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安云(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责编:吴怀英(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前言2021年10月5日丽水疾病防控微信公号消息,自9月上旬开始,丽水市中心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先后收治7例畏寒、发热、全身乏力症状病例,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而后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重症肺炎等,病程长,病情重,其中1例救治无效死亡。经实验室宏基因检测,确诊鹦鹉热病例6例,临床诊断1例。那么,鹦鹉热究竟是何种疾病?有无传染性?社会大众该如何防范?小编为您梳理鹦鹉热感染及防控相关知识。
一、何为鹦鹉热?
鹦鹉热是感染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衣原体病,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均易感,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革兰阴性、专性胞内寄生菌,主要通过接触疫鸟(如鹦鹉、家禽)或吸入疫鸟鼻腔分泌物的气溶胶和粪便或羽毛的粉尘而传播给人类。该病具有很强的致病性,感染者多出现畏寒、咽痛及头痛等类似流感样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导致肺炎、心内膜炎和脑炎等多种并发症,并危及生命。
二、鹦鹉热衣原体病原学特点
鹦鹉热衣原体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具有细胞壁和膜;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和特有的发育周期。革兰染色呈阴性,在多种细胞培养系统中生长发育均佳,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可于-75℃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存活,但置于乙醚中30分钟、0.1%甲醛或0.5%的苯酚溶液24小时均可灭活,75%乙醇或40%甲醇均可直接灭活,加热60℃ 10分钟或37℃ 2-3小时可致衣原体丧失感染力。
三、传染源
鹦鹉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鸟类包括家禽是主要传染源,鹦鹉热衣原体从鸟类传播到人类而引起患病。研究发现,鹦鹉热衣原体的患病率在鸡中为13%,鸭为39%,鸽子为31%。被感染的哺乳动物包括家禽和宠物会将病原体传染给人类。
从未证实存在人际传播。
四、传播途径
混于尘埃中的衣原体或感染性气溶胶可经由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而接触带菌鸟及其污染的分泌、排泄物等,则可经有破损皮肤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获得感染。患者痰中可长期带衣原体。本病在鸟类之间时有传播,以通过携带衣原体鸟屎所污染的食料与空气为主。与带菌的禽、鸟类及其排泄物等接触是人患鹦鹉热的主要途径,鹦鹉热患者约73%有直接或间接禽鸟接触史。
五、人群易感性
本病的暴发,多发生于与家禽和鸟类集市的经常接触者,或有关的职业人群,在其生产活动或加工过程中,同时有大批人员受到感染,以至引起较大规模流行。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不一定产生免疫力,复发常见。从临床上复发和患者的再感染表明,本病无持久可靠的免疫力,加上疫苗接种效果仍不理想,故对易感的健康人群尚少有效的防护手段。因此,本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六、潜伏期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5-14天,短者3天,最长可达45天。
七、临床表现
鹦鹉热衣原体是严格细胞内寄生病原菌,经过飞沫吸入后,通过肺末端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系统,并进入肝脾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完成细胞内增殖,再由血液播散至全身,因此其可引起呼吸系统症状,也可以引起全身其他肺外表现。
其临床表现有多样性,可缓慢起病,体温在3~4天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升高,但多为急性起病,高热、寒战,伴相对缓脉。有全身不适,疲惫无力,纳差。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见的主诉,四肢和躯干肌痛可使患者不能站立,背部和颈部肌肉的痉挛和僵直可误诊为脑膜炎;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干咳和胃肠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重症肺炎、心内膜炎、黄疸和神经系统并发症,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约1周出现咳嗽,咳黏液或血性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谵妄、木僵、昏迷等。
有研究显示,2.1%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咽拭子检查发现了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导致了我国约8%的重症CAP。
