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回复: 5

[科普笔记] 【感染科普笔记2023-12-20】李波丨护理工作中导管相关感染防控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0 17: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讲者丨李波(大连市友谊医院)

整理丨韦婵(柳州市工人医院)
审核丨蓝雪0816
来源丨大连市第三届“医院感染防控精细化管理与实践新进展高峰论坛”

导管相关感染是ICU患者常见的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平均住院日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等。科学、规范的防控导管相关感染,对于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来自大连市友谊医院的李波老师给予了详细的解答。

一、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

(一)概述

中央导管指末端位置接近心脏或大血管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以及新生儿的脐动脉或脐静脉。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指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出中央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从2008年启用此定义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监测定义。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ICU内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血流感染占20%,其中,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血流感染占87%。美国每年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CRBIS) 约25万人次,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10%~20%,平均延长住院日7天,每例治疗费用3700~29000美元。

(二)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1.发病机制

(1)CLABSI病原菌的主要来源:导管接头及穿刺部位周围皮肤表面微生物定植。皮肤表面微生物占比65%,导管接头污染30%,其他途径占比5%。

常见的感染途径:皮肤定植的微生物从置管部位迁移至皮下隧道并定植于导管尖端是外周短期留置导管常见的感染途径。导管接头污染可导致长期留置导管的管腔内细菌定植,其他感染途径还有感染部位的血行播散及少见的输液污染。

(2)微生物引起导管感染主要分为腔内途径与腔外途径。

①腔内途径: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在短期留置(小于1周)的导管,腔外途径感染最为常见;在长期留置(大于1周)的导管腔内定植为主要机制。

②腔外途径: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LABSI。

2.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有:手污染、基础病、皮肤感染、导管材料、封管方法、置管部位、留置时间、维护技术、其他因素等。

(三)重点环节的防控要点

1.手卫生

(1)最简单易行:降低医院感染最有效;对预防交叉感染起到重要作用;贯穿于导管护理的所有操作环节。

(2)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手卫生指南给予高级别证据推荐(1A和1B),手卫生预防感染的作用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一项在12家医院150个病区持续4年实行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及持续改进研究结果显示,手卫生依从性从54.1%增加到95.6%,CLABSI发生率下降了49%。一项研究历时6年的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干预,将手卫生依从性从58%提高至98%,同期CLABSI的发生率从4.08‰至0.42‰。一项2016年进行的队列研究分析发生CLABSI的危险因素,调查显示CLABSI的发生在2010年后一段时间内呈明显降低趋势,与2010年加拿大推行手卫生运动密切相关。

(3)关于手卫生的推荐意见如下:

  • 在评估穿刺部位前应进行手卫生。(IA)

  • 置管时,应在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后戴无菌手套。(IA)

  • 在更换敷料前后、采血前后以及在准备这些操作的用物前,应进行手卫生。(IA)

  • 在日常使用导管给予静脉药液前后、冲封管前后均应进行手卫生。(IA)

  • 拔管时应在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后戴清洁手套。(IA)

  • 脱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IA)


2.最大无菌屏障

(1)定义:最大无菌屏障是指进行中央导管插管时,操作人员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戴口罩和帽子,患者全身覆盖无菌洞巾。

(2)2002年美国CDC将最大无菌屏障写入《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预防指南》。随后该指南于2011年及2014年进行了更新,明确规定在CVC置管时以及导丝引导下更换导管时,应使用最大限度的消毒隔离防护措施。

我国2010年卫生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指南》要求,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即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联盟(INICC)2017年预防中央及外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集束化措施要求在置入及拔除中央静脉导管时需保证最大无菌屏障。

(3)对于最大无菌屏障的推荐意见如下:

  • 在进行中央导管置管时使用最大无菌屏障,操作人员及助手都需要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戴口罩和帽子,予患者全身覆盖无菌巾(同手术患者)。(IA)

  • 导丝引导下更换导管时,应使用最大无菌屏障。(IIA)


3.穿刺部位的选择

穿刺部位与中央静脉导管感染发生密切相关,一方面是因为物理穿刺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另一方面与皮肤局部菌落密度相关。

(1) 非隧道CVC相关研究

不同置管位置感染率: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置管较体表标记法置管,初次插管失败降低41%,置管相关并发症降低57%,插管失败降低86%。

