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5|回复: 3

[转帖]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看血气生物安全管理与POCT发展前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7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看血气生物安全管理与POCT发展前瞻 2020-03-23 16:00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多种传播途径,目前已经明确“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同时医疗环境下气溶胶传播已有相关病例的报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指出,在治疗中,必要时根据病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是重型患者临床分型指标之一。血气分析为全血标本加样,标本来源均为感染患者且检测频率较高,因此生物安全尤其是气溶胶感染途径的管控尤为重要。
那么,新冠病毒下的血气检测生物安全防护该如何做?POCT的质量管理与信息化建设该如何更好地辅助检测工作?后疫情时代,检验医学的期望与前瞻又有哪些呢?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大师观点”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检验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王学锋教授为我们深度解析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看血气检测与生物安全防护。
新冠病毒下的生物安全防护该如何做?
1、检验操作防护
新冠肺炎归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对检验科来说,一般的标本处理以及一些不开盖的操作,进行二级生物防护即可。若涉及到的标本有高度新冠肺炎传播风险,或者需要开盖、震荡等操作步骤,则需要进行三级防护的措施。检验工作人员要非常慎重的对待这些标本,采取一些更有效的三级防护措施,如使用双层口罩、面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2、谨防气溶胶传播风险
检验工作人员在相关操作当中要密切注意气溶胶传播风险,需要注意的点有:离心以后的拔盖,可能造成气溶胶的传播;环境密封不透气,气溶胶传播风险增加;在特定的震荡操作中,也可能造成气溶胶的传播。
血气分析的生物安全评估
1、血气检测防范
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血气平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有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上不去,对这个患者的救治带来非常大的困扰。对于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来说,一定要非常重视血气检测项目。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重点强调在新冠肺炎患者检测中做好自己的防护。
一般的实验室工作条件是二级防护,在患者抢救的环境,大家应该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增加防护的措施,才可以避免感染。若实验室没有达到三级防护条件,那么在检测过程中某些暴露操作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2、血气分析检测前、中、后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检测前:标本的针头一定要放置在一个密闭的介质中,若针头穿过了介质,检验工作人员可能面临着更大生物暴露风险。
▶检测中:涉及加样以及在检测中的液体渗漏问题,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特点需要大家做好防护。
▶检测后:很多设备没有联接到LIS系统、HIS系统,且报告是纸质的,纸张作为一种潜在的储存介质,上面有血迹或者有感染病毒的可能,需要实验室操作人员特别注意。
POCT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化建设
把POCT纳在整个实验检测系统里面是非常有必要的,每一个POCT结果与实验室进行定期比对,定期质量检测,质量控制,其结果可信度会更高。
很多POCT的结果在中心实验室的数据上无法查看,检验人员对真实的数据不能有很好的掌控。为患者做出的POCT结果没有记录在HIS& LIS里,对整个医院的管理也存在着缺陷,若能够得到改进,必然能使POCT的诊断准确性更上一个台阶。
在实验室信息化方面,POCT也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通过检测结果的联网实现对结果的距离控制,实验室通过一些措施得到实时POCT结果,并对该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可以给临床提供直接指导意见或建议。通过一个中心实验室和全院所有的POCT都能够掌控的话,对患者检测结果的及时准确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保障。
在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若实时POCT结果能迅速传到会诊中心,专家对患者病情判定无疑将得到非常及时的帮助,这方面有很大前景。
后疫情时代,对检验医学的期望与前瞻
通过这次疫情,希望广大检验工作人员对病原体的防护认识更上一层楼。希望大家在忙碌的工作基础上做好自身的防护;希望加大投入对实验室信息化的一些要求,包括POCT的管理;希望各个医院将POCT实验室的管理、中心实验室的管理措施和整个临床一线的POCT紧密的结合起来,使这些结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贡献排行榜:
发表于 2020-3-27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生物安全管理,保障医患安全,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7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检测前:标本的针头一定要放置在一个密闭的介质中,若针头穿过了介质,检验工作人员可能面临着更大生物暴露风险。 ▶检测中:涉及加样以及在检测中的液体渗漏问题,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特点需要大家做好防护。 ▶检测后:很多设备没有联接到LIS系统、HIS系统,且报告是纸质的,纸张作为一种潜在的储存介质,上面有血迹或者有感染病毒的可能,需要实验室操作人员特别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6 12: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的分享,很简洁实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