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7|回复: 3

梁万年解析新冠肺炎《联合考察报告》和疫情防控新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3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录,享用更多感控资源,助你轻松入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梁万年表示,《报告》从几个方面比较详细和完整地介绍了中国防控的基本情况。比如,对病毒的认识,也就是病毒病原学基本特征、致病力、基本来源;比如流行病学特征方面,主要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潜伏期有多长,主要的流行特征是什么;比如临床上,详细描述了现有确诊病人中的轻症、重症、危重症的比例,病亡率,占比等。尤其是中国的防控策略和措施上,做了哪些,哪些是最有效的。特别是中国在早期病毒的快速分离、诊断试剂盒的快速研制成功,并进入临床诊断,也都积蓄了经验。

目前不认为空气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

《报告》在传播途径方面提出,“尚无新冠肺炎空气传播的报告,且根据现有证据,也不认为空气传播是主要传播方式”。

梁万年进一步解释,空气传播是一个传播途径。常规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基础传播等。其中呼吸道传播有两种主要传播方式,一个是飞沫传播,另一个是所谓的空气传播,专业术语叫气溶胶传播。而这次中国的经验和考察组的认识,认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两个: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接触传播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播。没有见到空气传播的证据

但是考虑到病毒传播的特点,也不能否认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气溶胶传播存在,它的作用和场所是局限的。比如在医疗机构,在负压病房、或者救治病人如插管过程中,还有检验人员在大量标本、操作不当可以导致。对于一般公众来说,传播价值不大。
主要传播方式
以上结论的得出可以说明:一是现在采取的阻断传播途径的办法,比如隔离、戴口罩、勤洗手,是正确有效的,可以阻断传播。二是提示公众不要过度恐慌,不要过度采取防护措施。

避免家庭传播

《报告》还对家庭传播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给出了两组数字。其中家庭传播的数字,是根据广东和四川这两个省的家庭传播聚集性和确诊病例得出的。

梁万年说,我们对这种疾病采取的干预措施和防护措施,阻断了持续性的社区传播,没有在一个地方形成爆发流行,发生的病人主要在家庭内。当家庭内的传播是主要形式,证明防治效果是比较好的。第二点也进一步提示,在家庭内还是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比如通风、做好消毒、避免更密切的接触、对发热病人及时送诊就医等。要尽快做到位,尽量避免家庭传播

二是广东、四川密切接触者追踪的数据、经验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对确诊、疑似、发热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管理的措施是必须的、也是正确的。如果不管理、追踪,就会成为移动传染源,引发进一步的传播。二是及早发现、管控,就可以及早治疗干预,防止从轻症变成重症,从而提高治愈率。

复工复岗复学,并不意味着放松防控

《报告》中对中国的建议:先复工和返程,然后复学,直至最终取消其他限制措施。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和中央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现在正处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要逐步恢复社会经济正常。复工复岗乃至复学今后会逐步展开。但梁万年表示,复工复岗复学,并不意味着放松防控,它的前提是把防控持续抓好。

由于现在对疾病还有很多未知,这个病毒还是很狡猾的,这个疾病还有一些隐性感染者,不容易被发现,对传染源完全掌握、控制还有相当难度。

另外,从国际疫情形势来看,国外有些国家也处在疫情爆发或者是扩散阶段。如何防止疫情从国外输入,也是面临的问题之一。同时,复工复产甚至复学,就会导致人口流动和进一步聚集,这些形势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复工复产和防控就需要更精确、更具体,更具针对性。

具体如何精准施策,分区分类施策,是有指标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有相关要求。以县为单位区分为高风险县、中风险县和低风险县。还有些地方按照人群、工作场所又分为高、中、低风险,进行更精准的区分。但分类总是要有标准,各地都在一个总的指导原则下开展。梁万年认为,主要的区分指标可能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疾病的现状和流行态势,也就是每天的新发病例数、住院病人数。

