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形式主义可能会害死人!!!感控管理太难了。。。 给老师们分享一下!如有侵权,请管理员老师及时删除!!!
感控何时走出“形式主义” 2017-02-10 18:06
医疗安全关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来源丨感控plus(shaanxigankong) 作者丨感控plus运营总编辑 董宏亮 前言 我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早在1986年的时候就开始起步了,中国感控30年的诸多视频在2016年相继推出,回顾了中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发展历程,这些视频感动了无数的医务工作者,特别是感动了无数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者。 30年对于医学行业的发展来说相当短暂,特别是现代医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时间,而传统的中医相对来说并没有“医院感染”这一说法,所以30年好像历经很长时间的发展,但对于医院感染控制这一学科来说却刚刚起步。 从很多感控专家的印象中了解,我们国家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自2003年“非典”以后才被国家真正重视起来的,因为”非典”是近几十年来唯一一次让整个社会都感到恐慌的疫情,人们深刻的意识到传染病竟如此的可怕,之后各级医疗机构的感控部门也在各种卫生行政文件的要求下建立起来,当时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内容也相对简单。 据最新统计显示:非典期间中国内地累计病例5327例,死亡349人,不得不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全面推进代价是巨大的。 随后全国出现的各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也无疑加速了整个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进展,由于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涉事医院的院长及科主任被免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各项质量检查加使得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越来越多的被医务人员所接受,而每一次的医疗质量检查都会涉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院感工作也成为“逢检必查”的科室,院感科也成为每年“迎检”最多的科室。这些进一步促进了医院对院感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我们试问一下周围的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一个最为普通的问题: “你们医院重视院感工作吗?” 我相信回答重视的人会寥寥无几,但你问一下周围的院长或卫生行政部门同样的问题,没有人会说不重视。 医院管理层和卫生行政部门都说重视,而院感专职人员却感受不到所谓的重视,这便是目前我们的现状。 一位资深院感专家曾说过,院感其实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如手术前的洗手,深静脉置管的无菌操作,在1986中国感控工作开始之前都有了,现在单独将这些内容拿出来作为院感工作关注点,临床好像又不太重视了,那么在80年代大多数医院没有院感科的时候难道医生上手术不需要洗手,不用无菌操作就可以深静脉置管? 当一个医院管理层觉得院感工作不重要的时候,这所医院就跟屠宰场一样,因为拿杀猪刀不需要洗手,而拿手术刀需要严格的手卫生,这不仅是对医学专业的尊重也是对患者生命的尊重! 漠视院感工作不就是漠视医疗质量安全吗? 漠视医疗质量安全不就是漠视患者生命健康吗? 漠视患者生命健康的医院还能叫医院吗?! 难道非得像非典一样,必需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才能唤醒管理层对院感工作的重视吗? 难道每一年因为医院感染而死亡的患者数低于非典死亡人数吗? 难道所谓“不见棺材不掉泪”真的是我们最真实的写照吗?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自那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连年的GDP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小平同志的“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说法,让大家都重视经济的增长,医院之间的比较也开始以经济收入作为衡量标准,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升高,相应的物质生活要求也不断的升高,有要求必需有高收入作为支撑,因此各行各行也都追求经济收入,提高收入,减少支出是各个行业运行的前提。 这样问题出现了,因为院感工作在整个医院中是一个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部门,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谁都会算帐,谁都知道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好的回报,特别是医院感染暴发又不是一个经常发生的事件,那么这时候很难想象医院管理层会增加对院感工作的投入。而偶然报道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好像也就是“别人家的医院”我们医院不会发生的,但其实有没有想过“别人家的医院”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随着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自我维权的意识也逐渐提高,伴随而来是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如果医疗行业被动的“被迫改革”,那么医患矛盾将愈演愈烈,世界卫生组织已积极倡导患者参与”手卫生“活动中,而我们也在强调患者的知情权,终有一天患者会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而这些提醒被患者提出时,我觉得是对医护人员专业莫大的”侮辱“! 高晓松酒驾事件 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高达10万左右,其中相当部分是“酒精”所致。