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国卫办医函【2020】507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完善发热门诊和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
要求梳理:
(一)位置要求
发热门诊建设应遵循“平战结合”原则,在满足日常感染性疾病诊疗服务及医疗机构自身发展需求同时,具有应对重大疫情的能力。
发热门诊原则上应为独立建筑或设置在院内独立区域,路线便捷,与普通门急诊等区域有实质物理隔离屏障,远离儿科等区域,与其他建筑、公共场所保持一定距离,具有独立出入口,便于患者转运。
医院门口和门诊大厅要设立瞩目的发热门诊告示,内容应包括接诊范围、方位、行走线路及注意事项等,院区内应有引导患者到达发热门诊的明确指示标识。
(二)分区设置,发热门诊应满足“三区两通道”设置要求。
清洁区主要包括医护休息区,应有独立的出入口;
缓冲区主要包括污染防护用品的脱卸区,可设置消毒物资储备库房或冶疗准备室;
污染区主要包括独立的挂号、收费、药房、候诊、诊室、治疗室、抢救室、输液观察室、标本采集室、隔离观察室、检验科、放射科、卫生间、污物间等医疗功能区;
医疗功能区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自助便捷服务技术,设置自助挂号缴费机等,实现患者自助服务,减少诊疗环节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设备配备
应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置病床、转运平车、护理车、仪器车、治疗车、抢救车、输液车、污物车、转运氧气瓶等基础类设备,输液泵、注射泵、电子血压计、电子体温计、血糖仪、手持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仪、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无创呼吸机、心肺复苏仪、有创呼吸机、雾化泵、负压担架等抢救及生命支持类设备,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全自动粪便分析仪、血气分析仪、生物安全柜、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特定蛋白分析仪等检验类设务,CT等放射类设备,以及清毒、通风排风、空调、办公类设备。
(四)人员配置
发热门诊应配有固定的感染性疾病科专业医师和固定的护士。发热门诊非感染性疾病科专业医师和护士应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经过传染病诊治知识和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每张隔离留观床的应至少配备1名护士,疫情期间根据实际患者数量增配相应医护人员数量。医疗机构还应配备重症医学、内科、院感管理、急诊、儿科、影像、临床检验等相关专科医务人员组建的院内专家组和多学科团队,对发热门诊筛查发现的可疑传染病患者进行专家会诊,对疑难危重患者开展多学科、精细化诊疗。
(五)管理要求
强调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
在门急诊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指派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或相关专业的医师,充实预检分诊力量,及时发现可疑病人。有条件的可结合预约诊疗工作,开展先线上后现场的两次预检分诊。
发热门诊应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发热门诊实行24小接诊,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医生不得拒诊、拒收发热患者。
所有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扫“健康码”,并进行核酸检测。
发热门诊就诊患者采取全封闭就诊流程,原则上挂号、就诊、交费、检验、影像检查、取药等诊疗活动全部在该区域完成。
医生在接诊过程中要全面了解患者临床症状,特别要询问流行病学史,并安排必要的检查。
对诊断为相关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医务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登记、报告和进行隔离处理,不得擅自允许患者自行离院或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