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公告区+ 发布

04-09 21:27
04-09 21:26
系统消息:qzygbln已经连续答对100道难题,逆天学霸谁与争锋?!#每日答题#
04-06 23:38
03-21 08:09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807|回复: 5

[感控科普] 【感染科普笔记2020-6-9】优秀征文展播丨趣科普--臧金成手消毒剂和皮肤消毒剂不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6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优秀征文展播丨趣科普--手消毒剂和皮肤消毒剂不是一个标准 那手就不是皮肤咯?作者丨臧金成 洛阳市中心医院



无论粗糙还是细嫩,两者还是有不小差别,差在哪里?我翻遍各类教材及标准等相关要求,试图说清楚这个区别。


首先复习一下皮肤的整体作用


皮肤均具有一定物理和化学的保护性能,在生物防护方面完整的皮肤能够机械性防御微生物的侵入;皮肤表面PH值呈弱酸性,不利于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角质层生理性的脱落,可清除一些寄生于体表的微生物;正常寄居于人体表面的微生物菌群可竞争性抑制其他致病菌的定居和生长;皮肤产生的抗菌肽可直接杀伤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看起来似乎不用洗手了,手自己会杀菌。



但是手是个不安分的手,因为脑不安分,手和皮肤本身也有很多暂居菌或常居菌,有时间也叫常驻菌或者定植菌,通常有这些定义和分类:



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属、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导管相关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等。


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人体常见正常菌群中


皮肤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白假丝酵母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肠道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破伤风梭菌、真杆菌、乳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再看下皮肤的解剖结构


微信图片_20200816221739.jpg

跟洗手或者消毒相关的主要是表皮中的角质层和透明层和颗粒层。角质层是皮肤抵御机械损伤、防止机体水分丢失和环境中可溶性物质透过皮肤的主要功能层。透明层具有防止水、电解质与化学物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再说厚度,皮肤的厚度约为0.5 ~4mm皮肤厚度在不同个体、年龄和部位可有一定差异。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最薄,厚度约为0. 5mm;掌跖部位皮肤最厚,可达3 ~4mmo表皮厚度平均约为0. 1mm,但掌跖部位的表皮可达0. 8 ~ 1.4mm。


皮肤角质层位于表皮最上层,由5 ~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细胞构成,在掌跖部位可厚达40-50层。


在角质层薄的部位颗粒层由1 ~3层梭形或扁平细胞构成,而在掌跖等部位颗粒层细胞可多达10余层,细胞长轴与皮面平行。


另外掌跖(zhi)、指耻屈面及其末节伸面、没有皮肤,称为无毛皮肤,掌跖部为细分为无毛厚皮肤,具有较厚的摩擦嵴,能耐受较强的机械性摩擦。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细菌构成不同和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的差异,导致手消毒剂和皮肤消毒剂准入和使用的差异。


消毒剂上市都要进行卫生安全评价,进行各项试验,以下为手消毒剂和皮肤消毒两个差异的对比表


皮肤消毒剂和手消毒出厂前实验不同点对比表

微信图片_20200816221735.jpg

相同的试验要求不再列举,不同的主要在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的菌的杀灭实验的不同和【皮肤刺激实验】。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8099作为细菌繁殖体中肠道菌的代表;考虑粪口传播的风险,将【大肠杆菌杀灭试验】作为手消毒剂上市实验要求,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15442作为医院感染中最常分离的细菌繁殖体的代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6538作为细菌繁殖体中化脓性球菌的代表;假单胞菌及葡萄球最常在皮肤表面定植,个人认为摩擦去除及使用频率低于手,所以【铜绿假单胞菌杀灭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试验】作为手消毒剂上市实验要求。


另外一个就是皮肤刺激实验,皮肤消毒剂通常只是短暂使用,而手消毒剂需要长期使用,所以要求【多次完整皮肤刺激实验】。


以上仅仅是消毒剂单纯为手消毒剂或者皮肤消毒剂,实际实践中很多复配成分既能做手消毒剂也能做皮肤消毒,或者更多元,实现了两者和多者的很好融合,查看的卫生安全评价时候,记得都要符合。


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增加,医院细菌构成的变化,也确实带来了这种需求,多重混合带来了多重效果,更好的做好皮肤和手消毒,防控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张建中, 高兴华. 皮肤性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李和, 李继承. 组织学和胚胎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GB 27950-2011  手消毒剂卫生要求
4.GB 27951-2011  皮肤消毒剂卫生要求
5.WS 628-2018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技术要求
3.李凡,徐志凯.医学微生物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6.WS/T313-2019 医务人员卫生规范
7.王明贵,任健康.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8.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卫生部



感谢作者供稿,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杨 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7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新认识了手和皮肤以及手与皮肤消毒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奖励:408
  • 最近打卡:2025-04-11 08:41:39
发表于 2020-8-17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普好文章,已下载学习,谢谢老师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7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皮肤和手都有这么多学问,在感控感觉学无止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专业的解答,长知识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8-17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专业的解答,长知识了,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