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本帖最后由 小猴子波波 于 2020-7-22 08:26 编辑
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自爆发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国内疫情已得到控制,目前对我们来说,应该继续加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意识。纵观整个疫情控制过程,对全国人民,尤其是对医疗机构的院感管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小编整理了新冠疫情院感防控专辑系列,共20期,每周一发布一期,希望对院感同仁有所帮助。
新冠疫情院感防控专辑-(九)胃肠镜室
整体要求 1.配备数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 2.环境布局满足规范要求,重点关注通风条件。 医务人员防控措施
1.全面摸排:动态掌握科内全体工作人员(医护、保洁、水处理工程师等)外出去向、返回驻地时间、接触史及健康状况,对于有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或近期(尤其是14天内)到过湖北省或有湖北省、疑似及确诊人员接触史的人员按照排查流程排查、隔离。 2.建立体温报告制度:做好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本科室及合作科室医生、护士、导诊、保安、保洁员的体温上报工作,每天统一从一个出口进入,分别于上班前及下班后测量两次体温(如自觉不适可随时测量体温并监测呼吸道症状),据实上报体温情况,如有异常体温立即脱离工作环境,视情况予以医学干预,采取隔离措施。 3. 工作人员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禁止自行处理做相应检查,必须到发热门诊排查并上报科主任、护士长,由科主任、护士长第一时间上报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 4.加强全员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知识培训,科室按照院感科培训内容,依据岗位职责确定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内容,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方法和技能。具体防护要求如下:开展诊疗工作前,需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正确脱戴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对话保持距离,不戴首饰,正确戴护目镜、穿脱隔离衣;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工作区域内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感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5. 全面落实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接触患者时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戴医用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视暴露风险加穿个人防护装备。隔离间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一次性)、戴医用防护口罩、手套(双层)、护目镜、防护服、鞋套。规范穿脱防护用品。 6.严格执行手卫生。 7.工作人员之间注意互相做好防护,只要见面交流,无论何时何地均要戴口罩。更衣、休息、就餐不聚集,根据情况可考虑轮流更衣、休息、就餐,减少交叉感染(如果实在做不到轮流,至少要保证更衣、休息就餐时不能面对面,更不能在就餐时交谈)。 8.工作期间医务人员除非工作需要,禁止串科室、诊室、病房等。 9.疫情期间内暂停全员交班制度,应用网络、微信等形式传达科室内务。 10.建立科室疫情防控监督员,监督科室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尤其是防护用品的使用。 11. 处于医学观察期内的工作人员不得上岗。 12.发生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工作人员,按照规定隔离治疗,其密切接触者须进行14天医学观察。 13.待岗期间要求:工作人员待岗期间以居家为主,尽量不出门不聚会不串门,勤洗手戴口罩,保重好身体,随时待命上岗,做好自己和家人的防护并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接触疫区人员、确诊病人及疑似病人要及时报备并予以隔离观察。 14.医务人员若发生职业暴露(血源性、黏膜、皮肤等),及时上报,若属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职业暴露,按照医院要求居家隔离或到指定休整区隔离观察至少14天,隔离期间每天监测体温2次及观察呼吸道症状,随时上报。 患者防控措施
1.患者均采用预约制,从而达到人员分流,候诊区域不聚集。 2.胃肠镜室设置独立隔离操作间,保证通风。 3.提高敏感性,及时发现发热、有呼吸道症状患者,对所有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均需要填写流调表(急诊患者由患者或家属当场填写、门诊患者由门诊医生填写、住院患者由管床医生填写,与胃肠镜申请单一起递交给胃肠镜室)。未填写流调表的患者禁止进行胃肠镜检查。 4.对于流调后提示可能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停止检查,转至发热门诊排查,若病情不允许,必须立即进行胃肠镜等抢救操作的患者,放置在隔离操作间操作,患者病情允许下再进行排查。 5.对所有候诊患者及家属宣教咳嗽礼仪(患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指导患者及家属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 6.进行肠镜检查的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嘱其全程佩戴口罩。 7.疑似或确诊患者原则上禁止进行胃肠镜检查,若确实需要,则在隔离操作间进行。没有条件设置隔离操作间的单位,原则上患者检查的顺序是普通患者-异常患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检查完必须对操作间进行终末消毒后60分钟后再为下一位患者检查。 8.需要车辆转运患者,电话通知转运车辆,并告知患者情况。 9.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病历必须由医护人员传递,胃肠镜检查报告单必须由医护人员拿取,禁止患者或患者家属拿取,若确需患者或患者家属,则对接触的相关文书使用双层密封袋密封,送至供应室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后,方可随病志一起存放。 环境、物体表面、地面、复用物品等的消毒措施 1.空气消毒: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普通操作间每日紫外线消毒至少2次,每次至少60分钟;洗消间及隔离操作间每日紫外线消毒至少4次,每次至少60分钟。有人情况下可采用人机共存的空气消毒机,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无人情况下可以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终末消毒也可以用3%过氧化氢喷雾消毒,用量30ml/m3,密闭作用60分钟。隔离操作间一患一消毒。 2.物体表面的消毒:诊疗设施、设备表面以及高频接触卫生表面,如操作床、床栏杆、监护仪、微泵、计算机等物体表面、转运车辆、担架等运输工具(使用完之后立即消毒),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不耐腐蚀的使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至少两遍)。遇污染随时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然后常规消毒。清理的污染物可按感染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3.患者污染物处理: 3.1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2000mg/L(疑似或确诊患者使用5000-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移除后,再按照消毒流程处理。 3.2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2000mg/L(疑似或确诊患者使用5000-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含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按粪、药比例1:2浸泡消毒2h。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4.地面的消毒: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清除污染物后消毒。无明显污染物时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天至少2次(洗消间及隔离间每日至少4次)。遇污染随时消毒。 5.复用器械、物品(如活检钳、止血钳等)的消毒: 5.1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应当选择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至少60分钟,双层医疗垃圾袋密闭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并做好“新冠”标记。患者用过的床单等织物一次性使用,复用的床单等织物使用后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至少60分钟,双层医疗垃圾袋密闭运送洗衣房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新冠”标记。 5.2普通患者:重复使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复用的床单等织物使用后送洗衣房进行清洗、消毒。 6.胃肠镜处理: 6.1疑似或确诊患者使用后的胃肠镜建议根据其厂家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先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禁止选择氯己定),再按照日常清洗消毒流程处理,有条件的单位建议灭菌处理。 6.2普通患者使用后的胃肠镜按照日常清洗消毒流程处理。 医疗废物的管理 患者所有的废弃物应当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严格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管理,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医疗废物要求双层封扎、表面喷洒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外套一层医疗废物袋回收,做好“新冠”标识清楚。 终末消毒 1.空气采用紫外线消毒或3%过氧化氢喷雾消毒,物表、地面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至少60分钟。 2.隔离间终末消毒后,至少空置60分钟后方可为下一位患者进行操作。 [size=1em]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通知》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的通知》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 4.《国卫办医函〔2020〕75号_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