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玉杰(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责编:刘欢(襄阳市中心医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76号)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关于印发《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指导意见的函》(国卫医研函【2021】198号),明确规定要将“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专业质量控制指标加强管理。大家可能一看到“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专业控制指标”,第一反应就觉得应该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敲黑板:【2021】198号文件对改进目标和责任分工给予明确要求,要求牵头部门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注意是“牵头”而不是“负责”或者“主管”。因为任何时候都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永恒的真理。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不仅仅是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事情,需要多部门协作,齐抓共管。
如何落实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指标管理呢?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时节,首先我们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利用PDCA管理工具实施管理,下面就将我的小小思路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一计划阶段(P)
首先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牵头,联合医务管理部门、药事管理部门、临床检验部门、信息管理部门及护理部成立项目小组,召开小组会议,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通过院感信息系统进行现状把握,回顾性分析本医疗机构改善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设定目标值。大家头脑风暴,进行根因分析,针对根因拟定对策,大家群策群力。
二执行阶段(D)
各部门认真履行相关岗位职责,落实相关对策。(一)医务管理部门制定抗菌药物相关理论及实践培训计划,加强培训及考核,强化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意识,规范经验性用药,减少无指正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建立本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并对目录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优化,结合本医疗机构病原体种类及细菌耐药特点,科学引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二)药事管理部门负责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通过监测和抽查等多种方法,了解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监督抗菌药物使用目的是否合理并将结果时间反馈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定期维护信息系统中的药品属性。
(三)临床检验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细菌及真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规范,加强微生物专业能力建设,定期为临床医务人员开展病原学微生物检验相关知识与技术应用宣教。为了提升培训效果,除集中培训外,应根据各临床执行情况开展重点科室专项培训与指导。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临床科室,至少每季度向临床科室发布病原学检测及耐药警示信息。
(四)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为本医疗结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专项改进行动提供必要的信息系统支持。完成标本送检相关信息系统,实现与电子病历、临床检验信息管理等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医嘱信息化管理,区分预防用药和治疗用药,实现住院患者抗菌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的实时监测、预警,设置医嘱提醒功能及限制功能,提高抗菌药物目标性治疗效率,同时实现相关数据采集、综合分析、治疗评价和上报,保障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五)护理部职责虽然专项行动指导意见中没有明确提出,但是根据《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WS/T592-2018评价内容中护理部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护理人员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标本的采集、送检及采集前对患者的宣教等护理人员均在其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所以护理部在本次专项活动同样“脱不了干系”。
三检查阶段(C)
通过一定阶段的执行对策后,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对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追踪,通过院感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再次组织召开小组会议分析,检查、验证执行效果,分析是否达到目标值,及时发现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
四处理阶段(A)
项目小组对前期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将成功经验进行标准化,形成制度、流程,全院推广应用,巩固项目成果。
万事开头难,相信只要捋清思路,明确责任分工,充分落实多部门协作机制,勇敢迈出第一步,坚定走好每一步,最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关于印发“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指导意见的函国卫医研函【2021】198号.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图文:王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