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汪可可(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院感科)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战友,大家下午好。
作为感控小白,今天我想聊一聊“逆行而上的感控人”。
2018年硕士毕业,加入杨中心院感小家庭,两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可谓是岁月如梭,时光似箭。入职前道听途说,院感科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四周还要管墙壁”,那叫一个神气,心中暗自窃喜;身临其境才发现其中奥秘,明明就是“上挡阎王,下拿小妖,四面沟通协调,八方还有考核督导”,那叫一个苦恼,实属无力吐槽。
近两年,医院感染事件频发,院感科压力山大,夯实基础促规范,PDCA品管圈,见证了我后移的发际线;感控工作繁杂,多学科协作易燃易爆炸,还要经常被别人骂,肚子都被委屈撑大,你说可怕不可怕。上有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下有细菌病毒为祸人间,恨不得变成齐天大圣法力无边。
讲个感控界的段子博君一笑,某医院院感科人员配比不足,问业务院长要人被拒,遂质问其为何医务科人员众多,该院长说:“医务科是“菜”,院感科是“香油”,菜一顿都不可少,而香油可以不放,有了香油,菜可能更好吃,但没有香油,菜照样可以吃。”唉,听完“自抱自泣”的香油理论,只能心疼的抱抱自己。
有人会说,院感科地位那么惨,你为啥还不赶紧回头是岸?因为杨中心院领导非常注重提高院感的话语权、参与权与决策权,于院长还亲自为感控人代言:“院感之苦,始于忽视,耽于不悟,毁于自我,医患不免;院感之赢,基于规范,胜于循证,以小取大,医患双赢”。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更何况我还是一只小犟驴,只好擦干眼泪撸起袖子继续加油干。于是乎,我也从没心没肺的单身狗变成了满怀心事的单身狗,脑子里都是手卫生、消毒隔离、多重耐药和三管一部。所幸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我也因祸得福获得了院市级科研项目和晨光计划支助。
谁曾想,刚刚调整好的节奏突然被一场疫情打乱。己亥年末,庚子年初,新冠突袭,江城告急。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在除夕之夜,加入新冠一线传真,跟踪宣传发热门诊,看到他们脸上的勒痕和坚定的眼神,我决定立刻返回医院,深入临床一线,却被河南硬核防疫阻断,只能通过文字照片,记录他们的精彩瞬间,经过陈主任的雕饰和廖书记的推荐,有篇宣传稿被收录到共享笔记第1983篇。
居家隔离期满返回感控工作岗位,开始协助完善新冠防控制度与SOP,重点培训个人防护与消毒隔离,优化工作流程与应急预案,也在努力学习医院病区改扩建。医院整建制支援雷神山,我们手把手培训,二对一教学,确保人人过关。因为从业资历较浅,没能支援湖北武汉,内心万分遗憾,设计一份信笺放在他们行李箱里面,表达我们的期盼与挂念:“你们支援湖北战疫,我们守牢上海堡垒,兵分两路顶端相见,春暖花开待君凯旋。”由于医院一直重视质量与安全,践行院长带头全员感控的理念,终于等到五十勇士的凯旋,也顺利实现医患零感染。
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胜利,由应急响应转变为常态防控,壮大感控队伍也被提上日程。由援鄂助沪人员组成的感控督导员正式上线,而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也变成双线,一起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誓言。
累了就会喝一碗小林牌毒鸡汤,安慰自己所谓光辉岁月,不是万众瞩目时的闪亮夺目,而是无人理睬时的跋涉时光。大者思远,能者任钜,经此一役,也认识到自己与大咖的差距,只好继续按照感控胜任力模型修炼自己,提升领导力,学习专业化管理,探索感控实践与信息学,强化质量改进和科研能力,逐渐由一个感控初学者向专家靠拢,这样一旦有疫情,就能够毫不犹豫,请战出征。
如果说院感科是医患安全卫士,那么各位同事就是我们的守护神,你们立足本职工**岗敬业,我们感控人才能稳操胜券护你周全,杨中心才能建设一所好医院。总之一句话,感控为大家,感控靠大家。
唉,脱发虽易,感控不易,且行且珍惜。只能安慰自己虽前路漫漫任重道远,然坚守使命行则必达,谢谢大家!
感谢作者供稿!
编辑: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