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这个问题纳入到“晓平说消毒专栏”你问我答第三期中啦!倪教授解答如下:
紫外线消毒是医疗机构传统的消毒技术,有关纸张、表面物表的消毒效果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UV灯的紫外光源 目前采用的紫外光源主要包括,低压汞灯、中压汞灯、脉冲氙灯、准分子 灯、紫外LED。其中,①低压汞灯是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消毒用品,其产生的共振辐射为UVC 254nm,辐射效率可以达到30%~60%之间。而辐射效果则取决于各企业的产生技术;②中压汞灯的杀灭微生物的原理,主要是联合紫外线C和A波段,但是C波段辐射效率远低于低压汞灯;③脉冲氙灯,通过热冲击+紫外线的作用,其杀灭微生物效率较高,因此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目标微生物;④准分子灯(krCl),其工作原理是中气压krCl高频高压介质阻挡放电,而杀灭微生物仍然依靠C波段。该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在有人情况下应用,但是长时间暴露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阐明;⑤紫外LED又可分为短驳、中波和长波,这类产品相对于以上产品,其辐射效率较低,故适用于点、线或小面积的消毒,且成本较高。 另外,UV灯安装(安置)的位置也与杀灭微生物的效率有关,其灯管正对着表面,即以直角45度照射的效果高于小于30度角的表面。还有与气流方向有关,通常UV灯的安置与气流呈直角,其杀灭效果优与呈同一方向安置的方式。 2.微生物的特点 (1)微生物的种类,这涉及到微生物对于消毒因子的抗力问题,通常细菌的芽胞对UV辐射消毒的耐受性远高于细菌的繁殖体;但是细菌的繁殖体是否耐菌药物,与消毒的强度(剂量与作用时间)无关。因此,杀灭细菌芽胞时的强度,在同样的作用剂量下,作用时间要比细菌繁殖体延长数倍。 (2)与微生物的污染程度有关,通常污染的微生物载荷越严重,其需要消毒的强度也就越大。因此,先清洁将清除可见的污染物,让微生物更多的裸露出来,再采用UV灯照射消毒,其效率将大大提高。 (3)与有机物等污染物存在是否有关,有机物的存在可以保护微生物免受UV辐射直接作用,甚至完全可以避免被其照射杀灭。 3.环境因素 (1)电源电压的影响,电源电压可直接影响UV灯辐射强度,当电压由220V降至200V,UV灯辐射强度可降低20%。因此,在开展UV灯消毒,或进行辐射强度监测时,应了解使用环境的电压。 (2)照射距离,UV灯辐射强度随消毒对象距离延长而降低,因此,应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所规定的照射距离,不得自行加大距离。当然,不同企业生产的UV灯,其辐射强度不一,故照射的距离存在较大的差异,应注意了解。 (3)环境湿度与洁净度,环境湿度大于60%,或尘埃浓度含量较高时均会影响UV灯的杀灭效果。环境相对湿度在40%~60%时,比较适合UV灯发挥其消毒作用。而空气中存在较多尘埃会过多吸收UV,从而降低UV灯辐射强度。 (4)环境温度,通常环境温度在5℃~37℃范围内,对于UV灯的辐射强度影响甚微。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UV灯辐射强度有所增强,但对于杀灭微生物的效果不十分明显。 综合上述因素,在使用中应认真阅读产品的安全评价书,遵循产品说明书(IFU)操作规定,严禁自行扩大照射范围与距离。由于UV灯辐射消毒的穿透性较弱,因此,用于诸如纸张的照射消毒,应兼顾到纸张的两面。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采用UV灯辐射强度有效性的化学指示卡(见附图),即根据产品IFU进行使用与效果判断,如该卡有2个变色区,如果5min内监测区的变色等于或深于艰难梭菌(CD)区的标准色,则表明UV灯与化学卡之间内的环境表面上CD被杀灭了。照射1min后,监测卡的颜色符合MRSA标准色,则表示MRSA被有效杀灭。 附图. UV灯照射有效性监测化学指示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