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卫生:
要点一 :牢记教训,做好手卫生。
要点二: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要点三:增加指征·穿戴防护用品前;脱摘防护用品前、中、后;进食与进饮前;便前与便后;患者污染部位向清洁部位移动。
要点四:步骤—湿取搓冲(捧)干护;揉搓方法-内外夹弓大立腕(完)。
小结:(1率2标3污4平安5征6步7法):指征应掌握、方法应得当、设施应完善、减少接触-避纸等。
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要点: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用后的纸巾丢弃至垃圾篓,并实施手卫生,如有呼吸道感染者去公共场所、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保持1米线距离。
正确选择和使用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主要包括:呼吸防护、面部防护、躯干四肢防护、手足部防护等
(1)呼吸防护(医用外科口罩):定义: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基本防护;结构:内层为吸附,中层过滤,对细菌过滤效率不大于95%,对0.3微米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应不小30%;外层阻水,可防止费米进入口罩至里面;用途: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护,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组织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防护。
(2)呼吸防护(医用防护口罩):定义: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微米,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结构:内中外三层,内层普通卫生纱布或无纺布,中层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外层无纺布或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层,具抗湿和血液阻隔能力;用途:适用于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等级。
(3)躯干四肢防护(隔离衣):定义: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免受感染的防护用品;用途:在衣服有可能被传染病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液体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使用,为医护人员提供保护和屏蔽,减少感染传播。
(4)躯干四肢防护(防护服):定义:临床医务人员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患者时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静电、过渡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用途:能预防医务人员收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必物的污染,同时预防病人间的感染和特殊易感人受到感染。
(5)手足部防护(手套/鞋套):手套: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鞋套:防止工作鞋袜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物质污染,防止污染清洁环境;用途:接触续页、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受污染物品时使用,用于触摸粘膜和不完整的皮肤。
(6)分级防护原则:分级防护、科学防护、适度防护、行为屏障、制订应急处置流程等。
(7)使用误区:误区一 个人防护不是越多越安全;误区二重视“穿”忽视“脱”;误区三 认为穿上防护用品,一切就OK;误区四消毒越多越好;
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
(1)五要:配置时,消毒剂和水分量要精确;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应事先清洗消毒;物品应除去脏污垢后再进行消毒;配置的消毒剂最好当天使用;充分了解消毒剂的性质,因为消毒剂选用不当,反而可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及污物扩大
(2)七不宜:不要把化学消毒剂用作灭菌处理;不要把医疗器械储存在消毒溶液中;容器内的消毒液不要装的太满;不要使用配置较久的消毒液;不要随便吧两种消毒液混合使用;不要随意吧不合适的洗涤剂加到消毒液中,以防消毒剂失效;不要认为使用消毒剂溶液后,被消毒物品达到杀菌、可靠和安全。
安全注射基本要求:是标准预防基本且重要的组成,还涉及到:环境清洁消毒、医用物品清洗消毒灭菌、无菌操作、皮肤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医疗废物处理、合理用药。
医疗废物暂存点建设:要点:一是明确制度职责以及工作流程;二是要做好人员的培训并且落实个人防护;三是各个环节的清洁、消毒要做到位;四是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要有应急预案;五是标识明确,所有医废资料要保存3年。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2)有严密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废。
(3)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4)易于清洁和消毒;地面和1.0米高的墙裙须进行防渗处理;废水排入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禁止直排入外环境。
(5)避免阳光直射。
(6)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