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收藏本站
帮助中心
天天打卡
切换到宽版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感染网
门户
Portal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视频
问答
积分商城
法规文库
新媒体联盟
微信大全
自编书
积分商城
优秀会员
技能提升
直播回放
2024年会
法规文库
专家笔记
视频库
指标解读
感术行动
更多专栏
绑定微信
官方微信
医考圈
绑定手机
官方微博
实名认证
下载APP
论坛公告
发展历程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热搜:
感术行动
规率行动
送检率
规范解读
口腔科
邻苯二甲醛
隔离标识
水处理
手卫生
手术室
多重耐药菌
计划
法规
本版
用户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
论坛
›
会员交流区
›
热点关注(与医院感染无关)
›
徐宝宝事件现后遗症 医患双方信任降至历史最低 ...
公告区
+ 发布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主题贴
02-17 16:11
高山雪莲W
:
2025年1月份优秀回帖
02-17 16:10
系统消息:
AI工具试用丨“斯斯”陪你做感控,有问必答!(赚金币啦)
#AI工具#
01-07 16:18
系统消息:
上传视频拿金币,快来上传你最喜爱的感控相关视频吧!
#👈点我了解详情#
01-06 15:55
小小牧童
:
竟然才知道,SIFIC论坛可以一键搜索【知名专家】的授课笔记资源啦!
#SIFIC感染科普笔记#
01-02 17:30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638
|
回复:
12
[转帖]
徐宝宝事件现后遗症 医患双方信任降至历史最低
[复制链接]
gjs661
gjs661
当前离线
积分
6331
发表于 2009-12-15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注册
|
×
徐宝宝事件发生之后,毛晓珺就像蒸发了一样。但近日,南京本地一家网站的论坛里,有网友爆料称:“上周听说毛医生跳楼自杀死亡了,开始以为谣传,后来找朋友证实了一下,是真的。那一刻,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网友爆料:毛医生自杀身亡可信度90%
昨天快报记者联系上了第一个爆出“毛晓珺自杀身亡”的发帖人ddttzz,据ddttzz称,他听好几个医院的朋友说了此事,包括南京某大医院的护士长都说毛晓珺已经自杀了,这基本上就像杀人游戏一样,他被大家投票“杀”死了。不过,ddttzz并不愿意提供知情者的联系方式。ddttzz认为毛晓珺心理崩溃是有根可循的,毛晓珺之前是副主任医师,事故发生前不久他结束了为期两年的医疗援非任务,正准备提拔为主任医师。节骨眼上发生这种事情,对毛晓珺来说,前途基本没有了,40多岁的人,人生全部清零,心理崩溃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ddttzz也认为毛晓珺没必要自杀,他给出的理由是“罪不至死”。当快报记者向ddttzz求证毛晓珺自杀的消息可信度有多高时,他说:“90%吧,在卫生系统内部,这已经不是新闻了。我的医院朋友那天聊天随口提起说,毛晓珺几天前就自杀了,不知道是上吊还是跳楼。”
记者证实:有朋友昨天中午接通毛医生电话
昨天下午,快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市儿童医院和南京卫生局的相关负责人,对于毛晓珺的现状,他们不愿意多谈。南京儿童医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只想徐宝宝事件被人淡忘得越快越好。”至于有没有自杀,他们表示不知道。
与此同时,西祠“南京零距离”版主周桂华也在求证毛晓珺是否自杀一事,他告诉记者,“中午给南京卫生局一位朋友打电话求证此事,这个朋友和毛晓珺很熟悉,他给毛晓珺打了电话,电话那头是毛晓珺本人亲自接的,证明毛医生并没有自杀。帖子里所说的毛医生自杀的消息,属于某些网友造谣而发。”快报记者随即采访了公安部门,有关人士透露,毛晓珺的户口并没有注销。
这个帖子一经爆料,就引来了许多网友的关注。大多数的网友对这个消息还是持有怀疑的态度。
医患双方的信任降到历史最低
徐宝宝事件,给南京市儿童医院带来的,是一场地震。事情已经过去了一阵,带孩子前来看病的家长心里是否还有阴影?处在漩涡中心的儿童医院医护人员目前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最近一段时间,快报记者到儿童医院进行了探访。
周边医院不敢再随便接诊,儿童医院门诊量暴增
