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根据国务院7.20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276号)中,医务人员二级防护为: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内,隔离重症病区,疑似确诊患者影像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对新冠病区物品回收、清点清洗时,疑似确诊患者转运、陪检、尸体处置时,为疑似或确诊患者手术,新冠核酸检测时采用二级防护措施。二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鞋套等。但医务人员离开隔离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中先脱隔离衣,再脱防护服,难道还要穿二层吗?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引 (一)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应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和《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国卫办医函〔2020〕65号)的要求。 (二)全院进行个人防护全员培训,提高防护意识,熟练掌握新冠肺炎防治基本知识、方法与技能。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 (三)降低医务人员暴露风险。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区、隔离病区设置三区两通道缓冲间。普通病区设置过渡病房(室),收治待排查患者。 (四)医务人员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做好诊区、病区(房)的通风管理,根据诊疗护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具体如下: 1.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3.医务人员进入工作场所须戴医用外科口罩。 (五)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接诊患者疾病的传播途径,参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311)选择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或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严格落实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戴乳胶手套等隔离要求。 (六)按照接触新冠肺炎风险,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增加飞沫隔离、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在为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增加空气隔离防护措施。根据不同工作岗位暴露风险的差异,根据有关文件要求选择防护用品,并根据风险评估适当调整,做到以下防护: 1.一级防护:预检分诊点,普通急诊留观区,门诊,普通病区,重症监护病房,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区,医务人员医学观察区,以及进行普通患者手术,非新冠患者的影像检查与病理检查,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外的安保、保洁、医疗废物转运等工作人员;一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胶手套。 2.二级防护: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内,隔离重症病区,疑似确诊患者影像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对新冠病区物品回收、清点清洗时,疑似确诊患者转运、陪检、尸体处置时,为疑似或确诊患者手术,新冠核酸检测时采用二级防护措施。二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鞋套等。 3.三级防护:为确诊患者实施可产生气溶胶操作(气管插管)、手术时可采用三级防护。三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鞋套等。 (七)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八)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实施手卫生,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衣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九)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二级防护)穿脱防护用品的流程。 1.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区穿戴防护用品程序 医务人员通过员工专用通道进入清洁区,有条件的可以更换刷手衣裤、换工作鞋袜,认真洗手后依次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穿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手套(2副)、鞋套。 2.医务人员离开隔离病区脱摘防护用品程序 (1)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第一脱摘区,手卫生后,依次脱摘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外层手套分置于专用容器中,之后手卫生。 (2)在第二脱摘区脱去医用防护服、内层手套、靴套、手卫生后,脱去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手卫生后,换医用外科口罩进入清洁区。 (3)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4)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者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下班前应当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十)严格执行锐器伤防范措施。患者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