研究显示临近烧伤伤口处置管(与伤口面积重叠25平方厘米),细菌定植率为伤口较远处置管的1.79倍,与导管相关的菌血症发生率为5.12倍。

(2)成人输液港PORT植入:研究显示,超声引导下颈内穿剌较X线引导下锁骨下穿刺在置管期间疼痛、放射性剂量、术后导管尖端位置以及输液港功能上具有优势。

儿童输液港PORT植入:研究显示,乳房下侧面穿刺较乳房下正中和锁骨下穿刺,其并发症发生率、移位发生率明显增加,导管使用时间明显降低。

(3)关于穿刺部位的选择的推荐意见如下:

  • 为降低非隧道式CVC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推荐在成年患者使用锁骨下静脉,而非颈静脉或股静脉。避免有皮肤损伤和感染部位。(IB)

  • 超声引导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从而降低因血管损伤造成的感染风险,应由经过此项技术培训的人员进行。(IA)

  • 应和医疗专家、患者共同进行隧道式导管和植入式输液港穿刺部位的选择和血管评估。(IIA)


4.导管日常评估与维护管理

(1)穿刺点及导管功能评估

穿刺点及导管功能评估包括评估穿刺点周围皮肤是否出现红斑、肿胀、皮温高、疼痛等提示出现感染的表现,是否形成导管相关血栓导致其通畅性受限,导管尖端是否在最佳位置,评估是否需要拔管重新穿刺更换导管等。关于穿刺点及导管功能评估的推荐意见如下:

  • 每班次评估穿刺点周围有无皮肤发红、触痛、肿胀、渗血渗液,导管是否通畅,同时,结合患者的主诉,如有无疼痛、感觉异常、麻木、刺痛感等。(IA)

  • 每日评估中心血管通路装置的通畅性,表现为无阻力冲洗导管和产生血液回流。(IA)

  • 每班次评估并记录导管体外部分长度,并与置入时的长度相比较,及时发现异常。导管体外部分长度的改变提示导管尖端可能发生位移,不应将导管的体外部分推进血管内,在充分评估导管尖端位置、液体输注情况和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可以在现有位置上对导管进行固定。(IIIB)

充分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

(2)敷料使用与更换

meta分析显示透明敷料较纱布敷料换药导管尖端感染风险高(RR=1.78) , 但其他相关CLABSI风险无差异。系统评价显示透明敷料与纱布敷料的CLABSI风险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关于敷料使用与更换的推荐意见如下:

  • 目前尚无研究表明某种类型敷料在预防CLABSI方面优于其他类型。(IIC)

  • 使用无菌、透明的半透膜敷料或者无菌纱布来覆盖导管出口处。(IA)

  • 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导管出口处出血、渗出,使用纱布敷料直到以上问题解决。(IIC)

  • 如果敷料潮湿、松散或污染,应重新进行皮肤消毒,导管维护后覆盖新的敷料。(IIIC)

  • 短期使用的CVC若使用纱布敷料,需每2天更换一次。如果透明敷料下放置纱布敷料,应被视为纱布敷料,每2天更换一次。(IIC)

  • 短期使用的CVC若使用透明敷料,每5~7天更换一次。(IIC)

  • 每次更换敷料时观察或通过完整的敷料触诊导管出口处。如果发生穿刺点处皮肤红肿、无明显来源的发热、或其他局部或血流感染的征象,需将敷料移除以彻底检查导管出口处。(IB)


(3)冲、封管管理

关于冲、封管管理的研究如下表所示:

qw1.jpg

关于冲、封管管理的推荐意见如下:
  • 首选单剂量药液或预充式冲洗装置进行冲封管。(IIIA)
  • 使用10U/ml的肝素或0.9%氯化钠溶液进行封管。(IA)
  • 抗菌封管液适用的患者包括使用长期中心血管通路、多次CLABSI感染史、感染高风险患者以及采取基本措施后CLABSI感染率仍无法下降的患者。(IA)
  • 使用正压技术封管,以减少血液回流至血管通路腔。(IIIC)
  • 使用脉冲式冲管技术,更有利于固体沉积物的清除。(IIIC)

(4)导管的更换与拔除一项研究纳入160名患者,523例导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干预方式为预防性定期更换、按照临床指征更换导管。研究结果发现没有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关于导管的更换与拔除的推荐意见如下:
  • 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不再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IA)
  • 血管通路装置是否拔除取决于是否有不能解决的并发症或是否需要继续输液治疗或护理;不能仅仅通过留置时间决定是否拔除导管。(IIIB)
  • 不建议仅凭体温升高为依据来拔除正常使用的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装置。(IIA)
  • 中心静脉导管未出现异常情况时,不建议定期更换。(IA)