昨天下午3点,快报记者来到南京市儿童医院。与11月12日徐宝宝事件刚刚曝光之后相比,该医院的门诊可以说是人满为患。一楼到五楼,几乎每个科室都有不少病人在排队。快报记者在一楼的方便门诊数了一下,挂号的人已经排了37位。医院工作人员告诉快报记者,“每年夏天是儿童看病的高峰期,到了十一月份就转为淡季。你看今天的天气阴冷,按常规,如果不是很急的病,许多家长是不会带孩子来看病的,但今天的病人还和往常一样,有增无减。最近一段时间,来儿童医院看病的人比夏天的旺季还要多。”徐宝宝事件过后,周边的医院对重症的患儿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有的甚至直接说:“转儿童医院,这个病我们看不了。”
来到输液室,护士一路小跑忙着照顾病人,说话轻声细气,十分温柔,输液间隙,护士们也时不时摸摸孩子额头,“头还疼不疼了,有没有想呕的感觉啊?”而平时不涉足输液室的医生,也会每隔一个小时就过来询问孩子们的病情。
压力大,老专家委屈得大哭
毛晓珺虽然离开了儿童医院,压力却从来没有远离这家医院。
12月11日是星期五,很多市民都准备开心过周末了。南京市儿童医院的一位老专家,却没有这样的心情。拖着透支的身体,看着满病房的患儿,他无奈、委屈的情绪一下就爆发了:“压力太大了,以后的日子怎么办啊!”话没有说完,眼泪就刷地流了下来。周围的医护人员都愣了,这名50多岁的专家从来没有在人前哭过。本来只能容纳6张病床的科室,现在不断加床、加床,到星期五,已经到40多张了。
其实不仅这位专家,儿童医院很多医生都面临同样的压力。儿童医院由于刚发生了徐宝宝事件,最近对患者的到来是有求必应。即使这样,却并不能换来每位患者的理解。
“事情虽小,但足以说明医患之间的信任已经降至冰点。患者有怨气我们理解,但是这么多人来医院看病,是机器也受不了啊,我们需要仅仅是一点理解。”有位专家告诉快报记者,曾一个晚上看了近一百患儿。无论是医生的精力,还是医院的承受能力,都已到了极限,就像一根已经绷得紧紧的弦。
患者发帖,医院“百口莫辩”
5岁的言言最近患上呼吸道感染。昨天,爷爷奶奶带他来儿童医院看病。言言的奶奶告诉快报记者,“我们发现医生很负责任。我们一进门,医生就问孩子‘几岁啦’,很有耐心,我们心里也高兴。”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满意,在网络的放大效应下,给人感觉医患纠纷最近是越来越多。快报记者昨天打开本地一家网站的著名讨论版,有人发帖称南京另外一家医院又发生了一起“宝宝死亡”事件,发帖时间为12月10日,跟帖已经达到了200多楼。徐宝宝事件后,李宝宝、张宝宝等类似字眼频繁出现在网络,带有强烈情绪的“还我宝宝”等标题也不时出现,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绝大多数网民站在患者一边。就在11月上旬的一天,南京有三家医院分别发生了影响较大的医患纠纷事件。
一名专家告诉快报记者,本来就脆弱的医患关系现在更紧张,患者来看病,都有点怨气,似乎把以前就医的不愉快都纠结在一起了。
南京某家医院的吴云(化名)告诉快报记者,他曾做过一次小调查,一分钟内,有的医患纠纷的帖子能够刷新40-60次,跟帖则有2-4次。另一家医院的负责人告诉快报记者,医患纠纷的帖子一出现,很快就能冲到版面头条乃至网站头条。
儿童医院面临的压力,也复制到了其他医院,越来越多的医院都感觉肩上的担子越挑越重。患者越来越重视网上话语权。但在有的医院看来,一些帖子实在有点过,“很多事实不是网上讲的那样”,但是,这样的解释,在网民看来,都是“苍白”的。
医患纠纷激增,院方疲于应对
南京一家三级甲等大型医院的负责人告诉快报记者,去年该院的医患纠纷到11月份才七八起,而今年到11月份,已经二十多起了,徐宝宝事件发生后,纠纷突然有了一个明显增长,让医院疲于应对。
一位医院负责人告诉快报记者:“现在有时候一天只吃一顿,时间全耗在解决医患纠纷上了,有的家属天天闹,不解决就耗着。”徐宝宝最后的协调解决方案,在患者眼里成为一个“标杆”,“现在只要是纠纷,不管谁的责任,都要求51万甚至更高”。医患双方的信任几乎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在病人眼里,医生就是不负责任,特别是80后医生。而在医生心中,同样郁闷:我们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一些疾病医院确实没有办法看好啊。
观点
大学教授:患者心态微妙变化
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陈家应教授表示,徐宝宝事件之后,他也听到不少反映,过去病人看病对医务人员小心翼翼,总觉得是在求医生看病。医生态度不好,只能忍气吞声,只要能把病看好就行了。如今徐宝宝事件发生之后,患者的心态发生变化,腰杆似乎挺得很直。人生了病之后,非常焦急,恨不得找医生马上能减轻痛苦,患者的心情其实和医生的把握存在差距。看病之前,不负责任的这种负面情绪就会先入为主,医生的态度稍微不积极一点,病人就会不满意,甚至拿徐宝宝事件来威胁医生。如果看病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诊断的偏差,患者总觉得不闹不赔偿不甘心。