轻者体征很少,仅咽充血及肺部局限性细小湿啰音,重者可有肺实变体征,肝、脾和浅表淋巴结可肿大;其肺部CT显示,病变起于肺上叶,加重至双侧肺叶,形成实变影或毛玻璃影,有时伴有粟粒样、结节状影,部分出现胸腔积液。
八、检测方法
由于鹦鹉热衣原体培养困难且危险,具有高度传染性,诊断通常采用血清学检查,其中最敏感和特异的是微量免疫荧光法试验,检测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增加4倍或以上,或IgM抗体滴度≥1:16,具有诊断价值。既往最广泛使用的是属特异性补体结合试验,但无法区分衣原体属。目前已开发了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检测鹦鹉热衣原体,该方法可以快速、特异地鉴定病原体,同时行基因分型,但缺点是仅在急性期时灵敏度高。国内微生物实验室未常规开展以上检查,仅在专门实验室进行,故临床医生对鹦鹉热的诊断困难。随着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的开展,可以快速、特异地鉴定出鹦鹉热衣原体,包括难以培养的不典型病原菌、病毒、真菌等,从而缩短诊断时间,及时启动靶向抗菌药物治疗。
九、治疗方法
鹦鹉热衣原体属于衣原体科,可选择干扰DNA和蛋白质合成的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作为抗菌药物治疗。一线用药为四环素类药物,为避免复发疗程至少持续3周。若存在四环素类禁忌时(如儿童、孕妇或过敏),可选择大环内酯类作为替代治疗。
十、防控措施
(一)作为社会大众该如何预防鹦鹉热呢?
(二)家禽类相关职业人群或者已经饲养了宠物鸟的人士,则要注意:
向持牌动物售卖商购买禽鸟,切勿购买来历可疑或不明的宠物;
如家中有多个鸟笼,置放时应注意避免食物、羽毛或排泄物在它们之间传播,鸟笼及沾有禽鸟排泄物或分泌物的物件要定期彻底清洁消毒;
清洁鸟笼或处理鸟类的粪便,分泌物或羽毛尘时,需戴上手套和外科口罩,用洗涤剂擦洗,去除所有粪便,然后消毒和用水冲洗所有物品;
在清洁受污染的物件之前,应该使用水或消毒剂润湿表面,避免干扫或使用吸尘机/高压水枪,以尽量减少羽毛,尘埃和粪便的飞扬造成气溶胶产生;
在接触鸟类或其粪便后,用清水和皂液彻底洗手;
避免将禽鸟置放在过度挤逼的环境中,保持空气流通;
隔离和尽快将带病禽鸟带到兽医处治疗;
避免与带病禽鸟有亲密接触;
职业高风险人群(包括禽类贩卖和屠宰人员),如出现高热、咳嗽、头痛、肌痛等类似流感的症状时除尽快就医外,应告知临床医生其特殊职业接触史。
(三)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呼吸道及接触隔离预防措施。患者单间隔离,当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等可能发生喷溅的高风险操作时,加戴面屏、穿隔离衣,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
加强病室内环境消毒,部分医疗器具(如听诊器、温度计及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在用后予彻底清洁与消毒;对所有可再利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使用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对患者的排泄物采取加入5000mg/L含氯消毒液,静置30~60min后再倾倒。
所有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袋口呈鹅颈状后用扎带扎紧密封。
应严格按照手卫生指征进行手卫生,提醒医务人员手卫生与采取隔离措施对预防感染同等重要。
密切接触患者的医务人员、家属每日监测体温,当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及时报告并接受进一步检查。
结语
鹦鹉热衣原体具有宿主广泛,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现,并且随着动物的迁徙,宠物鸟类饲养的不断增多,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加强对饲养、加工和运输鸟类、家禽相关人员鹦鹉热病原体预防知识、传播途径、感染症状等相关知识宣教及监督管理,对避免该病原体的传播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戈,朱良梅,周晶,等.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危重症病例的救治与护理[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0,13(02):134-137.
[2] 骆煜,金文婷,马玉燕.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及临床特点[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22),3394-3398.
[3] 段建民,蒋萍,刘莉,等.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附5例报告)[J].山东医药,2021,61(21):81-83.
[4] 董素素,王天立,裴文军,等.重症鹦鹉热衣原体肺炎8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临床肺科杂志,2021,26(10):1572-1575.
[5] 胡必杰等,哈里森感染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641.
图文:王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