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公告区+ 发布

04-09 21:27
04-09 21:26
03-21 08:09
03-06 08:48
01-07 16:18
01-06 15:55
01-02 17:30
查看: 3777|回复: 29

[讨论] 请教:消毒是灭菌的必备步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0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在一家三甲医院发现,对需灭菌物品打包前,先进行化学消毒。我仔细查看了WS310.2-2009,书面上看,确属如此。“5.4消毒    5.4.1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通篇看,也给人这样的印象。是否真需如此?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0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个人认为是有必要进行灭菌前的消毒的,不过如果物品耐热的话尽量用热力消毒,这也是对工作人员的一种保护措施。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1# chenliliang

新规范中要求:对于手工清洗的器械,在灭菌前需要予乙醇或酸化水进行消毒:)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1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家三甲医院发现,对需灭菌物品打包前,先进行化学消毒。我仔细查看了WS310.2-2009,书面上看,确属如此。“5.4消毒    5.4.1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通篇看,也给人这样的印象。是否真需如此 ...
chenliliang 发表于 2009-10-20 16:50

湿热消毒或化学消毒(乙醇或酸化电位水)。
回复

举报

  • 打卡等级:无名新人
  • 打卡总奖励:12
  • 最近打卡:2024-07-02 11:22:49
发表于 2009-10-21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我很疑惑,为什么需要?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各位版主的回答仍有不懂之处,还烦请教:
  1、对于手工清洗的器械,消毒的目的是职业保护,可消毒的程序是在清洗之后灭菌之前啊。
  2、灭菌之前的消毒目的是什么?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消毒的目的是职业保护,保护的对象是包装区的打包人员(去污区有职业防护,打包区没有)。
不论包装区工作人员是否戴手套,如果有污染的器械到达包装区,势必经由传递、人手、桌台面、相关容器与工具等造成连续的污染。因此需要在清洗后增加一个消毒的程序,以降低这种风险,同时也是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安全。
据我所知,有国家要求在每次包装操作之间,需要对桌面进行表面消毒。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金币 +6 收起 理由
桃子妖妖 + 10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7#的见解,应该进行有效的消毒.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1、应该说分类、核对和手工清洗人员是最危险的,但通过严格的防护着装,也能得到有效的职业防护。在经过有效清洗去除绝大部分微生物之后,打包区的职业风险已大大降低,完全可以通过防护着装得到防护。
2、当然,增加一个消毒步骤,可以将风险降至更低。职业防护,任何行动都不过分。如此说来,是否应先消毒,后清洗?虽然这种方式有诸多弊端。
回复

举报

  •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奖励:298
  • 最近打卡:2025-05-06 11:05:19
发表于 2009-10-22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出于对包装区人员的防护吧.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也有疑惑,看了大家的解释,明白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7#的说法。也就是保证打包区的环境尽可能的清洁,以保证灭菌的效果,同时降低操作人员的职业风险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1、应该说分类、核对和手工清洗人员是最危险的,但通过严格的防护着装,也能得到有效的职业防护。在经过有效清洗去除绝大部分微生物之后,打包区的职业风险已大大降低,完全可以通过防护着装得到防护。
2、当然,增 ...
chenliliang 发表于 2009-10-22 09:38


手工清洗的整个过程最后一步已经是漂洗了,那是否用了化学消毒剂消毒一遍后,器械应该再认真的完成清洗流程一次。
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需要。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疑惑\疑惑\疑惑:$:o。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的步骤经过多次检查反复强调才改为清洗、灭菌,现要洗-消-灭,又不知要花多少口舌进行解释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工清洗通过严格的防护着装也能得到有效的职业防护。”既然如此最危险的清洗程序都过了,在打包时仍按严格的防护着装来预防是不是就可以免去消毒这一道工序了?  
        当然机洗就方便多了,清洗消毒一起完成。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xqing 于 2009-12-3 10:24 编辑

新规范的实施中确实有不少让人困惑的问题!器械的处置流程“消毒—清洗—灭菌”——“清洗—灭菌”,按新规范要求,现在又改成了“清洗—消毒—灭菌”。如果说是为了职业防护,那么此环节放在“清洗”环节之前进行似乎更合适些。:L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3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规范的实施中确实有不少让人困惑的问题!器械的处置流程“消毒—清洗—灭菌”——“清洗—灭菌”,按新规范要求,现在又改成了“清洗—消毒—灭菌”。如果说是为了职业防护,那么此环节放在“清洗”环节之前进行似 ...
zhxqing 发表于 2009-12-3 10:22

同意楼主的看法,那么12月1日新规范强制执行了,我们要如何贯彻落实那些与实际工作有冲突的规范呢?:L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在困惑中..........手工清洗的器械消毒后是否需要再清洗呢(消毒剂就存在器械上面)?执行难......供应室还需要改造,还要设计流程图,太多事情了,感染办真是太不容易啦!:'(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基本因素

在任何消毒、灭菌的实施过程中,其效果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掌握和利用好这些因素,是保证消毒、灭菌效果的关键。一般来说,影响灭菌效果的基本因素可归纳为二大类:
A)即消毒、灭菌方法本身需要加以控制的剂量的内在因素及微生物;
B)待处理物体和环境的外在因素。
1 、处理剂量:
处理剂量是强度和时间的乘积,化学法中指药物浓度;时间指所用处理方法对微生物的作用时间。
一般,强度越高,微生物越易死亡;时间越长,微生物遭到杀灭的机率也越大。强度与时间是互补的,但强度有个最低极限,否则即使再延长作用时间也无杀菌作用;
同样,由于受到微生物的死亡和灭菌剂作用的穿透所需时间的限制,作用时间的缩短也有一个极限。因此,在消毒、灭菌过程中,必须明确并保证处理所需的强度与作用时间,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灭菌效果。



2 、微生物因素:
微生物种类不同,其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也不同;微生物污染程度越严重,导致消耗的强度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彼此重叠的微生物自身机械保护作用的加强、耐力强的个体随之增加,从而使消毒、灭菌也就越困难。


3 、穿透条件:
灭菌过程中,理化因子必须接触到微生物本身才能起杀灭作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及包装方法,其穿透能力不同,所需穿透时间往往比杀灭微生物所需时间长得多。因此,消毒、灭菌时,不仅要保证足够的穿透时间,还要为杀菌作用的穿透创造条件。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地兰 于 2009-12-12 11:18 编辑

有点搞不懂

用纯化水终末漂洗后的器械再用消毒液消毒,那消毒液不是就会残留在器械上了,是不是还要再漂洗呢

个人认为,消毒这一步应该放在终末漂洗之前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

SIFIC2025全国感控年会开放注册啦
SIFIC2025全国感控年会开放注册啦
“SIFIC2025全国感控与疑难感染联合大会”将于2025年7月10日至12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召开,现已开放注册报名!

查看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