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迎春/王小虾(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责编:石桥
随着“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的技术趋势,内镜在诊疗工作中的的应用愈加频繁,内镜的种类越来越多,使用后的处理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由于内镜材质特殊、结构复杂、管腔多,清洗消毒难度大,尤其是消化内镜使用频率高、周转快,导致消毒灭菌工作存在较多的缺陷,近年来关于内镜消毒灭菌工作导致的感染暴发也屡有报道,本文就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的部分问题与对策进行讨论。
问题1:内镜自身的结构问题
对策1:彻底清洗消毒很重要
降低人为因素对内镜再处理效果的影响,尽可能做到专人清洗,严格执行正确的手工刷洗,在放入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前,要进行人工彻底清洗,包括预处理、测漏、清洗和漂洗。保证足够清洗消毒时间。如果不能达到彻底清洗, 即使使用标准浓度的过氧乙酸也不能达到灭菌效果。
如果在进入消毒程序前未把残留于内镜表面和管道的血液、黏液洗净。蛋白凝固堵塞孔道,影响消毒剂消毒质量。漂洗后应干燥,因清洗后内镜腔存有8-10ml水,积累下来,会严重稀释消毒剂。因此在进入消毒程序前应把残留于内镜表面和管道的血液、黏液洗净,并做到清洗液一用一更换,按规定频次监测消毒剂浓度,保证有效浓度。
问题2:对于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应该达到的要求是什么?
对策2: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相关求应符合《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卫生要求》GB30689-2014规定:
应具备清洗、消毒、漂洗、自身消毒功能。
宜具备测漏、水过滤、干燥、数据打印等功能。
问题3:灭菌后的软式内镜转运及储存过程中易发生二次污染
对策3:
内镜干燥后应储存于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并将取下的各类按钮和阀门单独储存。
内镜与附件储存库(柜)应每周清洁消毒1次,遇污染时应随时清洁消毒。
灭菌后的内镜、附件及相关物品应遵循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问题4: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后的内镜该怎么处理?
对策4:按照规范清洗消毒,不需要特别处理。
问题5:对于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阳性病人“或确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人所使用的内镜,是否需要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的流程?
对策5: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516-2016》里没有要求患者做内镜之前一定要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标志物的检测,因为少部分患者可能处于窗口期,即使做检验也无法完成排除病人是否携带某种病原体,因此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应将每位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视为一个潜在的传染源,对每条内镜及配件每次使用后都应采用同样的高水平消毒流程,对所有患者使用后的内镜一视同仁,采取标准化的洗消流程,即先清洗再消毒(除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原体外)。
如果患者感染结核,应按空气飞沫传播途径进行职业防护,同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问题6:如何进一步降低十二指肠相关感染发生?
对策6:除了严格遵循厂家十二指肠镜再处理指南之外,以下措施可进一步降低十二指肠镜相关感染发生的风险。
建议使用十二指肠镜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以上一项或多项措施。
问题7:清洁消毒工作不规范。
操作人员在操作中不更换手套,附件消毒不严普遍存在;工作人员缺乏内镜消毒知识和系统的训练。
对策7:
内镜洗消人员必须具备内镜再处理的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内镜再处理的指南变更时, 需要更新能力评估和文件。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内镜清洗消毒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内镜诊疗中心(室)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内镜医院感染现状、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04):423-425.
[2]《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16-2016.
[3]《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内镜消毒及管理专家共识》.
图文:王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