及时放置在治疗车或换药车下层的医疗废物袋内了。

点评

感谢老师,思路清晰了,还想请问老师,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是不是只有碳青霉稀类耐药肠杆菌和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需要症状好转+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24h或以上,其他多耐只需要症状好转或治愈就可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3 10: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涨知识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guozhihua 发表于 2024-1-3 09:57
我们就是按照《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专家共识2021》执行的,制度也是这样写的,并没有将多重耐药 ...

感谢老师,思路清晰了,还想请问老师,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是不是只有碳青霉稀类耐药肠杆菌和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需要症状好转+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24h或以上,其他多耐只需要症状好转或治愈就可以解除隔离?

点评

2015年医院感染质控指标中未再提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应该是还没有吧。2023年新下发的标准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隔离至出院。若患者长期住院,应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3 11: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儿妈 发表于 2024-1-3 09:31
我们是黄色医废桶,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

感谢老师的回复,学习了,还想请问老师多重耐药菌解除隔离,是不是只有碳青霉稀类耐药肠杆菌和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需要症状好转+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24h或以上,其他多耐只需要症状好转或治愈就可以解除隔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每一位多重耐药菌感染/定值患者床旁都配备医疗废物桶并双层包装的,生活垃圾桶内不能套黄色垃圾袋;我们一般都隔离到出院

点评

感谢老师的回复,现在思路清晰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3 11: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wuxing718 发表于 2024-1-3 11:06
我们是每一位多重耐药菌感染/定值患者床旁都配备医疗废物桶并双层包装的,生活垃圾桶内不能套黄色垃圾袋; ...

感谢老师的回复,现在思路清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yyqmza 发表于 2024-1-3 10:13
感谢老师,思路清晰了,还想请问老师,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是不是只有碳青霉稀类耐药肠杆菌和万古霉素金 ...

2015年医院感染质控指标中未再提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应该是还没有吧。2023年新下发的标准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隔离至出院。若患者长期住院,应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 24h 或以上,可解除隔离。除CRE外,其它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的依据我们执行的是:如果能留取同一部位的标本就培养阴性,无法采集标本就临床症状好转、停用抗菌药物,也可以结合科室床位使用情况等综合评判。如果科室床位不紧张,就单间隔离至出院。

点评

感谢老师的回复,就是在文件要求+患者和科室床位的实际情况执行,学习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4-1-3 16:47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guozhihua 发表于 2024-1-3 11:44
2015年医院感染质控指标中未再提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应该是还没有吧。2023年新下发的标准 ...

感谢老师的回复,就是在文件要求+患者和科室床位的实际情况执行,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们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5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谢谢老师们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5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分享,涨知识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各位老师,多耐患者、传染病患者的医疗及生活垃圾需要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收集后是否需要标注“隔离”或者“感染性疾病名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9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卫办医政发〔2011〕5号《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方可解除隔离。  2015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MDRO 感染患者、定植者的隔离期限尚不确定,原则上应隔离至MDRO感染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如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还需连续两次培养阴性。  2021年《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专家共识》 3.3.3 隔离期限 :原则上应隔离至耐药菌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对于部分长期携带耐药菌患者,可以至疾病症状消失出院时。  WS/T  826—202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预防与控制标准》 6.3.6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隔离至出院。 6.3.7  若患者长期住院,应连续两次采样阴性,且采样时间相隔 24h 或以上,可解除隔离。  按照最新标准执行就可以了!也可以结合这几个标准制定解除隔离标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9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临床多耐病人的生活垃圾也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有点不好执行。乱放,单独收集,宣教
回复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3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了,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