5.集束化措施集束化护理方案(bundle of care)是指经循证实践证明能改善患者医疗护理过程和结果的一组干预措施,一般由3~5个元素组成,简洁、明了、可操作,每个元素均经过临床实践证实能提高患者的结局,而且其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有利。最初由美国IHI于2001年延伸至医学领域,目的是帮助医务人员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最优的医疗护理服务。
关于集束化措施的推荐意见如下:
  • 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置管时使用最大无菌屏障(无菌帽子、口罩、手套、手术衣、无菌单巾);评估选择最佳穿刺部位;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进行皮肤消毒剂。选择符合标准的皮肤消毒剂等。(IA)
  • 鼓励各医疗机构结合自身情况,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集束化护理措施。(IB)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道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
(一)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细菌可通过导尿管的腔外途径和腔内途径形成尿路感染。
  • 腔外感染:微生物在导尿管外表面增生,通常不形成生物膜,细菌通过插入导尿管过程中后插入导尿管后定植。通常是由于在操作中未严格遵循无菌要求导致。
  • 腔内感染:当集尿系统的密闭性被破坏时,微生物随尿液由集尿袋逆行至膀胱内形成生物膜,从而导致感染。一旦导管尿内外形成生物膜,需拔除导尿管进而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风险。

(二)重点环节的防控要点1.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可有效降低CAUTI的发生。关于手卫生的推荐意见:
  • 留置导尿管前应进行手卫生。(IA)
  • 进行收集尿液标本或者排空引流袋等操作前、后应进行手卫生。(IA)
  • 戴手套前及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IA)
  • 当手部被体液或引流液污染时,应洗手,而不能使用卫生手消毒。(IA)
  • 置管时应使用无菌手套,每日进行导尿管相关护理时使用清洁手套。不同患者间应更换手套。(IA)

2.留置导尿管的指征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报道,尿路感染占院内感染的40%。其中,80%是由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尿路感染。严格掌握导尿指征,是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一项基础措施。(1)留置导尿的指征留置导尿的指征如下:
  • 部分外科手术的围术期使用;
  • ICU患者需要评估每小时的尿量;
  • 急性尿潴留和尿道梗阻的处理;
  • 辅助部分尿失禁患者压力性溃疡或皮肤移植的愈合;
  • 改善终末期患者的舒适度。

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呈正相关,随留置时间的延长,CAUTI的发生平均每天以3%~ 7%的速度增长。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的目的有两点:①减少不必要的置管,没有置管,就不会有感染,从根本上预防CAUTI。②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减少CAUTI的发生。
(2)推荐意见关于留置导尿管指征的推荐意见如下:
  • 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IA)
  • 结合患者情况及病情需要,考虑其他替代方法,如尿套、间歇性导尿等。(IIA)

3.导尿管的更换和拔除(1)导尿管的更换周期目前对于导尿管更换周期的文献研究相对较少,且质量不高。国内外指南对于尿管更换周期的推荐级别普遍较低,一般是基于专家共识层面。因此,需要更加严谨及大规模的RCT进一步论证。
(2)关于拔除导尿管前夹闭导尿管不推荐在拔除导尿管前夹闭导尿管。一项系统综述得出的结论显示3项试验未能表明膀胱功能锻炼能显著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尿潴留、再插管的发生率。膀胱功能锻炼的有效性不明确,需要进行更多大样本的实验研究。夹闭导尿管存在以下风险:
  • 不利于膀胱功能恢复:未及时开放,导致膀胱过度充盈;
  • 观察不及时:无法随时观察尿液的性质和量;
  • 增加工作量:需多次开放、夹闭;
  • 延长拔管时间:反复多次训练,无形中延长留置时间。

(3)导尿管的更换和拔除的推荐意见关于导尿管的更换和拔除的推荐意见如下:
  •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具体更换频率可根据产品说明书。(IIIC)
  • 当患者疑似CAUTI而需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IIB)
  • 不推荐在拔除导尿管前夹闭导管进行膀胱功能锻炼。(IIIB)