医学会专家:能否设立医疗法庭?
“现在真是没有办法了,我们是真心实意来解决纠纷的,但是往往得到的总是不信任”,一家医院负责人告诉快报记者,医患纠纷似乎成了一个死疙瘩,包括各级主管部门也比较头疼。一些医院的负责人都不得不承认:“解开这个死疙瘩,只能依靠时间了。”
1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卫生部陈竺部长署名文章,谈到如何解决医患纠纷时,陈竺认为,一是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通过协商解决达成的协议往往更具有持久性,更容易得到当事人的自愿履行。二是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将医患纠纷纳入规范化解决渠道,使医疗机构从繁重的医患纠纷处置中解脱出来。三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是所有医疗纠纷的最终解决方式,不想通过调解解决或者对调解解决结果不满意的医疗纠纷,都可以通过医疗诉讼的方式解决。四是开辟医患纠纷处理的“绿色通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如探索建立医疗事故异地鉴定仲裁制度,对医疗事故争议较大的案例,建立异地鉴定制度,确保技术鉴定的科学公正性。同时,研究修订医疗事故赔偿项目和标准,制定统一的赔偿标准。
省医学会有关专家介绍说,医院应该退出医患纠纷,从医院资产来说,是国家的,院长对其没有支配的权利,从患者来说,医院是强势,对话有失公平。专家建议说,应该成立一个“医疗法庭”,来专门解决这个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潮水
潮水
当前离线
积分
2705
发表于 2009-12-15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令人心寒!曾经的白衣天使都被描绘成恶魔了!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状态,整个社会都应该反思。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控制感染
控制感染
当前离线
积分
9684
发表于 2009-12-15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心寒啊!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状态,整个社会都应该反思。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longnv
xiaolongnv
当前离线
积分
4241
发表于 2009-12-15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耳听到的让人心寒的一句话,03年非典过后的一天,在门诊化验室门前,一个中年男子指着化验室的工作人员气势汹汹地说:我告诉你非典过去了……
抗击非典、抗击甲流、抗震救灾我们是穿白衣的最可爱的人,是人人赞颂的白衣天使。过了这些时候就成了“白狼”了:L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小点点
小点点
当前离线
积分
11479
发表于 2009-12-1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媒体怂恿、故意抄作作,来赚取大众的眼球,来赢取关注和收视率,以牺牲医护人员的声誉、尊严、职业的荣誉感为代价。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秋霜
秋霜
当前离线
积分
1380
发表于 2009-12-15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目前医患关系紧张,有医务人员的原因,也有患者的原因,希望加快医疗机制改革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柳莹依
柳莹依
当前离线
积分
4963
发表于 2009-12-1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吧吵吧,最后受害的是谁呢?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火
星火
当前离线
积分
24498
发表于 2009-12-15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CU医生看《功夫熊猫》 不知病人呼吸机停电
