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活动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新媒体联盟
工具箱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SIFIC自媒体矩阵
›
专家笔记
›
【感染科普笔记2023-10-8】蒋荣猛丨B病毒(猴疱疹病毒) ...
公告区
+ 发布
系统消息:
SIFIC正在收录全网微信公众号,快来参与吧!还可以加入“新媒体联盟”哦。
03-21 08:09
高山雪莲W
:
2025年2月份优秀回帖
03-17 08:04
高山雪莲W
:
2025年2月份优秀主题贴
03-17 08:03
系统消息:
SIFIC辩论赛奖励机制
03-06 08:48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79
|
回复:
2
【感染科普笔记2023-10-8】蒋荣猛丨B病毒(猴疱疹病毒)
[复制链接]
nionline
nionline
当前离线
积分
2401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打卡总奖励:1037
最近打卡:2025-04-01 09:28:15
发表于 2023-10-8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专家笔记
内容分类:
传染病
会议类别:
国家级
举办日期:
2023年
专家名称:
蒋荣猛
会议名称:
SIFIC年会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吴晓梅 于 2024-9-27 15:58 编辑
讲者丨蒋荣猛(北京地坛医院)
整理丨孔晓明(溧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
审核丨刘欢(襄阳市中心医院)
来源丨SIFIC 2023“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联合大会
2021年6月30日,中国疾控中心和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中国疾控中心周刊》上报道了中国发现的首例人类感染猴B疱疹病毒病例。该病例发生于北京一家专门从事非人灵长类动物繁育和实验研究的机构的兽医(53岁,男)身上。他于2021年3月4日和6日解剖了两只死亡的猴子,一个月后出现恶心和呕吐,随后出现发烧及神经症状。患者在几家医院就诊后,最终于5月27日死亡。B疱疹病毒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毒?来自北京地坛医院的蒋荣猛教授从B病毒的特点、流行病学、病原学、传染来源、传播途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测、治疗、预防、暴露后评估、暴露后预防及预后共12个方面对B病毒进行了讲解。
一、概述
B病毒也叫猴疱疹病毒(Macacine herpesvirus:旧称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1型,可在猕猴中引起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样感染,但也可在人类中引起致命的脑脊髓炎。
最初于1932年出现在美国,美国人W.B.在处理一只看似健康的恒河猴(Macacanulatta)时不慎被咬伤手指,15 天后出现进行性脑脊髓炎而死亡,后来由Sabin等人于1934年从该病人的组织样本中分离到致病性病毒,因而取病患的名字,定名为B病毒。
二、流行病学
猕猴中的自然感染。
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与HSV属同一亚科,可自然感染猕猴(如,恒河猕猴、食蟹猴、豚尾猕猴、冠毛猕猴、日本猕猴和短尾猕猴)。
猕猴可潜伏性感染这一病毒,即使没有症状,其口腔和生殖道分泌物以及结膜也可终生排出病毒。
马来西亚大约39%自由放养的长尾猕猴排出B病毒。
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的一个公共州立公园,大约25%自由放养的恒河猴呈B病毒血清反应阳性,4%~14%从其口腔黏膜排出该病毒。
B病毒主要存在于亚洲尤其是印度的恒河猴群中,在印度野生猴群感染率可高达70%,台湾猴、日本猕猴、帽猴和食蟹猴也可自然感染,非洲绿猴和爪哇猴在实验条件下可感染发病。
赵玫等(1988)、许文汉等(1990)、田克恭等(1991)经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猕猴群中B病毒相关抗休阳性率分别为12.89%、34.5%和20.77%。1997年田克恭从我国患口腔溃疡的猕猴口腔病灶中分离鉴定了1株B病毒。
人类中的感染:(1)文献中已报道的仅大约50例B病毒感染病例的观察结果表明,人类中绝大多数的B病毒暴露并不导致疾病;(2)累及头颈部的伤口(这种情况下,病毒可以在发生局部症状前更快地传播到CNS)、深的刺伤,以及未充分清洁的伤口,被认为发生感染的风险最高。完整的皮肤的暴露被认为不具感染风险;(3)大部分B病毒感染发生于工作接触非人灵长类的人中,暴露于猕猴的口腔、生殖道或眼分泌物或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后被感染;(4)在26例有据可查的人类B病毒感染病例中,10例是由猴咬伤所致,猴抓伤、猴笼擦伤、针刺伤及可能的气溶胶导致的病例各2例。针刺伤病例中的一例,是由用于动物眼周组织注射的针引起,该针可能被感染的眼分泌物污染。尚未报道暴露于猴血液导致人类B病毒疾病的情况。1例可能的气溶胶暴露被认为是发生于猴尸检期间。