中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多达数万起,数以万计的家庭因为交通事故而支离破碎。另有数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4年,全国因酒后驾车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以7.3%的速度增长,危害巨大。 2011年5月9日晚,高晓松因酒后驾驶,造成四车追尾。10日下午4时15分,高晓松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有网友将醉驾者高晓松的成名作《同桌的你》进行了改编,新版名为“酒驾的你”,以此来调侃酒驾入刑后第一个被抓的名人。这就是高晓松醉驾案。 所以现在,酒驾基本上没有了,现在吃饭劝酒也不会说喝两杯没事了,取而代之的是专业的代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治理酒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专业代驾”,这便是一个行业发展的良好趋势。 那么再问一句,医院感染造成的危害没有酒驾大吗? 正如郭燕红副局长所说,由于我们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服务量,试想我们有5%、6%、7%的医院感染率乘上这么大的病人量,得出来的感染病人数量也是非同小可,不可小觑! 我也有理由相信,每年由于医院感染造成的死亡人数不会比交通事故少。 那么,为什么交通事故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医院感染不能呢,我想更多是因为每一次的交通事故那血腥的场面会对人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而大多数院内感染的发生,患者都是在默默的承受着这份痛苦!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在沉默中死亡吧! 小概率事件不等于不发生,发生在他人身上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便就是必然事件,我们需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不能因为发生概率小而不去重视! 如果每一次酒驾都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那么会有那么多人挺而走险的酒驾吗? 如果每一次闯红灯都会被车撞到,那么会有那么多人闯红灯吗? 如果每一次不系安全带都会造成不好的结果,那么会有那么多人不系安全带吗? 如果每一次注射都会发生针刺伤,那么会有那么多人这么不小心吗? 如果每一次发生一例医院感染都会引起院内感染暴发,那么会有人不重视院感工作吗? 现在是,我们上车都会系好安全带,我们喝了酒绝对不会开车,而这些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无疑是因为国家的良好引导以及严厉的惩罚; 而院感工作,只是每一次某所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后,被媒体曝光后,伴随而来的才是领导被免职,上级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那么我们平时的工作是否在关注院感工作,要知道现在如果某领导酒驾是会被“双开”的,即便是没有发生交通安全事故,而我们的医院管理层是否会因为某次院感检查不合格被“双开”?那么我们的卫生行政部门是否可以参考一下交管部门对酒驾的整治。 院感工作的形式主义 我曾经也作为专家去一些医疗机构进行院感工作的检查,一些医院消毒监测记录本记的工工整整,但是空气消毒机过滤网上积起厚厚的沉土已完全堵住出风口,这样的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合格吗? 消毒供应室为了满足布局合理,将小小的房子隔成一块一块,走个人都困难,能起到什么缓冲作用? 产房地板都发黑了,还要在门口套个鞋套,而“不知情”的护士随意的从旁边走过,难道只有检查人员才被要求穿鞋套吗? 手术室内手术人员无菌手术衣、口罩帽子带上,而患者穿着自已的衣服躺在手术台上,脚上的袜子都穿的发黑,能达到无菌的要求吗? 我们是否应该去思考一下,感控工作目的是什么? 是必需填好各种记录本吗? 是做好了记录就说明做了空气消毒吗? 是必需隔出小隔档以显示我们有所谓的缓冲吗? 是必需穿好鞋套吗? 是雾霾天,开着空气消毒机同时大开窗户进行所谓的空气消毒吗? 是只管要求医护人员”无菌”,而不管患者卫生情况吗? 是只要洗手,即便是在水龙头上涮一下也行吗? 是监测记录显示高达80%以上的手卫生依从性,但每月只有不到十瓶的手消剂领取量吗? 是为了菌检率,吐口唾沫便拿去“痰培养”吗? 是为了做所谓的目标性监测而印制大量的监测表格,千篇一律打对勾,而总结时发现各种率都是”0“吗?那可能都是”0“吗? 是摆拍几张会议照片就说明全院医护人员感控知识知晓率100%了吗? 是为了体现工作量而积累成柜成柜的台帐和所谓的检查记录吗? 是为了给上级提供监测数据吗? 显然不是,若是便是形式主义! 伟大领秀毛主席说过,形式主义害死人。我们的感控工作中有太多的形式主义,诚然,可能是医院管理层形式上重视院感,而导致不少院感人这般形式的做感控工作。而谁来为“上下形式”的结果买单? 感控专职人员的形式主义会害死整个行业,别人会对你所做的工作产生不屑一顾,而你自己也会越干越无趣,管理层也会认为感控好像也就那么回事。这种情况下,医院感染控制这个行业便无法往前推进和发展;如果这个行业无法推进,那么谁来为医疗质量安全保驾护航,谁来关注患者生命健康? 医院感染暴发时,对不相关人来说也就是一个不良的医疗事件而已,但是对涉及的家庭来说可能便是灭顶之灾,对涉事医院来说也是重大医疗事故。 但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医院感染暴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不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只有真正同情受害者,才会当自己成为受害者的时候获得其他人的同情。我们应该拒绝冷漠,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获得最基本的尊重,而非漠视。 医院感染暴发的风险一直存在,形式主义导致的尴尬局面是最终当院内感染暴发出现时,我们的各种记录都完美无暇,表现出我们“出色”的工作过程,找不出任何原因,好像我们没有任何责任。而我们的责任太大了! 最后,需要向医院管理层说明的是,院感工作最终的效果不只是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院感工作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当中,做好院感工作是对医疗活动中各个环节细节上的的控制,是对医疗服务品质的提升。细节决定品质,而院感工作不就是一直在关注医疗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