网闻背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总ICU,受害者唐某妻子和儿子去探望受害者唐某,在这期间,却发现受害者唐某所用的呼吸机竟然已停机,而病床边没有一个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和护士,受害者唐某妻子和儿子也不知道是停机了,只是看到当时上面的显示灯全都不亮了,受害者唐某妻子和儿子惊叫医生。医生和护士才惊惶失措赶过来,才发现受害者唐某因呼吸机停机无医生护士发觉已经窒息多时,已导致受害唐某深度昏迷。当时值班的是马新华医生,马新华正坐在医生值班室电脑旁看碟,看的是当年动画热片《功夫熊猫》。受害者唐某儿子从医生值班室将其叫出,他一脸不高兴,怪受害者唐某儿子打扰他看碟,不仅不对受害者唐某采取任何急救措施,反而对受害者唐某妻子和儿子大发脾气,咆哮道:“谁叫你们进来的?我明天就要向艾主任反映,要开大会:不准你们进来了,反正我不管别的医师准不准你们进来,只要我上班,我就不准你们进。”。要是我们受害者家属不在现场的话,当时受害者唐某就会因呼吸机停机,等于拔掉了氧气管,当场死掉,他们肯定会隐瞒当时事实的,说病人是病情恶化死的。但那天却确实被受害者家属看见了。可受害者唐某妻子和儿子最近复印的医院病历和重症监护记录本,发生这么大的事,病历上和重症监护记录本上却一字不提,无任何记录这起重大医疗责任事件的文字,好象根本就没有在湘雅医院重症监护室发生过呼吸机停机,医生护士未及时发觉,这件事一样,仿佛这起重大医疗责任事件已人间蒸发了一样。欲盖而弥彰,看来这个叫马新华的医生和当班护士已涉嫌伪造病历和重症监护记录,隐瞒病情变化,企图想把这次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最后致死的重大责任事件隐瞒下去。已违背了医护人员的基本医德,还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医生、护士的严重不负责任,未尽到监护职责,造成受害者唐某呼吸机停机后长时间无人发觉,引起的窒息,最后致死。 来源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极紫晶
无极紫晶
当前离线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09-12-15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9#
zhangfh
总是这些害群之马破坏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光辉形象!出现这种责任事故的应该判刑!:@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lisa天使
lisa天使
当前离线
积分
8186
发表于 2009-12-1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医疗界会有这样多的不良现象呢?值得我们深思。责任心问题,医疗市场的不良风气也是根源之一。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青霉素
青霉素
当前离线
积分
4119
发表于 2009-12-16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行为被行业化,不止是我们行业不信任,整个社会都缺乏信任啊。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1995薰衣草
1995薰衣草
当前离线
积分
3771
发表于 2009-12-1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行为被行业化,不止是我们行业不信任,整个社会都缺乏信任啊。"确实如此!食品、日用品、家电、包括建筑业等,都有这样的现象。制度和制度的监管很重要!舆论的客观真实也很重要!期待一个干净的社会!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姜英
姜英
当前离线
积分
2262
发表于 2009-12-16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俺们这一行的需要有“慎独”精神,这样做人就很心安了。
回复
顶
踩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
(https://bbs.sific.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信息反馈联系:sific2007@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上海莫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沪ICP备16047626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