三、病原学
B病毒在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α疱疹病毒亚科(Alphaherpesvlrinae)单纯疱疹病毒属(Simplexvirus)。
B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不易发生变异。
它与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人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和非洲绿猴疱疹病毒具有密切的抗原关系。
B病毒对乙醚、脱氧胆酸盐、氯仿等脂溶剂敏感。
某些酶类如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磷脂酶C和链霉蛋白酶等均可使病毒囊膜变性,从而阻止病毒吸附与侵入易感细胞。
B病毒对热敏感,50℃ 30min可将其杀灭,长期保存需置于-70℃冰箱中,X射线和紫外线对其有杀灭作用。
四、传染源病猴和隐性带毒猴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来源,病毒间歇性地从这些动物的唾液、尿液和**中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用具,造成周围动物感染。
五、传播途径人类感染B病毒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猴的感染性唾液或组织培养物。传播途径包括:
被感染猴咬伤、抓伤而直接接触了猴的组织或体液。
人体已经存在的创口沾染了猴的唾液,或被猴肾细胞培养物污染。
吸入含有感染性气溶胶的污染空气。
或黏膜受到污染物飞溅感染。
间接感染包括被污染的笼具刮伤、尖锐物体刺伤等,捕猴前未采取物理或化学保护措施,猴的饲养笼舍未使用保护性措施,均是导致工作人员感染B病毒的影响因素。此外,报道过1例人与人之间传播病例。感染过单纯疱疹病毒者可以产生对B病毒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力。
六、症状和体征
非特异性症状:发热(≥37.5℃)和/或发冷、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例如,不适、疲劳、无精打采)、与感染部位相关的淋巴结炎、与感染部位相关的淋巴管炎、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可能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局部神经症状有:感染部位的感觉异常、下肢感觉异常、感觉亢进、眼痛(因飞溅于眼睛暴露或通过视神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持续性呃逆、肌无力(轻瘫)。
中枢神经症状有:严重持续性头痛、头晕、呼吸困难、步态障碍/共济失调、复视、眼球震颤、脑膜炎、上升或急性弛缓性麻痹。
皮肤病征:感染部位的水疱性皮肤损伤(类似于由 HSV 感染引起的皮肤损伤)、接触部位出现皮疹,可伴瘙痒、结膜炎。
七、实验室检测
血清学和PCR:抗体检测包括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玻片免疫酶法,PCR是首选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与鉴定:B病毒分离培养是诊断感染的标准方法。用棉拭子取急性发病期猴口腔疱疹或溃疡部位的渗出液,或取脑眷髓液、咬伤部位或抓伤部位的样本,无菌处理后接种兔肾细胞、Vero细胞或 HeLa细胞,37℃培养3~4天,电镜观察细胞培养物中的病毒形态,也可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或免疫酶技术检查细胞培养物中的病毒抗原。但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条件。
八、治疗
对于无周围或CNS表现的患者,静脉阿昔洛韦(12.5-15mg/kg,每8小时1次)是治疗B病毒疾病的首选药物。
对于具有外周或CNS症状或体征的人,静脉更昔洛韦是B病毒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伐昔洛韦的剂量是一次1g,每8小时1次,口服给药。阿昔洛韦的剂量是一次800mg,一日5次,口服给药。暴露后预防需给药14日。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均未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预防B病毒感染。
针对B病毒疾病的大剂量静脉抗病毒治疗至少需要进行2~3周或者直至症状消退,在每次改变治疗或终止治疗时,应获取B病毒培养并且培养结果持续10~14日都为阴性。
大多数专家推荐,结束大剂量静脉治疗后,应以暴露后预防剂量给予最长1年的口服抗病毒治疗,因为B病毒可能在人体内潜伏,并间歇性排出病毒(虽然尚未证实)。
