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奕亦 金文婷 马玉燕
审阅:胡必杰 潘珏
一、病史简介
患者男性,56岁,江苏人,2020-12-09入住中山医院感染病科
主诉:发现颈部肿块伴发热1月
现病史:
2020-11-10 因右侧颈部疼痛发现局部肿块,鸡蛋大小,质硬,伴触痛,无局部皮肤发红、破溃等表现。11-14 起发热,Tmax 41℃,伴畏寒、寒战,无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查WBC 7.62X109/L,N 66.8%,PCT 2.85ng/ml;颈部超声:右侧颈部肿块(考虑为肿大淋巴结)。
11-17 颈胸部增强CT:右侧颈部团块影(肿大淋巴结?);颈内静脉可疑充盈缺损;左侧咽隐窝欠清晰,余双侧颈部、颌下多发小淋巴结影;两肺下叶条索影。11-14 行血培养(11-17报告):肺炎克雷伯菌(对受试抗菌药物均敏感),予头孢西丁2.0g q8h治疗3天,仍间断发热,调整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g q8h。11-20 体温恢复正常,自觉颈部疼痛好转。2020-11-22复查WBC 9.92X109/L,N 75.5%,PCT 0.54ng/ml,CRP 19.9mg/L。
12-08 因仍有淋巴结肿大,为明确诊断,来我科门诊,次日收治入院。
既往史及个人史:糖尿病6年,最高血糖餐后17mmol/L,目前门冬胰岛素(诺和锐)早16u-中5u-晚14u+甘精胰岛素(来得时)20uih+阿卡波糖50mg tid po降糖治疗,自诉血糖控制可;2014年发现乙肝及肝硬化,2016年至今口服恩替卡韦0.5mg qn抗病毒治疗;2017年因脾肿大行脾切除术。
二、入院检查(2020-12-09)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3.02X109/L,N 25.8%,L 53.3%;PLT 163X109/L
炎症标志物:CRP 1.4mg/L,ESR 24mm/h;PCT 0.06ng/ml;铁蛋白 861.0ng/ml
生化:ALT/AST 44/48U/L;Alb 40g/L;Na/K/Cl 142/3.7/105mmol;Cr 49umol/L;ACE 41.7U/L;
HbA1c:8.1%;随机血糖 15.7mmol/L
TSPOT.TB:0/0(阴性对照/阳性对照: 0/253)
G试验、隐球菌荚膜抗原:阴性
血EBV/CMV DNA:均阴性;EB病毒壳抗体IgA 阳性/IgM 阴性
乙肝标志物:HBsAg(+),HBeAg(-),HBeAb(+),HBcAb(+)
肿瘤标志物:CEA、AFP、CA199、CA72-4、NSE 、SCC、CYFRA211、PSA 均阴性
自身抗体:阴性
三、临床分析
病史特点:患者中年男性,颈部淋巴结肿大1月伴发热,有糖尿病、乙肝肝硬化、脾切除基础疾病,外院查CRP、PCT明显升高,血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予头孢西丁治疗效果欠佳,换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炎症标志物也显著下降,颈部疼痛好转,但淋巴结缩小不明显。综合目前资料,考虑淋巴结肿大原因如下:
分枝杆菌感染(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淋巴结肿大伴发热,病程超过1月者,在我国需考虑淋巴结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但患者毒性症状明显、有高热和炎症标志物PCT明显升高、T-SPOT.TB正常、血培养发现肺炎克雷伯菌,查体淋巴结质软,外院抗感染治疗未有效覆盖分枝杆菌但体温明显下降,故本病可能小。
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瘤:患者56岁男性,有既往吸烟史,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需考虑引流区恶性肿瘤可能。但患者病程较短,发热峰值高但抗感染治疗后体温能降至正常、淋巴结疼痛缓解,查体淋巴结质软,血肿瘤标志物正常,均为不支持点。可行淋巴结穿刺活检以明确或排除诊断。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血培养见肺炎克雷伯菌,不伴有肺炎、尿路感染或腹腔感染等其他引起菌血症的感染病灶,按照“一元论”解释,肺炎克雷伯菌菌血症需考虑颈淋巴结感染来源可能。但肺炎克雷伯菌多累及肺、肝等器官,单独淋巴结感染相对较少。可行病灶淋巴结活检及病原体检测,以明确诊断。
四、进一步检查、诊治过程和治疗反应
2020-12-10 考虑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q8h抗感染;强化控制血糖。
2020-12-11 行超声引导下淋巴结活检,淋巴结组织行细菌、真菌、分枝杆菌涂片+培养、病理及宏基因二代基因测序(mNGS)检测。
2020-12-12 淋巴结初步病理:胶原纤维组织增生,其间散在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细胞反应,现有病理学形态,倾向炎症性病变。2020-12-14 淋巴结病理正式报告:考虑炎症性病变。
2020-12-18 患者体温平,自觉颈部肿块较前缩小,复查炎症指标:ESR 18mm/h,CRP 6.1mg/L,PCT 0.06ng/ml。
2020-12-18 予出院,调整抗感染方案为头孢克肟100mg,口服,tid+左氧氟沙星0.4g,口服,qd,辅以降糖、抗乙肝病毒等治疗。目前仍在治疗中。
2020-12-31 电话随访,患者无发热,自觉肿块进一步缩小,未复查炎症标志物、彩超等,嘱门诊定期随访。
五、最后诊断与诊断依据
最后诊断:
颈淋巴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引起,伴菌血症
2型糖尿病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脾切除状态
诊断依据:
