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很多老师在纠结滤膜过滤法与传统倾注法对于微生物监测采样有什么区别,我们前段时间做了一些循证相关的小实验,与各位老师分享
1 资料来源 对某三甲医院消毒清洗后的软式内镜(23条胃镜、15条肠镜以及2条电子支气管镜)分别运用滤膜过滤法以及传统倾注法进行微生物学监测,并对医疗机构用水(以内镜中心清洗槽为例)进行微生物检测采样,分别在水处理装置、用水管路及水槽水龙头设置3个采样点,对比两种监测方法的采样结果。 2 试验材料 50ml一次性注射器、50ml相应的中和剂洗脱液、蠕动泵、一次性滤膜内镜采样器、营养琼脂培养基及培养材料。 3 试验设计 将23条胃镜、15条肠镜以及2条电子支气管镜分别进行登记编号,对于同一编码的内镜先进行倾注法检测后重新清洗消毒,再进行滤膜过滤法检测。运用两种方法对医疗用水三个采样点进行监测,所有试验材料均保证为同一厂商以及同一批次的产品;收集人员采样前进行过严格的培训,所有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及采样均有同一工作人员收集完成,减小试验误差。 4 采样方法 传统倾注法:用50ml无菌注射器收集50ml含有中和剂的洗脱液,从软式内镜活检口注入,在活检出口收集冲洗内镜后的采样液,及时送检。滤膜过滤法:用50ml无菌注射器收集50ml含有中和剂的洗脱液,从软式内镜活检口注入,用带有蠕动泵的采样收集机器将采样液收集到含有过滤膜的一次性收集器中,及时送检。 5 结果 表1 滤膜过滤法与传统倾注法微生物监测合格率
表2 内镜用水用水不同采样方法合格率
6 思考
目前较多医疗机构对于医疗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仍然采用传统倾注法,但此方法培养出的菌落可能起源于单个或多个细菌。若多个细菌团聚在一起或同时黏附到某个无机或有机颗粒物表面,而检测时由于采样体积有限,不能彼此分离团聚细菌或采样样本中未抽取到含菌部分,或未冲洗到有微生物存在的部位甚至未形成菌落,从而低估总菌量,结果假阴性率较高。滤膜过滤法可使菌落经过滤膜富集浓缩后,可拦截直径0.45μm以上的微生物(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μm-5μm之间),从而得到的结果更准确,可提高检出率,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从而更有利地降低院感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从2000年开始已出现多次因内镜污染而造成的病原菌感染暴发流行,部分内镜中心用水中甚至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多重耐药菌。对比一旦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对患者及医院造成的损失,对于医疗用水检测的经济成本投入是极其必要且有价值的。但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对于医疗用水的监测与研究少之又少,利用滤膜过滤法对医疗用水进行微生物监测的医疗机构更是凤毛麟角,医疗用水在医院被广泛应用于诊疗过程中的清洗、诊疗操作、配液等方面,由于水管管路结构复杂难以彻底清洗消毒,某些致病菌长期定植在管路或水龙头中形成感染源。使用者因为患病而免疫力低下,同时不同程度的接触有创性医疗器械操作,极大的增加了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医院感染事件聚集或暴发几率,严重影响到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增加额外的医疗支出。
欢迎各位老师与我们交流讨论相关水路监测的方法以及对于滤膜过滤法及传统法的使用心得与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