4.导尿管的选择目前,我国临床上常见的导尿管材质包括:乳胶、硅胶和聚氯乙烯(PVC)。国内外各种CAUTI相关指南并没有就导管材质的选择给出明确的建议。
目前对于导尿管的选择的推荐意见为:对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尽量使用对尿道刺激小的全硅胶导尿管。(IIB)
5.导尿管及引流装置的固定对于导尿管的外固定,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研究显示,留置导尿管大腿上固定法可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引流不畅、腿部皮肤压痕的发生率和促进患者舒适度。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进一步证实。另一项研究显示,男性患者下腹部外固定与传统大腿内侧和大腿上部固定法相比,在舒适度上有一定优势;在尿路感染情况、导尿管脱落情况及拔管后症状无差异
关于导尿管及引流装置的固定的推荐意见如下:
  • 导尿管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ml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进行妥善的内固定,不会脱出。(IIIA)
  • 应对留置导尿管进行妥善外固定,以防其移位、牵拉、打折、受压等。(IIIA)
  • 患者体位改变时,须调整集尿袋位置,重新固定导尿管及引流装置。(IIIA)
  • 尿管常见固定部位为大腿内侧及下腹部,目前尚无证据显示某个位置较另一个位置在预防CAUTI方面具有优势。(IIIC)

6.引流装置的管理国内外目前有关不同引流装置对预防CAUTI方面的文献较少,缺少更高质量的RCT,特别大样本的多中心RCT来解答不同类型引流装置对CAUTI发生率的影响等问题。关于引流装置的管理的推荐意见如下:
  • 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在预防CAUTI方面某一下流装置优于另一类,防反流装置不能代替日常护理措施。(IIIC)
  • 留置导尿期间,应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性,防止污染。(IB)
  • 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保持尿液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及引流管扭曲,集尿袋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或放在地上。(IIIC)
  • 不支持频繁更换集尿袋,具体更换频率可根据产品说明书。(IIIC)
  • 一旦发生无菌状态被打破、接头(连接)处断开或尿液漏出,应使用无菌方法更换导尿管和引流装置。(IIIA)

7.日常护理(1)日常观察推荐意见:每班次对导尿管进行日常观察(IIIB)应包括以下项目:
qw2.jpg

(2)评估导管一项纳入11项以提醒/停止尿管留置作为干预措施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提醒单告知医护人员尿管的存在和通过终止医嘱促使医护人员拔除不必要的导尿管可使CAUTI发生率降低53%。关于评估导管推荐意见如下:
  • 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尿管。(IA)
  • 可以采用电子化设施或者提醒单等形式,提醒医护人员导管的存在,评估是否需要拔管。(IIA)

(3)局部日常清洁医疗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的预防策略(2014年版)中对是否使用抗菌溶液清洁尿道口的结论为:支持采用常规卫生措施日常清洁尿道口,不需要常规消毒尿道口以保持尿道口清洁。
关于局部日常清洁的推荐意见:
  • 对留置导尿管患者,不需要常规使用消毒剂,只需每天洗澡或使用清水/生理盐水/肥皂水清洗尿道口周围区域和导尿管表面保持局部的清洁卫生。(IA)
  • 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溶液、乳霜或软膏清洁消毒尿道口、会阴区和导管表面。(IA)

(4)清空集尿袋关于清空集尿袋的推荐意见:
  • 使用个人专用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内尿液,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收集容器。(IIIA)
  • 当集尿袋内尿液达到其容量的3/4时即要排放;转运患者前应排空集尿袋。(IIIB)

(5)大便失禁后的局部处理关于大便失禁后的局部处理的推荐意见:
  • 大便失禁患者,每次便后及时清洁并使用含有效碘1000~2000mg/L的碘伏消毒会阴部、尿道口、肛周及外露导尿管表面。(IIC)

8.集束化措施关于集束化措施的推荐意见:鼓励各医疗机构结合自身情况,开展预防CAUTI的集束干预策略研究。(IIB)包括以下措施:
  • 做好手卫生:落实各时刻。
  • 缩短留置时间:设置提醒机制、尽早拔除。
  • 引流系统管理:无菌操作、做好二次固定。
  • 日常护理:评估必要性,局部及便后清洁。
  • 规范集尿终端护理流程:防止逆行感染。

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一)重点环节的防控要点1.手卫生(1)研究发现,通过综合手卫生干预策略,手卫生依从性从53%提升至75%,VAP发生率显著下降。另一项纳入1992~2013年数据的手卫生对VAP发生率影响的meta分析显示,加强手卫生可使VAP总发生率下降50.6%。
(2)关于手卫生指征的推荐意见如下:
  • 接触患者前、后。(IA)
  • 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IA)
  • 接触患者体液后。(IA)
  • 接触患者的周围环境后(离开患者床单位前)。(IA)

