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手卫生,做得多就一定更好?
https://mp.weixin.qq.com/s/HmUHbc0EmGm4pRmV3h608A
[color=rgba(0, 0, 0, 0.3)]原创 SIFIC团队 SIFIC感染视界2022-05-05 17:00
每年5月5日是“世界手卫生日”,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9年倡议发起,旨在强调医疗护理过程中提高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性。今年世界手卫生日的主题是:Unite for safety:Clean your hands!(团结一致为了安全——清洁您的双手!)
- “1846年7月。下周我将在维也纳中心医院的第一号病房从事医生的职业。当我听说死在这个保健站的病人的百分比时我非常震惊。这个月208位妈妈至少有36位死在那儿,所有的都是因为产褥热。生孩子与头号水平的肺炎同样危险。”
- “1846年12月。为什么如此多的妇女在产后死于产褥热而没有任何疑问?几百年来,科学已经告诉我们夺去产妇生命的是看不见的传染病。原因可能是空气的变化、来自地球外的影响的变化或地球本身运动的变化(如地震)。”
——塞麦尔维斯(Semmelweis)的日记
从1847年的产褥热,到2022年的奥密克戎,在人类与病原微生物搏斗的170余年里,手与手卫生在疾病传播、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从不被认可到人人皆知:手是诸多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单一干预因素。
勤洗手,可以有效阻断疾病传播。那么,是不是揉搓的步骤越多、揉搓时间越长,手卫生效果就越好呢?
3步, 6步,7步,越多越好?
WHO和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提倡的6步揉搓法在医疗机构几乎人人耳熟能详,被视为手卫生揉搓正确性的金标准。而7步揉搓法的示意图在许多公共场所随处可见,7步法是指在6步法基础上增加“必要时,清洗手腕”。
近年来,有研究人员提出了揉搓“3步法”,即第1步:整个手表面覆盖手消毒液;第2步:一只手的手指尖在另一只手的掌心内揉搓,交替进行;第3步:互相揉搓大拇指。
研究人员发现,在临床实践中,与6步法相比,3步法操作起来更简单,更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且微生物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临床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进行手卫生的人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3步法虽然减少了步骤,但特别关注了最可能传播病原体的手部区域,即在直接接触患者时,拇指和指尖构成的“高频率接触”表面。同时,该实验中的3步法检测的是卫生手消毒效果,其第1步“根据指南让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整个手表面”在6步法中虽然有要求,但因为不在“6步”之中,是否被忽略不得而知,但我们应该知道,这一步在卫生手消毒中又极为重要,因为只要消毒液涂满双手且达到一定的作用时间,消毒剂就会起到相应的消毒作用。
关于3步法的相关研究文章在SIFIC官微推出后,在网友中间引起一阵波澜:支持者信息满满,认为:“简化操作,能提高依从性”。 反对者则担心:洗手步骤“朝令夕改”会让临床医护人员质疑感控专业权威性,不利于在临床推广手卫生。 而更多的人和研究者一样,认为该研究在不同层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证实。同时,也有老师认为,3步法与6步法微生物分析结果没有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第1步“将手消毒剂涂抹至整个手部皮肤”中手消毒剂发挥了作用,因此,3步法仅适用于卫生手消毒,但不适用于流动水洗手的揉搓步骤。
15秒,30秒,我该揉搓多少秒?
手消毒剂在减少手部细菌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且和洗手相比,具有取用方便、皮肤耐受性好等优势。
尽管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使用手消毒剂揉搓的时间已经从几分钟减少到20~30秒,但研究显示,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实际的平均揉搓时间为5~24秒。揉搓时间过短手部即干燥可能是取液量未达到推荐值,从而影响手消毒效果。揉搓时间长,抗菌效果会更好,但时间压力和繁重的工作量又是手卫生依从性低的主要因素。
假设将揉搓时间从30秒缩短至15秒,会怎么样呢?
