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感染感控专家谈丨胡必杰:“疫情新常态”下,从专业视角谈感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https://mp.weixin.qq.com/s/COhCpRqDsRWKNxOb6qJ6Kw
[color=rgba(0, 0, 0, 0.3)]胡必杰 SIFIC感染视界 2022-05-27 19:52 发表于广东
收录于合集#感染感控专家谈[color=rgba(0, 0, 0, 0.5)]
新冠疫情像一面透视镜,将我国感控理念、制度、措施及其实践转化能力真实、全面的可视化呈现在大家面前。4.2余万援鄂医务人员“零感染”是对我国感控专业发展和感控人员能力极大的肯定和褒奖。但同样的,各地频频出现的疫情院感事件又暴露出我国感控工作在体系建设、人员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我们在不断思考:“疫情新常态”下,感控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感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哪些短板,发展和提升策略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听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的观点。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面临的挑战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重要的本体构成。客观的说,自从医院诞生以来,医院感染就如影随形,医院感染对患者和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对医院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一直存在,但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种类和数量不断攀升,大量微创诊疗技术普遍应用,加之肿瘤放化疗、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特点和过去有很大不同,包括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感染病原体都在发生着重大改变且日益复杂。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呈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20年公布的数据,肠杆菌目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分别约为55%、45%,MRSA分离率约为31%,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更是不容乐观,平均约为24.0%、23.5%、72.5%。
与此同时,真菌感染病例也呈现上升趋势,国际上唑类严重耐药和高致死率的耳念珠菌血流感染在医疗机构的暴发流行,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如新冠病毒)的出现和老病复燃(如结核病)都为院感防控带来新的挑战。
机体免疫力受损的患者和接受侵入性操作的人群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ECOM、机器人手术等新技术在提升重危患者抢救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医院感染风险,这些变化使得医院感染问题愈加突出,也造成了感控工作难度的升级。
胡教授讲到,尽管近些年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感控问题,但我们仍需认识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对感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在很多医院,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专职人员数量和能力难于满足感控工作的需要,医院领导和临床医务人员对感控工作的认知和理解不足,理念落后。感控学科发展面临着需求与能力发展不平衡的挑战,感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如何与时俱进,值得关注。
从学科专业视角“把脉”感控学科发展
感控在过去叫做医院感染管理,如今在国际上更为认可的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名词的改变,也彰示着感控的理念和工作内容的变化。无论是传染病防控、多重耐药菌防控,还是手术部位、器械相关性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流感染等重点部位的感染防控,其核心都是预防感染。规范、科学、精准的感染预防需要广而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来支撑,感控的专业属性必须被重视。
近几来,感控相关的指南、规范如雨后春笋,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全面,但规范、指南如何落地却大有学问。比如: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用品选择应严格遵循循证原则,防护用品的升级并不代表着防护效果的升级;为避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医务人员需要做好手卫生,使用最大无菌屏障,严格消毒接口,每日评估拔管指征;针对CRE、MRSA,推荐高危人群进行主动筛查等。
不同的感染病原体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医务人员的暴露部位和风险也就不同,不能千篇一律地以口罩、手套、隔离衣等来预防所有传染病。同样的,不同部位、不同操作、不同人群的医院感染高危因素不同,预防策略也就不同,不能单纯依靠环境消毒、手卫生、无菌操作等基础感控。即使我们非常熟知的手卫生,真正落实到位也需要融入新的循证理念,比如洗手池的安装位置、水龙头和干手方式的选择等。感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专业、多学科、多领域,科学且专业的感控工作,不但要着眼于“基础感控”,还应重视“循证感控”和“精准感控”。
“循证感控”和“精准感控”对感控专职人员能力和临床医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胡教授认为,应至少从以下10个方面提升感控团队能力建设:科学设计和实施循证感染预防(干预措施)的能力; 感控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分析能力; 医院感染暴发的识别与处置能力;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结果解读等)知识与运用能力; 基础感控(HH、清洁消毒、隔离和PPE)知识与运用能力; 领导力、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抗菌药物知识和合作参与抗菌药物管理能力; 管理工具(如PDCA,品管圈等)在感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多重耐药菌防控能力; 感染风险的评估能力。
加强专业感控人才培养正当时
谈到人才培养,胡教授讲到:目前,有部分大学在本科、研究生教育中设置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理论课程,拉开了中国感控系统性教育的新里程。与此同时,全国、各省级、地市级及院级的培训和学术交流也已经成为常态化。2015年启动的SHIP项目,让感控团队更了解感染性疾病特点,让临床医护技人员掌握感染防控技能。不同形式的培训加速了感控人才队伍建设,使感控理念、方法得到广泛而有效的传播。
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大多数医院中,感控科常被忽视,感控专兼职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加之专职人员职称晋升通道不畅、待遇不高,常常导致许多优秀人才不愿意来,感控队伍不稳定,团队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保持队伍稳定,需政府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从顶层设计上给予鼓励和投入。
如果说骤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典型的“黑天鹅”事件,那么医院感染则是医院管理中的“灰犀牛”。新冠疫情让感控从幕后走到了台前,让感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对于感控学科发展和团队建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直面挑战,才能抓住机遇快速发展。
2021年8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控人员配备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感控人员配备管理、形式、数量、专业结构、职称发展、薪酬待遇以及感控人员工作职责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通知》下发后,北京、上海、江苏、海南等多地出台了感控人员的细化管理办法,比如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感控人员的进编、收入和中、高级职称聘任等事项进行了明确规定甚至政策倾斜,同时提出将医院感染学科纳入临床重点专科予以支持,加大对医院感染相关研究的支持及投入。该《实施方案》的印发标志着上海市医疗机构院内感控人才队伍建设迎来了新的起点,也为全国各地加强院内感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示范。
随着《通知》和各省、市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更多的医学专业人士将进入感控工作领域。我们要抓住机遇,用好循证感控的理念和方法,培养出专业化、职业化的感控队伍。同时,每个医务人员自身也要提升安全意识和感控能力水平,把感控工作做细、做实,促进感控理念有效融入临床实践。
小结
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基石,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专业化、稳定的感控队伍是感控学科发展的关键。一个学科的发展壮大需要系统的支持,需要地方政府从宏观政策方面进行规划和引导;需要医学院校和行业加大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需要医疗机构给予重视,给予感控人员良好的待遇和职业发展前景,加大科研投入,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感控人才队伍,促进感控学科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