二是新发病人有多少是在掌控中。比如今天十个新发病人,都是密切接触者,都是疑似病例转过来的。那说明疫情总体态势是在把握之中。如果很多是不明确从哪儿来的,它的传播来源、途径不清楚,那就说明隐患还是比较大的。

还有,复工复课以后有没有聚集性的疫情?如果单位、机关发生聚集性疫情,就说明很多漏洞没有做好。还有没有社区传播?更重要的是,是不是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包括预案、各项防控措施、物资是否到位,是否到岗到人?这些要综合研判,才能考虑具体这个地区到底处于什么样一个风险状态,从而有序推进。
贡献排行榜:
 楼主| 发表于 2020-3-3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药物措施效果显著

梁万年提出,防控就是两种方法:一是药物措施。如果有效药物尤其是特效药。其实国家的治疗比如中医药、老药,已经显示了疗效。特效药是缺乏的,没有疫苗。这种措施在治疗上显示作用,但是控制方面作用有限。二是非药物措施,那就是社会干预,隔离、传染源管理、老百姓动员、增加社交距离,目前显示了强大的作用。像中国目前采取的非药物干预措施所产生的效果,以及果断性、灵活性,可以是世界公共卫生史上的楷模、典范,甚至是一大创举

目前发病的曲线图是专家判断疫情态势、评价防控效果的重要指标。梁万年表示,它本来的趋势是一直向上的。从理论上来说,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人群普遍易感的情况下,还会一直往上走。但是中国的情况是,达到高峰后掉头往下,而且是持续下降,说明中国的社会干预措施起作用了。这显示这个病是可防可控的,增强了国民的信心。

所以《报告》特别说明这一点,中国采取了果断的措施,改变了这个疾病流行过程,同时挽救了数以十万计的生命,也为世界防控疾病筑起第一道防线,争取了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种非药物措施也提示其他国家不要犹豫,用这种办法来做,就可以阻断疾病进程。增加了其他国家的信心,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法。

武汉、湖北、全国的防控形势

最后,结合九天的考察和近期疫情的新变化,梁万年对目前武汉、湖北、全国其他地区的防控形势变化进行了描述。

武汉的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它的快速上升势头虽然得到遏制,但每天仍有几百例新发病例出现,说明它的社区传播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所以还需要重点在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防输出,仍然是武汉的重中之重。二是强化救治。武汉还有几千名的重症、危重症患者,几万名轻症患者。对轻症患者要及早救治,尤其要发挥中医药作用,防治轻转重,使他们尽快康复。对重症、危重症要发挥专家优势、资源优势、护理优势,让全国最好的团队来建一系列制度,努力让他们转轻、康复,降低病亡率。

三是社区防控,要把传染源、密切基础者都找出来、管理好,切断传播途径,不再继续发生社区连续传播。四是关注特殊场所、弱势人群的防控工作,比如监狱、养老院、托老机构,包括一些弱势人群,还有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医务人员院感控制,将这些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真正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来遏制局部传播和爆发。

湖北总体比武汉好一些,在整个分类上也有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不同地区。总体综合来看,一个是要防输出。二是防局部爆发。三是实行全面、严格管控,群防群控措施还是不能放松。

全国其他地区在有序复工复产的同时,要强化坚持,要提高发现病人的能力,加强专业机构的监测。第二是做好一切准备防止反弹。三是一旦有病例,要努力防止二代病人出现,杜绝三代病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 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触传播主要是密切接触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发帖友情提示
1、注册用户在本社区发表、转载的任何作品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社区认同其观点。
2、如果存在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行为,我们有权在不经作者准许的情况下删除其在本论坛所发表的文章、帖子。
3、所有网友不要盗用有明确版权要求的作品,转贴请注明来源,否则文责自负。
4、本社区保护注册用户个人资料,但是在自身原因导致个人资料泄露、丢失、被盗或篡改,本论坛概不负责,也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