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拈花一笑笑(威海市立医院感染管理科)
责编:吴怀英(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秋节,儿子放假回家,谈到了“认知盈余”。认知盈余什么意思?
上网搜索《认知盈余》是2010年出版的一本书,因为8小时工作制,人们每天会有8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人类有消费(接受信息)、分享(传播信息)、创造(提供新信息)的需求。
那么中医感控又和认知盈余扯上半毛钱关系呢?
—
—
2017年7月,中医针刺类、刮痧类、拔罐类等相关技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出台后,感控人仿佛看到一缕春风开始吹过茫茫冰原,立马紧锣密鼓的开始制作课件,组织培训。为了不耽误临床治疗,甚至把培训安排在中午,分两批进行,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严肃认真、团结紧张的培训。
两个年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这期间,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次次单独培训科主任和感控兼职人员,检查督导整改,也取得一定成效。比如:
1、重复使用的针灸针,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减少了职业暴露,减少了消毒灭菌的费用,病人疼痛不适、折针、弯针的意外事件为零,体验针灸的舒适度大大增强。
2、针灸科使用的手消毒剂量大大增加,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性大大提高。
3、针灸科使用的床单,每日更换,发现污染随时更换。
—
—
然而,中医感控还是遇到了瓶颈,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比如:一根棉签从头消毒到脚,消毒隔离的意识不强,比如拔罐、刮痧等器械、器材无消毒或消毒无记录不能追溯。
究其原因:问题出在思想上,认知盈余问题。
一个资深的中医人,很认真地对我说:我参加工作以后带我的师傅,现在70多岁了,自己仍旧开的诊所,病人很多很多。他就是不消毒皮肤,重复使用的针具有时候会拿酒精擦一下,有时候甚至直接把针直接从一个人身上拔下来,再扎到另外的病人身上,不是也没事吗?
不寒而栗!
艾滋病、乙肝、梅毒等血液传染病,国际都研究到DNA了,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对抗预防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抵不过他们眼里所见多年的专家未出事的“事实”。
上级医院也是手拿一个棉球消到底,一个进修回来的医生对我说,用上级医院来证明自己偷懒不按照操作的正确性。
我想说,韩国梨花女大新生儿死亡之前,大家以为许多新生儿合用一瓶液体是传统的,因为25年没出事。
安徽霍山医院透析病人丙肝暴发以前,大家以为血液透析器复用和不用认真消毒一直是这样的,因为没出事。
浙江省中医院艾滋病暴发以前,在博士检验员的眼中,一次性移液枪头也可以交叉使用,因为没出事。
这里没有任何贬低中医的意思,我们中医博大精深绵延传承几千年,用简、廉、便、验证明了勃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
可是如果,抱着所谓的“传统”中的糟粕,做着不符合现在的规范要求,不与时俱进,不创新、就是把中医的生命力逐步扼杀。看门诊来诊的患者因为做过小针刀而深部脓肿发生,因为在乡村诊所针灸过而携带乙肝病毒等等,治病的同时也在致病。
中医,我们国家的瑰宝,我们大家有责任有义务传承。所有中医中的感控问题,根源都在思想,认知盈余思维,不仅利用我们的自由时间,我们还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优秀,而真正的鸿沟在于什么都做和不做一些事情,不是什么难于不难的问题。
认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规范是制约问题产生的法则,麻木是引燃森林的火种。
于是,我们认真地找科室的主任和感控兼职人员,详细了解问题的难点,制定相应的对策。比如增加治疗车的数量,让消毒物品触手可及,医疗废物随时处理。
认知盈余给中医带来的不是线性成长而是指数性的成长。如果给“认知盈余”一个形象的比喻,那就是“认知盈余”是信息时代的剩余价值。撼泰山易,撼人心难,感控这种知-信-行合一的工作,难点在中医诊疗者对执行感控措施的认知、执行,还有创新。我们中医从医者要把平庸变成伟大,让中医在世界开花,护佑世界人民,就要胸怀天下,在工作中践行感控措施,认知盈余,让中医发扬光大。
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时。
中医感控我们一起努力!!!
图 文:杨 静