2.关于床头抬高的推荐意见如下:
  • 如无禁忌,床头抬高30~45°。(II A)
  • 提倡通过教育培训、标准化医嘱、 提醒、督查和反馈、品管圈等多种方式提高床头抬高依从性。(IIB)
  • 因临床工作需要,在降低患者床头前,应先进行吸痰及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并尽快恢复床头抬高位。(IIIC)

3.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13项RCT系统评价,声门下分泌物引流能够降低VAP发生率。关于声门下分泌物吸引的推荐意见如下:
  • 对于预期气管插管时间可能超过48h或72h的患者建议采用具有声门下分泌物引流的导管。(IA)
  • 为预防黏膜损伤,建议应用间断声门下吸引。可采用10ml注射器每小时抽吸或每2小时100~150mmHg的间断中心负压吸引。(IIB)

4.关于气囊压力监测的推荐意见如下:
  • 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cmH2O。(IA)
  • 不能采用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IIB)
  • 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IIB)
  • 使用气囊测压表间断压力监测时,应每隔6h~8h重新测量调整。(IIB)
  • 建议吸痰后、患者体位改变后,重新测量气囊压力。(IIIC)

5.口腔护理(1)改良Beck口腔评分法目前普遍认为口腔卫生与机械通气性肺炎发生有直接关系。用于患者口腔评估较为权威的方法有改良Beck口腔评分法,如下表,可以用于了解口腔护理效果,同时可根据评分情况制定护理干预措施。

qw3.jpg

(2)口腔护理液的选择研究证明,氯己定可有效减少口咽部、气管插管患者气管内细菌的定植,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2017年Lancet研究结果提示,使用氯已定口腔护理可能增加患者病死率,考虑与氯己定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损伤有关,需谨慎使用。
(3)关于口腔护理的推荐意见如下:
  • 气管插管后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口腔护理预防VAP的发生。(IIA)
  • 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频次。(IIIC)
  • 有条件的医院建议采取改良Beck口腔评分表进行评估确定口腔护理频次,或者参照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每6~ 8小时进行口腔护理1次。(IIIC)
  • 使用葡萄糖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仍存在争议,需进一步进行临床实践。(IIIC)

(4)关于口腔护理注意事项的推荐意见如下:
  •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冲洗加擦洗法或冲洗加刷洗法进行口腔护理。(IA)
  • 口腔护理前抬高床头30°~45°,患者头偏向一侧,预防VAP的发生。(IA)
  • 口腔护理前后均应维持气囊压力在20~30cmH2O。(IB)
  • 口腔护理前后评估气管插管的深度。(IIIB)
  • 口腔护理前后进行声门下吸引。(IA)
  • 口腔护理后应及时进行口腔内吸引。(IIB)
  •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应双人操作。(IIIB)

6.关于吸痰方式的选择的推荐意见如下:
  • 密闭式吸痰对VAP发生率没有影响,但对呼吸道传染的院内感染防控具有一定意义。因此,不建议也不阻止使用。(IIB)
  • 如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无需每日更换,当出现污染或破损时及时更换。(IB)

7.综合目前研究认为,集束化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的平均气道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VAP发病率、死亡率和(或)费用。主要措施(IA)如下:
  • 尽可能选用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技术。
  • 每日唤醒和评估能否脱机拔管。
  • 对于预期气管插管时间可能超过48或72小时的患者建议采用具有声门下分泌物引流的导管。
  • 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cmH2O。
  • 如无禁忌,床头抬高30°~45° 。
  • 加强口腔护理。
  • 在进行与气道相关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 鼓励并协助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尽早开展康复训练。

小 结李波老师介绍了中央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机制、重点环节的防控要点,从循证证据、专家推荐意见提出三管防控环节关注点,对中央静脉导管、导尿管、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欢迎投稿:sific2007@163.com“本平台所有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群内学习,但若需转载至公众号或其它平台发布,请先联系小编确认同意”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图文:王小虾
https://mp.weixin.qq.com/s/OVPfpBckMXUOP5CaBBDkZg

来自群组: 重庆感控圈
qw4.jpg
qw5.jpg
qw6.jpg
qw7.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aaalxl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12-21 09: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南郑州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好详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1 09: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四川成都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1 11: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IP:陕西宝鸡
谢谢老师分享,涨知识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1 14: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IP:江苏
谢谢分享,已学习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1 15: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