Axel Kramer, MD等人在NICU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将揉搓时间从30秒缩短至15秒,对于医护人员手部抗菌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增加手消毒频次。
虽然这个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其结果应客观对待。尽管观察员观察了手消毒的频次,但频次并不完全等于依从性。
Pires D等人采用大肠埃希菌污染医务人员的手,根据WHO手卫生指南,使用3ml速干手消毒剂分别揉搓10、15、20、30、45和60s,然后进行采样,结果发现:揉搓持续10、15、20s分别与揉搓持续30s相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持续15、30s,手平均细菌数量分别可减少2.85lg10、2.96lg10,速干手消毒剂揉搓持续15s对手细菌数量减少量不劣于30s,且暂未发现揉搓持续时间大于30s,细菌数量持续减少。
无论3步法的提出,还是15秒的挑战,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我们应该怀着包容的心态、客观的态度、辩证的思维在临床中不断去验证这些研究结果,如果简化步骤、缩短时间真的可以提高依从性,我们何乐而不为?
笔者想说:我们不必过于拘泥于“6步还是7步”,揉搓的重点是揉搓时不遗漏重要的部位,特别是指尖、指缝、大拇指等。疑似手腕被污染时增加 “对手腕的清洗”和倡导6步法并不矛盾,不必纠结。 我们可以质疑但不应该排斥3步法,如果研究和实践证明3步法在临床有更好的依从性且效果肯定,我们为什么不去改变呢? 关注每一个医务人员在每一个手卫生时机中及时进行手卫生比纠结揉搓步骤、揉搓时间可能更重要。如果没有手卫生依从性,揉搓的步骤再多、揉搓时间再长,感控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手卫生依从性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话题,也是一个需要持续破解的难题,我们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更有效的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写在最后
在新冠疫情期间,大家都认识到手卫生、戴口罩在阻断病毒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有人提出:脱卸防护用品过程中,应每脱一件防护用品进行一次手卫生(如下图);还有人规定:在摘掉医用防护口罩后、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前的这次手卫生,必须使用流动水洗手而不是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且洗手时间应>2分钟。
我想,制定规则者的初衷一定是为了避免医务人员在脱摘防护用品中不发生二次污染,是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对于这些细节规定,笔者愿与大家共同讨论(以下观点,仅供讨论,如有异议,欢迎留言):在摘掉医用防护口罩后,医务人员需要进行3次手卫生,脱摘两件防护用品(圆帽、内层手套)后才能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而在此期间,医务人员的口鼻处于暴露状态,对于一个经飞沫、气溶胶传播的疾病来说,“缩短呼吸道暴露时间”是否更值得被关注? 新冠病毒的入侵门户是口鼻,时刻规范佩戴合格的口罩是最核心、最关键的个人防护措施,而佩戴双层手套并不是必须,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如工作环境、工作时长、诊疗操作中手套被污染风险等)酌情选择单层或双层手套。另外,双层手套与防护服同时脱摘,真的会增加更多污染风险和感染几率吗?
针对这个流程,我们是否可以进行如下优化,以最大限度缩短口鼻暴露时间: 或
新冠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和接触传播,接触传播的主要媒介是手,因此,我们在强调戴口罩、通风的同时必须关注手卫生。但并不是任何时候(特别是脱摘防护用品时)手卫生次数越多就更安全,也不是揉搓时间越长就越安全。
适宜的,才是科学的。
手卫生在路上,疫情防控在路上,科学感控在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由稳健医疗出品的守护嘉·免洗手消毒液(Ⅱ型),有效杀菌成分为过氧化氢与乙醇,添加甘油护肤成分,速效、广谱杀菌的同时,还能呵护我们的双手。据相关研究表明,它可以有效杀灭常见致病菌,且对于当前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株)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适用于发热门诊、核酸检测点、外科手快速消毒、日常卫生手消毒等场景。
稳健医疗30年来一直坚持“呵护健康,关爱生命,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致力于推动国内医疗健康领域的快速发展。2020年,稳健医疗累计向全社会提供近40亿只口罩,8600万件防护服、隔离衣和手术衣,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0年至今,稳健共向社会捐赠5000多万的防疫生活物资,下一个30年,稳健医疗依旧稳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