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YGGL--089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VCAI)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临床科室
制定日期:2022.2.23 审核日期:2022.2.26 执行日期:2022.3.1
一、置管前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置管指征,减少不必要的置管。
2.对患者置管部位和全身状况进行评估。
a)选择能够满足病情和诊疗需要的官腔最少,管径最小的导管。
b)选择合适的留观位置,中心静脉置管成人建议首选锁骨下静脉,其次选颈内静脉,不建议选择股静脉;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时首选颈内静脉。
c)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各种敷料等医疗用品应当符合医疗器械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必须无菌。
d)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呼吸道疾病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
二、置管中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线导管、置入全植入式血管通路(输液港)时,必须遵守最大无菌屏障要求: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手卫生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无菌隔离衣、铺覆盖患者全身的大无菌单;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立即更换;置管操作辅助人员应戴工作圆帽、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手卫生;完全植入式导管(输液港)的植入与取出应在手术室进行。
2.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
3.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应当记录置管日期、时间、部位、置管长度,导管名称和类型、尖端位置等,并签名。
三、置管后预防措施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可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至少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至少1次/周,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前,应当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有关要求执行手卫生。
4.中心静脉导管及PICC,尽量减少三通等附加装置的使用。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每次连接及注射药物前,应当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消毒剂,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对端口周边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端口内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应当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避免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输液1天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输血时,应在完成每个单位输血或每隔4小时更换给药装置和过滤器;单独输注静脉内脂肪剂(IVFE)时,应每隔12小时更换输液装置。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封管,预防导管堵塞。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2天内尽快拔除导管,病情需要时更换穿刺部位重新置管。
9.应当每天观察患者导管穿刺点及全身有无感染征象。当患者穿刺部位出现局部炎症表现,或全身感染表现的,怀疑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时,建议综合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拔管。如怀疑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拔管时建议进行导管尖端培养、经导管取血培养及经对侧静脉穿刺取血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若无感染征象时,血管导管不宜常规更换,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肺动脉导管和脐带血管导管。成人外周静脉导管3-4天更换一次;儿童及婴幼儿使用前评估导管功能正常且无感染时可不更换。外周动脉导管的 压力转换器及系统内其他组件(包括管理系统,持续冲洗装置和冲洗溶液)应当每4天更换一次。不宜在血管导管局部使用抗菌软膏或乳剂。
四、其他措施
1.氯已定沐浴或擦浴。
2.抗菌药物或消毒剂封管:
a)长期置管患者多次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时;
b)患者如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导致严重后遗症的风险增高;
3.使用浸有米诺环素-利福平或氯已定-银磺胺嘧啶的导管:
a).尽管使用了VCAI基本预防措施,但某些病区或患者群体的VCAI发生率仍较高。
b).患者静脉通路有限,有复发VCAI的病史。
c).患者如患VCAI,导致严重后遗症的风险增高。
4.采用氯已定海绵敷料:
a).仅适用于已经采用预防VCAI集束化措施,感染率仍居高不下时。
b).患者年龄应大于2个月。
5.实行结果和过程监测:包括VCAI发病率监测和各项核心措施依从性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不断完善预防措施。
五、不推荐的措施:
1.常规更换导管。
2.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3.穿刺部位局部涂抹抗菌软膏或乳剂。
4.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