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菊(中山市中医院 )
庚子年的新冠战役轰轰烈烈,转眼间已进入常态化防控时期,一线医务人员披荆斩棘,赢得了无数鲜花、掌声和英雄般的敬佩,非定点收治医院的感控人员在疫情防控中同样也披星戴月废寝忘食,为疫情的防控尽职尽责。可是前段时间不时听到感控同行为定在第几档防疫人员而争论不休,为没有搭上晋升职称的快速列车而忿忿不平,为疫情期间加班加点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承认而抱怨。后疫情时代,感控人应该何去何从,或许,毛主席的一句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最适合现在的我们。
感控人在疫情中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筑建好安全防线,让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安心的战斗,已经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有目共睹,我们无愧于感控人的使命与担当!无愧于我们职业的初心!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托付!全球范围内此起彼伏的新冠疫情是新发传染病对人类的一次考验,对感控人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也是感控人一次难得的实践经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刻正是发挥感控人专业特长的时候,正是运用自身积累多年的工作经验真枪实战的时候,正是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抗疫中积累经验、积攒力量、塑造感控人良好的专业形象。虽然我们可能会默默无闻,但中国感控学科的发展需要千千万万这样的感控人,集众人之力为之坚持,共同推动中国感控的发展。后疫情时代,感控之路应如何走,值得我们思考:
一、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纳入医学院校必修课程
多年前,胡必杰教授就呼吁感控需要顶层设计,今年**期间有人大代表呼吁将感控纳入医学院校必修课程,这是非常必要的举措。由于我国目前的医学院没有开设医院感染管理课程,临床的医务人员在学校没有受过规范、系统的感控知识学习,单凭实习、入职前几个小时的岗前培训,能掌握的感控知识也是杯车薪水,实习时的带教老师如果也欠缺感控意识,只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效果。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开始教七步洗手法,在医学院校开设感控课程,从大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医学生的感控意识、理念和技能迫在眉睫。
二、让感控工作形成一种文化
文化的建设需要通过各种培训、学术讲座、宣传、感控周等活动来加深全员的感控意识,文化的建设首先需要领导重视,领导的重视能让感控意识的种子在医务人员心中生根发芽。有人会认为文化的建设是一项比较虚的工作,短时间不一定能见效,但我们同时也要虚实结合,文化的影响速度和范围比埋头苦干要广。英国诗人蒲柏说过:潜移默化,人方受教,斥其无知,不如称其健忘。我们需要借助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让医务人员接收感控知识,再转变成感控意识,最终改变个人行为,这也是知信行的实践过程。伽利略曾说过:你无法教会他人,唯一能做的,只是引导他自行领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感控文化的建设或许也是一项需要时间积累沉淀的持久性工作。
三、建立全员参与的感控模式
新冠疫情初期人人都成为了感控的实践者,全民的感控意识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连部分小区电梯都配备了避污纸。后疫情时代更需要这种全民和全员的感控意识。以前我们讲早期的感控是基础感控,是消毒隔离、手卫生、环境卫生学监测,称为1.0版,后来的2.0版感控是精准感控,是感染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将来的3.0版感控应该是以临床为导向、全员参与的感控。要让医务人员认识到,感控不是感控科的独角戏,是全体医务人员必须参加事情。尤其是临床医生,大部分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疾病,预防是护士和感控科的事情。这种理念如果不转变,单凭感控科几个人单打独斗,感控工作很难有效开展,只有临床医生在诊断、治疗病人时就有感控风险意识,对感染预防有一个基本的技能,最终才能改变行为习惯。只有人人懂感控,人人是感控的实践者,才能自觉保障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
四、避免传染病防控过程的脱节
新冠疫情让静寂多年的传染病院内感染防控重新进入民众的视野,非典过后,2006年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置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科,许多感控科从护理部、医务科、防保科独立出来,并配备一定的专职人员。但目前大部分医院传染病的上报、监测工作不在感控科,感控科又需要指导、监督本机构内传染病相关感染防控工作,这就有点尴尬,医生上报了社区传染病给主管部门,感控科不一定知道院内传染病病人的实时收治情况,除非发生了传染病的院内感染,医生才会报告感控科,这样不利于感控科监督、指导传染病隔离工作的落实。感控科其实类似医院内的疾控机构,只有感控科与传染病上报主管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或者如部分医院把传染病的上报、监测、防控均归属到感控科,才能避免管理漏洞。
五、树立服务型的感控科形象
感控人有时会被嘲讽为:鸡蛋里挑骨头、拿鸡毛当令箭、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是因为临床缺乏对感控风险的科学认知。临床总有感控科来找茬的错觉,感控科又认为临床屡教不改,这种对立的模式不利于感控工作的开展。感控科需要和临床做朋友,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于临床,消除与临床之间的鸿沟,真正帮临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双方的共赢。配备足够高素质和不同专业的专职人员,才能提高感控团队的整体业务水平,部分医院感控科承担了感染性疾病的院内会诊工作,更有利于服务形象的建立。
回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手卫生之父塞麦尔维斯推广手卫生被当做精神病,欧洲感控历经一百多年才有今天的进步,中国感控才34年的历史,我们不必急躁、也不必气馁,历史的变革需要时间和过程,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危机也带来进步,让我们去思考感控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如果所有的医务人员用防控新冠疫情的态度去对待所有院内感染,那将是一片曙光。中国感控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塞麦尔维斯为之坚守、奋斗,虽然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每个感控人都是自己的岗位上的英雄!
图文:王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