许多专家建议,完成暴露后预防剂量的抗病毒治疗后,采用下列方案进行终生病毒抑制治疗。
伐昔洛韦,一次500mg,一日1次或2次,口服给药,或者阿昔洛韦,一次400mg,一日2次,口服给药。
阿昔洛韦最长10年或伐昔洛韦最长1年的长期抑制治疗均耐受良好。
如果停止抗病毒治疗,应该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口咽和结膜B病毒培养,并连续数周进行,以确保患者未播散病毒。如果停止治疗后至少2周的培养都为阴性,则可减少培养的频率,并最终减少为每年进行1~2次。
九、预防
关于B病毒暴露风险的教育,了解伤口清洁和急救处理的重要性,有洗眼装置可用。
工作接触猕猴的人员,应该采用护目镜或带有侧面护罩的眼镜来防止猴黏膜溅落物进入其眼睛,以及采用长达下颏的护面罩或面具来防止猴溅落物进入其口腔。
家属和医护人员应采取血液和体液防护措施,以避免接触到来自感染者的B病毒。
十、暴露后评估
在皮肤损伤并暴露于猕猴体液或组织后,应该尽快对皮肤进行彻底的清洁(如氯已定)或者采用新鲜配制的1:20稀释的漂白剂(0.25%次氯酸)进行短暂清洁,然后采用去垢剂进行清洁。
发生了暴露的黏膜或眼应该采用水或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皮肤和黏膜的清洗应持续15分钟。
评估个体是否暴露于猕猴或猕猴体液或组织。
确定风险程度-灵长类动物的健康状况、灵长类动物的感染史(包括逆转录病毒)、暴露类型、暴露部位,以及自暴露后的时间。
评估暴露部位清洁的充分性,如果不充分,则对暴露部位进行清洁。
评估是否需要进行B病毒暴露后预防、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破伤风疫苗,或抗生素预防。
检查暴露部位。
考虑诊断性检查,获取暴露个体的基线血清,在清洁后对暴露部位进行病毒培养。
针对B病毒和需要注意的症状(如发热、肌痛、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对暴露个体进行教育。
确保暴露者的监管人员和医护人员知道暴露情况。
确保有医护人员可随诊。
十一、暴露后预防
动物研究:一项剂量递增实验显示,在暴露后1日开始连续2周口服更昔洛韦[86~175mg/(kg·d),可有效预防疾病。此外,在暴露后5日开始的口服更昔洛韦170mg/(kg·d)治疗2周的预防,使所有动物存活。在暴露后1日开始,口服阿昔洛韦700mg/(kg·d)治疗3周的暴露后预防,可100%有效预防疾病。然而,在给予500mg/(kg·d)的剂量时有兔子发病,但所有兔子都存活下来。更昔洛韦体外抑制B病毒复制所需的药物浓度低于阿昔洛韦。
如果暴露发生于前5日内,则推荐对猕猴高风险暴露者进行暴露后预防。这些推荐基于导致人类B病毒疾病的暴露类型和上述动物研究发现的有效的暴露后预防时机。在暴露后,应该尽快开始抗病毒药物治疗。
十二、预后
在抗病毒治疗问世之前,人类B病毒感染的死亡率是80%。自抗病毒治疗出现后,据估计,80%的B病毒感染者得以存活。迄今为止,在B病毒暴露3日内接受抗病毒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的均未发病。
小 结
B病毒也叫猴疱疹病毒1型,可在猕猴中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样感染,但也可在人类中引起致命的脑脊髓炎。
人类感染B病毒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猴的感染性唾液或组织培养物。
PCR是首选检测方法,B病毒分离培养是诊断感染的标准方法。
应采取血液和体液防护措施,以避免接触到来自感染者的B病毒。
在抗病毒治疗问世之前,人类B病毒感染的死亡率是80%。自抗病毒治疗出现后,据估计,80%的B病毒感染者得以存活。
欢迎投稿:
sific2007@163.com
“本平台所有文章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群内学习,但若需转载至公众号或其它平台发布,请先联系小编确认同意”
本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qGb_RKLZRLiNurzmqkHFQ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图文:王小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雪7
王雪7
当前离线
积分
644
打卡等级:常驻代表
打卡总奖励:215
最近打卡:2025-03-31 14:02:40
发表于 2023-10-8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wwhzq
wwhzq
当前离线
积分
509
发表于 2025-2-11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分享,下载学习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7-2025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sific2007@163.com QQ:2420400092(小小牧童)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