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明领(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1相关定义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皿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有效氯: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或%(g/100mL)浓度。
随时消毒: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污染的物品及场所进行的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存在。终末消毒对象包括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排出的污染物(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等)及其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场所。
02消毒范围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等每日工作结束后进行随时消毒。新冠肺炎病例出院或死亡、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阴性后进行终末消毒。
03不同位置场所消毒方法(一) 室内空气消毒
室内空气消毒可选择浓度为3%过氧化氢、500mg/L二氧化氯、5000mg/L过氧乙酸等消毒剂按照20ml/m3-30 ml/m3浓度,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进行消毒。作用时间过氧化氢、二氧化氯30-60min,过氧乙酸1h。
(二) 物体表面
主要是地面、墙壁、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床围栏、床头柜、家具、门把手等。
环境物体表面可选择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擦拭、喷洒或浸泡消毒。当表面上有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应该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喷洒一次的药量为100mL/m2-300mL/m2。
(三) 衣服、被褥等纺织品
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s,再常规清洗。贵重衣物科选用环氧乙烷方法进行消毒。
(四) 餐具
可选用煮沸消毒30min,或者用有效率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用清水洗净。
(五) 手卫生
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用洗手液在流动的水下清洗,再消毒。消毒可选用含醇速干型手消毒剂、季铵盐类手消毒剂或者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均匀喷雾手部或涂擦揉搓手部1~2遍,作用1min,建议用后使用护手霜)。特殊条件下,也可以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剂,0.5%碘伏或0.05%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作用时间3min-5min。
(六) 皮肤、粘膜
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立即清除污染物,用0.5%碘伏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剂作用3-5min后用清水清洗干净。粘膜污染应用生理盐水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七) 转运车辆
如果有肉眼可见的污染物,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占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去除污染物后,用选择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液擦拭、喷洒消毒。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八) 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
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后小心清除。清理后的污染物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
(九) 粪便、污水
有独立化粪池,应定期投含氯消毒剂(初次40mg/L),确保1.5h后总余氯量10mg/L。消毒后污水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再排放。
无独立化粪池的,使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再排放。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粪药比例1:2浸泡2h;如果有大量稀释排泄物,应用含有效氯70%-80%漂白粉干粉,按照粪、药比例20:1充分混合,作用2h后再排放。
消毒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195号.
2.《手部消毒卫生要求》 GB27951-2011.
3.《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4. 《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肺炎机制发〔2020〕13号.
5.《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图文编辑:王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