中年男性,主要表现为单侧颈淋巴结肿大伴发热,CRP、PCT明显升高,血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不伴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或尿路感染。外院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后体温下降,症状改善,但淋巴结未缩小。本次入院后,淋巴结活检病理为“炎症性病变”,未见肿瘤证据;组织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淋巴结组织mNGS检出大量肺炎克雷伯菌核酸序列,未发现其他病原体。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后降为口服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门诊抗感染治疗,未再出现发热,炎症标志物基本正常,颈部疼痛消失,肿块持续缩小,故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颈淋巴结感染的诊断明确。本例病程迁延的原因,考虑与患者有糖尿病、肝硬化、脾切除等多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状态较差有关。
六、经验与体会
引起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的疾病众多,可遵循国际上通用的“CHICAGO”原则进行鉴别诊断,即Cancers(肿瘤)、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s(变态反应性疾病)、Infections(感染)、 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结缔组织病)、Atypica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非典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Granulomatous(肉芽肿性疾病)、Others(其它)。而不同诊断之间往往“异病同症”,确诊则需要直捣病灶核心,在最明确的部位进行组织病理和病原学的检测。本例尽管外院血培养已检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但治疗效果欠佳,考虑到KP引起单个淋巴结病灶甚为少见,于是我们行淋巴结组织穿刺,进一步完善证据链、明确诊断。
糖尿病是KP的易感因素之一,该患者有糖尿病史,查糖化血红蛋白8.1%,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颈深部软组织感染的病原体分布中,糖尿病患者以KP最为常见,而非糖尿病患者则是链球菌为主。另一方面,患者有脾切除术史,脾切除可导致吞噬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减少,降低机体对含多糖荚膜结构的病原体的免疫,包括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原虫(疟原虫、巴贝虫等),从而造成血流感染等多种感染,严重者可引起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 OPSI)。而在亚洲,KP也是引起脾切除后菌血症的重要原因。这可能都是患者KP播散感染的基础。
治疗方面,因社区获得性的KP感染,除了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外,一般对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复合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均敏感。选用药物时应同时兼顾药物的PK/PD,选择组织穿透性强的药物。本例中,住院期间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既覆盖KP,又兼顾头颈部软组织感染常见的链球菌及厌氧菌;在病原学明确后,出院调整为口服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保证了方便性及组织渗透性。
对于脓肿性病灶,外科引流是必要的,该患者入院后曾尝试彩超下置管引流,因颈部病灶彩超下呈混合回声,无法置管引流,予以穿刺活检。目前对于该类患者,抗感染疗程并没有统一的意见,建议密切随访炎症标志物及颈部影像学,评估疗效并决定治疗疗程。值得注意的是,头颈部的KP感染可能有“复发”或“再燃”的倾向,即在本次感染治愈后一段时间,再次出现相同部位或远处的感染灶,但是这属于同一次感染的延续抑或是另一次新的感染还不清楚。这提示我们在治疗时应充分评估潜在的其余感染灶,并对患者进行后续严密的随访。
参考文献
[1] SunB, Singhal S, Winslow DL. Suppurative lymphadenitis caused byhypermucoid-variant Klebsiella in a Polynesian woman: a case report. DiagnMicrobiol Infect Dis. 2020 Dec;98(4):115166. doi: 10.1016/j.diagmicrobio.2020.115166.Epub 2020 Aug 7. PMID: 32889418.
[2] Tahir F, Ahmed J, Malik F. Post-splenectomySepsi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ureus. 2020 Feb 6;12(2):e6898. doi:10.7759/cureus.6898. PMID: 32195065; PMCID: PMC7059871.
[3] Chang CM, Lu FH, Guo HR, Ko WC. Klebsiellapneumoniae fascial space infections of the head and neck in Taiwan: emphasis ondiabetic patients and repetitive infections. J Infect. 2005 Jan;50(1):34-40.doi: 10.1016/j.jinf.2003.11.014. Erratum in: J Infect. 2006 Sep;53(3):215.PMID: 1560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